“他们非常负责,我很温暖”“感谢你们的周到服务,我感受到了爱和尊重”“南京是当之无愧的博爱之都”……
受疫情影响,不少外籍人士在南京居家隔离,但南京各区、街道、社区“隔离病毒不隔离爱”,为外籍人士提供了全方位周到、贴心的服务,充分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包容、博爱。隔离结束,这些外籍友人纷纷写下感谢信,为大爱南京点赞。
“他们很好地保护了我,我感到很温暖”
17日,高淳区政府收到一封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感谢信,署名刘美霞,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留学生。
1月22日,应高淳同学邀请,刘美霞从武汉来到南京高淳。但到高淳后,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按照相关规定,刘美霞要到医院检查、登记,并居家观察14天。按照属地划分,观察的任务落在淳溪街道南湖社区医生唐美华的肩上。
刚接受观察时的刘美霞体温多次在37摄氏度上下波动,让她十分紧张。“不要有思想压力,你会是幸运儿的,有事随时联系我。”为了缓解刘美霞的心理压力,唐美华与刘美霞互加微信,线上指导刘美霞做好自我防护、平复情绪。“她还是个小姑娘,成长过程中没遇过这种突发性的疫情,所以非常紧张。”为了让刘美霞放轻松,唐美华经常与她沟通,用温馨的话语科普医学知识,让她打消顾虑安心在家。
2月6日,结束居家观察后,身体正常的刘美霞回到印度尼西亚,她和父母还计划向淳溪街道南湖社区捐赠500只医用外科口罩。
刘美霞在感谢信里写道,“在高淳的20天让我印象深刻。社区工作人员在生活上给予我很大关照,帮忙代购新鲜蔬菜和肉食送上楼。甚至在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很早就到家里替我测量体温。我感到很温暖,也安心放松下来。”
“你们的热情让我感受到了被关心和尊重”
“我非常感谢他们,也希望其他的社区工作者能像他们一样认真负责。”15日下午,江宁区江宁街道牌坊村收到加拿大籍华人李诺的一封英文感谢信,向社区无微不至的关心表示感谢。
李诺是南京人,1989年去加拿大留学,之后就在国外工作、生活。今年2月1日,李诺独自从加拿大回南京探亲,由于是从外地来宁人员,江宁街道社区人员第一时间联系上他,并与他沟通进行居家观察。“每天都有人来给我测量体温,我想买一些蔬菜、生活用品,他们也都帮我采购并及时送上门来。”李诺说。
15日,李诺解除居家观察,中文不流畅的他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就想到写一封信,感谢照顾他的工作人员。“一封英文信虽然不长,但却让我们感受到被支持、被理解是多么的暖心。”牌坊村村委会民调主任胡从富说。
在江宁区秣陵街道吉山社区,来自巴基斯坦的DarSoban和来自阿富汗的Rihimi虽然没有被隔离,但对社区提供的其他服务也印象深刻。两人手写了一封英文感谢信,“非常感谢你们周到的服务,你们在处理通行许可时的热情让我感受到了被关心和尊重,除此之外二维码扫描服务非常方便。我相信在你们的努力下我们可以一起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迎接春天的到来。”扫描“吉山社区来宁人员码上扫”之后,他们两人快速办理了外出通行证,方便疫情期间外出购买生活物资。
“社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照顾,非常感激”
对巴哈马留学生伊芙琳来说,她未曾想到自己会在南京的酒店公寓过一个“中国年”,而对南京江北新区顶山街道七里桥社区的陈长英来说,更未曾料想她的日常工作会和一位巴哈马留学生联系起来。
伊芙琳是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1月20日,她从武汉乘高铁到南京,计划在宁停留数日。江北新区外事部门得知情况后,及时通知了市外办,并协助顶山街道与伊芙琳进行交流,提示防控新冠肺炎措施。陈长英负责和伊芙琳对接,她添加伊芙琳的微信,叮嘱伊芙琳不要担心,“如果需要帮助,我们社区工作人员随叫随到。”
此后十多天,早晚两次测量体温成为伊芙琳的“必修课”,陈长英也对她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及时购买相关物资送上门。
“这段时间,社区工作人员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真的非常感激,南京是当之无愧的博爱之都!”伊芙琳说。
南报融媒体记者范杰玉夏思宇傅秀通讯员邢光理张磊顾蓉蓉钱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