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文化热点
扎根竹刻艺术近半个世纪的手艺人:一竹一刻刀,刻出中国年
来源:紫金山新闻   2021-01-20 10:17:00
在光滑平整的竹面上,以刻刀为“笔” ,竹屑纷飞中,寓意吉祥如意的蝙蝠、铜钱等造型跃然“竹”上— —这就是玄武区非遗项目之一,金陵竹刻。

在光滑平整的竹面上,以刻刀为“笔”,竹屑纷飞中,寓意吉祥如意的蝙蝠、铜钱等造型跃然“竹”上——这就是玄武区非遗项目之一,金陵竹刻。日前,金陵竹刻省级传承人龙双衡在年节来临之际,制作了年味主题的竹刻作品,还在抖音上发布了制作过程,以非遗技艺传递新春祝福。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浦口区龙虎巷的龙双衡工作室中。龙双衡一家人正围坐在铁炉边,进行竹刻的必要工序——沸煮。在铁桶内的沸水中,浸泡着3只直径约15厘米的竹筒。约20分钟后,龙双衡用铁钳将竹筒捞出,交由妻子刘玉琴与儿子龙军,两人戴着厚厚的手套,用木屑来回摩擦竹筒表面,去掉最表层的青印。

经过3次沸煮与摩擦后,竹筒青印基本褪尽,表皮由竹青色转为青黄色。接下来,3只竹筒还将置于露台,进行为期1-2个月的晾晒,直至表皮晒至浅黄色,尽可能排出油脂、糖分,并于柜中“养”上一段时间,方能成为竹刻的原材料。

一提起竹刻,龙双衡就打开话匣子,讲起了他与竹刻近半个世纪的渊源。今年68岁的他,自年轻时接触到竹刻这门艺术后就沉浸其中。近半个世纪过去,龙双衡在竹刻之路上造诣匪浅,通过创新阳刻、镂空、透空等雕法,弥补了以留青浅刻为主的竹刻技艺空缺。如今,龙双衡已获评金陵竹刻省级传承人。

一只蝙蝠展开双翼,环抱着一枚铜钱,这是龙双衡今年设计出的“年味”竹刻吊坠。“蝙蝠通“福”,自古以来都有吉祥如意之意。”工作间内,龙双衡手持平口刻刀与小铁锤,一兜、一转,沿纹路凿去竹片上不需要的材料,蝙蝠的双翼逐渐成型。在他一旁,儿媳王雪婷将制作过程拍摄下来并剪辑成了视频,发布在抖音上,收到了不少人的点赞与评论。据龙双衡介绍,竹刻制作完成后,还将穿上红绳与中国结,可以挂在车上、屋内,增加年味。

“我喜欢创新,喜欢新的东西。”龙双衡说。走进龙双衡工作室内的展览区,记者注意到,他的作品不拘泥于传统的花鸟虫鱼、仕女菩仙,而多呈现科技、国防等现代主题。

例如,8幅《南京长江大桥》系列竹刻作品,分别以留青、镂空等手法,呈现了大桥的夜景、雪景、桥头堡等多个场景与细节。在《抗疫》主题竹刻中,除有标语类的留青竹刻外,还有生动的白衣天使人物刻画。“师古而不泥古”,这一创作思路在龙双衡的作品中展露得淋漓尽致。

通讯员 王珊

南报融媒体记者 邓露洁 谷文俊

摄影 邓露洁 谷文俊

标签:竹刻;竹筒

责任编辑:国亚妮

玩偶;消费;海外订单
一些传统服装企业加速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娃衣”生产企业也迎来大量海外订单。
照相馆;南京大屠杀;影片
这部融合珍贵史料与艺术表现的影片,以其震撼人心的真实影像,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将这段被西方长期忽视的历史重新带入全球视野。
科普;健康知识;血脂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讲得深入人心。
画作;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展览通过338幅人物画作,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和抗争精神。
江苏省;港澳台青年;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heritag;innov;digit
当下,遗产的活化、创新与传承,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留学预警;教育部;安全风险
近期,菲律宾治安不靖,针对中国公民犯罪多发。
长江隧道;扩建工程;太仓
“江海号”盾构机新近组装完成的隧道管片,毫米级误差,滴水不漏,外国友人很是感慨,忍不住上手触摸。
大运河;江苏;比利时
当天,“千年运河水韵江苏”专题展览精彩亮相,此外,一系列精彩活动还将相继在比利时、克罗地亚举行。
航站楼;淮安;涟水
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淮安涟水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房屋建筑总承包项目正式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