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江苏省美术馆典藏作品活化,深入挖掘和传播藏品的文化艺术价值,用名家名作来梳理和呈现江苏地域文脉的风采,由江苏省美术馆与“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联合打造的“云展厅”——《e观藏•每日一美》,依托江苏省美术馆馆藏精品资源,每日精选一幅名家书画精品,配以一篇精品赏析的美文,图文并茂,全年365天持续推送,美在每一天!让美的艺术形象、美的精彩瞬间、美的永恒精神来丰富和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让“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人们从物质小康向精神小康不断迈进。
宗其香
南京梅花山归来
纸本设色
90cm × 67cm
1989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己巳大雪自南京梅花山归来
钤印
宗氏(朱文)、其香(白文)、残石楼主(白文)
赏析
宗其香(1917-1999),出生于南京,幼家贫,勤奋自学。1939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深得徐悲鸿先生赏识。1944年毕业,即被徐悲鸿先生聘为中国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1946年随徐悲鸿先生北上,历任国立北平艺专讲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及水彩教研室主任、中国画系山水科主任。
宗其香作为徐悲鸿艺术思想的传承者与实践者,一直践行着“以西润中,革新中国画”的学术路向,强调中西绘画技法与观念的融创整合,并在几十年的教学和艺术实践中一以贯之。他也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画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最早用西方绘画改造中国山水画而获得成功的画家,与蒋兆和、李可染、李斛并称“新中国美术改革派四大家”。
宗其香生长于南京,对绘画的热爱贯穿于他少年时代。从跟随父亲作画,到工艺礼品店做学徒,江南烟雨的水汽蒸腾和潮湿温润,南京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都滋养着他。他说:“我是个美术工作者,我喜欢大自然,喜欢山,喜欢水,有时候在这山水里面,我想变成一块石头,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里去。”情因人而异,景伴情而生。天人合一,情景交融,宗其香寄情书画,把自己融进了大自然。
及至晚年,他更致力于探索中国画的色彩表现,注重色彩与物象造型的结合,同时将工笔重彩融入写意山水画、花鸟画中,使其更富于时代感与表现力。此幅《南京梅花山归来》创作于1989年,是宗其香先生回到故乡南京赏梅时所作。梅花作为南京的象征更是宗其香晚年十分喜爱的表现内容,也是对这段家乡情结的延续和最好印证。他笔下的梅以势取胜,雄浑的笔力写出老干梅桩,劲挺的新枝参差其间,墨浓而不浊,淡而不薄。梅枝转向自如,曲尽其妙,别具风趣,画面给人以三度空间的感觉。
文/江苏省美术馆 宋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