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2020年首场“发现江苏”活动在南京举行。本次活动以“从天下文枢到文学之都——一座城市对文学的热情”为主题,邀请来自俄罗斯、德国、巴基斯坦等11个国家的外籍文学爱好者走进“世界文学之都”南京,寻访南京文学印迹、碰撞当代“南京作家群”、刻画南京文学地图。
活动现场,《南京城市史》作者薛冰在主旨发言中从六朝时期在南京完成的多部经典名著入手,探究南京文学历史脉络的发展变迁以及文学与南京城市变化的关系。
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世界名著《小王子》译者黄荭则放眼南京同世界其他文学之都的国际交流,向现场中外嘉宾介绍了南京书展、世界读书日等系列活动和南京众多的阅读组织、讲述世界文学之都南京如何将创意和文化产业置于发展战略的核心,积极开展国际文学和文化艺术领域的合作。黄荭说:“文学交流其实一直都是非常的频繁,不管是出版社还是我们作为高等院校,每年其实都有邀请国外的一些作家来中国做一些交流,然后做一些作品的分享。然后同样我们南京的作家也有很多是走出国门,然后到世界各地去做交流,介绍他们自己的作品和他们想呈现给世界的中国的一个样貌。”
南京城市的烙印,在诗歌里有着诸多体现。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学爱好者现场朗诵了《长干行•其一》《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乌衣巷》《江南春》,带领观众领略诗歌中的江南风情。来自也门的法瑞斯更是朗读了一首阿拉伯语诗歌,带来了不同语言的韵律美。
自古以来,古琴以其高妙典雅的文化格调深得文人雅士欣赏。古琴文化学者、广陵琴派的传承人陶艺在活动现场带来了一把制作于宋代、用蚕丝为弦的古琴,名为“飞鸣吟”。伴随着这把千年古琴所弹奏的《良宵引》,来自俄罗斯的大卫现场书写了“发现江苏”四个字,“因为江苏是一个有文化的地方,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地方,希望年轻的翻译家作家能够来到南京,把南京的一些文学作品翻译到世界各国语言,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的文化。”
活动当天,外籍文学爱好者还欣赏了昆曲折子戏《虎囊弹·山门》《牡丹亭·惊梦》,参观六朝博物馆、乌衣巷、科举博物馆,实地感受南京作为“文学之都”的魅力。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