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文化热点
南图“晒”书,镇馆之宝露脸1小时
来源:现代快报   2020-08-26 08:14:00
8月25日,农历七月初七,南京图书馆也“晒”书了。当天,南图历史文献部拿出馆藏珍贵古籍向读者展示,借此普及古籍保护和修复知识。

这些古籍不仅版本珍贵,在装帧与修复技艺上也有不少亮点

你知道吗,古代的七夕,还是读书人的“晒书节”。8月25日,农历七月初七,南京图书馆也“晒”书了。当天,南图历史文献部拿出馆藏珍贵古籍向读者展示,借此普及古籍保护和修复知识。

这次和大家见面的,是南图十大镇馆之宝中的《蟠室老人文集》、入选珍贵古籍名录明刻本《铁崖文集》和元代医书《永类钤方》。这些都是珍贵馆藏,平时就连工作人员也难得一见,此次只快闪式一“晒”,展示了1小时。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刘静妍/文

吉星/摄

展 示

宋刻本《蟠室老人文集》

南图独藏,是本蝴蝶装古籍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中,宋仁宗翻开一本《齐民要术》,版心印着书名。书页翻动,就像蝴蝶的两只翅膀在翻飞。这就是宋版书特有的“蝴蝶装”。

电视剧里,大家看到的,只是剧组仿制的道具。真正的宋版书,由于存世量少,因此非常珍贵。一页宋版,一两黄金。这次,观众可以近距离看到蝴蝶装的宋刻本《蟠室老人文集》。

轻启楠木书盒,两册古籍由瓷青纸封面包裹,看起来很素净,但没有题写书名的签条。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按照原样保存的,书名签可能很早前就丢失了。翻开书页,宋版书的风雅气质扑面而来:端庄隽秀的楷体字、整齐舒朗的排版,和线装书不同,蝴蝶装将每个筒子叶向内折叠,中缝相互粘连。

《蟠室老人文集》是南京图书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也是海内外仅存的孤本。“蟠室老人”是南宋大臣、文学家葛洪的自号。他是浙江东阳人,该书最早保存在东阳葛氏祠堂里,光绪年间还有11卷。解放以后,它出现在上海一家纸厂的废纸堆中,只存有第十四、十五两卷了,1953年,由华东文化部文物处拨转给了南图。

1959年,古籍修复国手张士达以整旧如旧的方式,还原了蝴蝶装的原来面貌。他在修复时,仿照黄装进行装订,在书叶中加了衬纸,粘黏书口,保留了蝴蝶装的外形。书中也留下了“一九五九年一月张士达装”的签条。修复完成后,《蟠室老人文集》被放在楠木书盒中,回到南图。

近700岁“高龄”,刚修复完

元刻本《永类钤方》

近700岁“高龄”,刚修复完

现场和《蟠室老人文集》一起展示的,还有元刻本《永类钤方》和明刻本《铁崖文集》。

和精致的宋刻本相比,元刻本显得风格“粗犷”一些。《永类钤方》的珍贵之处,在于它的文献医用价值。“大家可能常常看到补肺丸的广告,其中就介绍,药方来源于《永类钤方》。”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馆员丁峰介绍,《永类钤方》是一部综合性的方书,全书22卷,是元代李仲南所撰。全书包括内、外、妇、儿、骨伤科疾病的理法、方药及诊治经验。

它已近700岁“高龄”,也是这部书现存最早的版本。目前全国三家单位藏有此书,都是残本,南图收藏了其中两册。因为元刻本传世少,所以非常珍贵。

和其他装帧整齐的古籍不同,这两册《永类钤方》还处于“散装”状态。丁峰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是因为前不久刚完成修复,这是第一次展示。

丁峰是这两册书的“主治医生”。他介绍,主要“病症”在于书口磨损,部分纸张出现絮化。传世近700年,古人也对它们做过修补,还能看到“划栏补字”的痕迹。每一个筒子叶,背后都有薄薄的衬纸,这可能是清代加上去的,这次修复中也被完整保留了下来。

“金镶玉”装帧,起保护作用

明刻本《铁崖文集》

“金镶玉”装帧,起保护作用

和分别来自宋、元两代的“老大哥”相比,明刻本《铁崖文集》静静地躺在那里,远远看上去,书首、书根部分洁白,像一本“新”书。

工作人员翻开书,记者看到,洁白如玉的平整新纸,正中间位置“镶”一张泛黄筒子叶,再将每叶纸对折,还原装订成册。新纸边幅比较大,在它的衬托下,旧纸就像黄金镶在白玉上。这是一种传统的古籍装帧形式,名字就叫“金镶玉”,用于修复破损严重的古书。“这本书,用于装订的书脑部分比较短。采用‘金镶玉’的方法修复,能起到保护作用。”丁峰介绍。

《铁崖文集》是明弘治十四年冯允中刻本,作者是元代杨维桢。

揭 秘

恒温恒湿

古籍保存环境要求高

南京图书馆馆藏的珍贵古籍,平时躺在恒温恒湿的库房里,很少展示,就连工作人员也很少见到。如果有读者要查阅,图书馆一般提供影印版或电子件,除非有从事专业领域研究的专家提出,才会拿出原件。

工作人员介绍,这次“晒”书,是为了让古籍走近大众,普及古籍保护和修复知识。考虑到展示条件有限,微环境因素难以控制,展出1小时后,工作人员便将它们收了起来。

现场的观众纷纷表示,叹为观止。10岁小朋友杨小雪正在学美术,也喜欢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看完展览,妈妈问她:“你还想去故宫修文物吗?”小朋友笑着点点头。杨妈妈告诉记者,活动预告一出,她就快速抢到了名额,这是她带孩子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到古籍,非常激动。

科 普

七夕晒书

古代,读书人喜欢在七夕这一天晒书。晒书,又称曝书,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云:“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世说新语》中郝隆曝肚“晒书”、《晋书》记载的司马懿晒书等典故,都是在七月七。

为什么选择七夕这一天晒书?古代传说,农历七月七,天门洞开,阳光强烈,是龙王爷“晒鳞日”,人们多在此日曝晒衣服、棉被之类,以防虫蛀,读书人也往往在这一天晒书。

有文献记载,晒书,并不是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晒,而是选一个通风阴凉的地方,除除湿、掸掸灰、驱驱虫。由于紫外线会对纸张造成损伤,现在一般不晒书。

标签:古籍;修复;装帧

责任编辑:冯晓丹

中药;药师;中药房
春节期间,众多医务人员坚守岗位,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
实验室;徐州;揭牌
2月5日,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江苏省实验室正式揭牌。
春节;冰雪游;跨境
得益于政策利好影响,跨境游也成为蛇年春节旅游市场增长引擎。
策划;王晶;电子红包
从红纸包裹的压岁钱到如今的电子红包,如果要评选最受欢迎的春节年俗,春节红包一定可以申请一战。
手机;新年;泰国
贴福字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仪式。
春节;江苏省;保障
龙年进入倒计时,蛇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
充电;新能源汽车;服务区
新春佳节,长假高速路免费通行,大量新能源汽车新手上路。
社会发展情况;江苏经济;全省经济
202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今天下午举行,一组海报速览2024年江苏经济“成绩单” 。
江苏省;条例;人大常委会
1月21日,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江苏省;小剧场;民营企业
过去一年,江苏省的代表委员们认真履职,用行动诠释担当,以实干践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