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南京市越剧团优秀青年演员李晓旭领衔主演的《凤凰台》亮相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竞演舞台。一次主场演出,对作品往往有更高的要求,除了南越毕派唱腔和手眼身法步,除了第一次亮相大型越剧作品中的李白形象,从诗韵越剧《凤凰台》中更能看到一个繁华梦幻的大唐,一个被李白视为精神家园、有着盎然诗意的南京。
诗韵越剧《凤凰台》是南京市越剧团继《乌衣巷》后打造的“金陵三部曲”第二部,同时也是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对诗仙李白的一次浪漫演绎:“李白游乐金陵,于凤凰台前邂逅一美人,却失之交臂;后二人重逢,李白方知美人真实身份,但已物是人非。安史之乱之后,遭受颠沛乱世的李白,也从青年步入暮年,此时,烽烟散尽、繁华零落,唯有诗在流传中走向永恒……”李晓旭表示:“除了诗酒,大诗人李白也有爱情。”
《凤凰台》编剧罗周一直想做一部关于李白的作品,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之后,她发现那个非常遥远的梦想一下就近在眼前了。据罗周介绍,李白的诗文中有100余篇和南京相关,李白对南京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甚至视南京为精神家园,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会让这位大诗人不禁发出“我家本金陵”之叹。在罗周眼里,这个细腻、浪漫、旷达的李白,非李晓旭莫属。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李白,但人们心中所有的李白总会有一个共性,我一直在寻找这种共性并把它展现出来。”李晓旭12岁就来到南京市越剧团,从懵懂到成熟,再到在剧团挑大梁,南京这座城市的豪迈,以及历代文人留下的细腻的情感、旷世的豁达,都在她身上有了投射,并逐步移植到她的舞台表演当中。“虽然我传承的还是越剧毕派唱腔,但是在表演中可以借鉴一些昆曲好的东西。”李晓旭同时还拜师昆曲名家石小梅,将昆曲的“营养”注入到自己的越剧表演中来。
《凤凰台》讲述的是李白在南京的故事,剧中的南京空灵、唯美、典雅、大气,充分彰显出六朝古都的风范和意境。演出开场就是南京覆舟山,李白与孟浩然泛舟江上游金陵,吟诗作对。舞台上巧妙地运用了道具雾纱,缥缈的水墨雾纱,展现出长江之水的奔腾不息,场景美轮美奂。随后的舞台上,逼真精致的楼阁亭台特效,一轮朗朗秋月斜挂天幕,展现出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精致淡雅的气质。秦淮桃叶渡,是戏中李白成亲的地方,舞台上,夫子庙标志性的牌坊高悬,远处白墙乌瓦,灯火星星点点……对罗周来说,南京的魅力就在于其文学的气质,安史之乱结束以后,李白再来到南京城,一切的萧索,世事的兴衰变迁,最后都被文学抚慰着、包裹着。剧末出现了江水和夜色,李白说人生的一切都像江水一样,只有他的诗篇像江水一样的永恒。这些诗句将撞击每个人的柔软记忆,“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血液都流淌着李白和那些伟大文学艺术家诗的记忆,你觉得又温暖又自豪,因为这不只是属于李白一个人,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南报融媒体记者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