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文化热点
扬州有个“扎灯村”四代传承! 他们做了一辈子的子孙灯
来源:扬州晚报   2021-02-24 09:48:00
李国才正在制作子孙灯扬州城北乡槐南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称号— — “扎灯村” ,这里的手工纸扎花灯有600多年历史。

李国才正在制作子孙灯

扬州城北乡槐南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称号——“扎灯村”,这里的手工纸扎花灯有600多年历史。

今年76岁的李国才,打记事起,就跟着家人学做槐南村的传统手工艺品——子孙灯,到他这已是第四代了。他说,自己做了一辈子灯笼了,现在每年一有时间就在家里做。做子孙灯从劈竹子开始,到编笼身、糊红纸、晒干,有几十道工序,“平时一有时间就带到做做,一年下来做个几千只,多的时候达到上万只。”

“正月十三近了,我家灯笼还没买,赶快来买一对!”昨天,李国才老人把灯笼装上车,正要出门送货,邻居过来买灯笼,“今年灯笼做了五六千只,基本卖光了,小商品市场那边要灯笼,我等会还要送过去。”

今年行情比去年好,家里做的子孙灯基本卖光了。这几天,李国才和老伴刘秀珍忙里偷闲,还在家里赶做。刘国珍今年75岁,50多年前嫁到槐南村后,就学会了做子孙灯,平时帮老伴打打下手,一年到头不闲,但销售期也就春节后一段时间,她说:“过了正月十三,子孙灯基本就不卖了。”

说话间,李国才也没闲着,他拿出篾片,五六分钟就编好了一个灯笼架子。

槐南村工作人员介绍,李国才是村里做子孙灯的能手,像这样的传承人,村里还有六七户,现在还在做、做得好的都是老年人。村里准备在年轻人中间开展传承活动,让子孙灯手工艺后继有人。

通讯员 顾东东 王美香 记者 仲冬兰

摄影 司新利 周超英 胡箭

标签:子孙;灯笼;子孙灯

责任编辑:刘慧

玩偶;消费;海外订单
一些传统服装企业加速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娃衣”生产企业也迎来大量海外订单。
照相馆;南京大屠杀;影片
这部融合珍贵史料与艺术表现的影片,以其震撼人心的真实影像,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将这段被西方长期忽视的历史重新带入全球视野。
科普;健康知识;血脂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讲得深入人心。
画作;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展览通过338幅人物画作,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和抗争精神。
江苏省;港澳台青年;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heritag;innov;digit
当下,遗产的活化、创新与传承,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留学预警;教育部;安全风险
近期,菲律宾治安不靖,针对中国公民犯罪多发。
长江隧道;扩建工程;太仓
“江海号”盾构机新近组装完成的隧道管片,毫米级误差,滴水不漏,外国友人很是感慨,忍不住上手触摸。
大运河;江苏;比利时
当天,“千年运河水韵江苏”专题展览精彩亮相,此外,一系列精彩活动还将相继在比利时、克罗地亚举行。
航站楼;淮安;涟水
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淮安涟水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房屋建筑总承包项目正式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