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宫”。沈阳故宫是清入关前的“盛京”皇宫,至今保存完好。
1月19日,《来自盛京——清代宫廷生活艺术展》在江宁织造博物馆开展。沈阳故宫馆藏的95件套精品文物展出,再现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富贵奢华与皇家气派,令参观者感叹不已。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该展览将持续至4月18日。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阿里亚/文 顾炜/摄
展出的文物中,黄缎彩绣云蝠寿平金龙夹袍是最吸引人的一件。在金色的丝绸底上,布满云蝠纹、寿字以及火、山、日月星辰等十二章纹饰。用金丝绣的龙威武凶猛,下摆还绣着海水江崖、立水,可谓“天衣无缝”。
“清代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那时的服饰以中国古代传统官服制度为核心,融入了满族风格。十二章纹就是十二种图案,是最高统治者的专有纹样。”江宁织造博物馆助理馆员陈奕通告诉现代快报记者,黄缎彩绣云蝠寿平金龙夹袍是乾隆皇帝御用的袍服,是国家二级文物。与普通龙袍不同的是,它的袖口是满族服饰特有的一种袖子——马蹄袖。“马蹄袖的边缘是马蹄形状,造型属于上长下短,不会影响拉弓射箭。”陈奕通说,该龙袍具有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
如果要问皇帝的龙袍上有多少条龙,每个人可能都知道九五至尊一定是九条。可是,现代快报记者仔细数一数发现,该龙袍的胸前部位有三条龙,左肩膀一条龙,右边肩膀一条龙,背后对应着龙袍的前胸,一共也有三条龙。那剩下的一条在哪里呢?原来,为了保持皇帝的神秘感,第九条龙被悄悄藏了起来。它具体的位置,就在衣襟之上。
陈奕通介绍,沈阳故宫所藏的服饰类物品,充分体现了清代盛世的皇家审美风尚。展览中,清宫后妃秋冬季所戴的暖帽“坤秋”、绣有精致花纹的花盆底鞋、尖底靴、高腰棉袜等“少数民族风”满满的展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围观、拍照。
展览中还有一件珍贵的展品——乾隆款掐丝珐琅缠枝花卉钵。
该钵以浅蓝色为底,纯净清亮,自然和谐。钵上满饰绿黄红蓝白色缠枝花卉,层次鲜明。钵体肩部绘制有法轮、宝伞、莲花、金鱼等传统八宝纹,造型生动。八宝之下各有一朵盛开的番莲花,与八宝纹饰彼此相对应,寓意着“莲托八宝”。荷叶的中心是鎏金圆圈年款,刻有“乾隆年制”四字两行图章款。
“它是清代宫廷中典型的陈设观赏器,也是沈阳故宫博物院所藏珐琅器物中唯一的国宝级一级藏品。”据沈阳故宫博物院综合办公室副主任方硕介绍,该器物的用途是摆放花,相当于现在的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