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1海外城市创新对话活动在南京四方酒店举行。南报融媒体记者 杜文双 孙中元摄
未来科技将如何帮助人们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城市生活?不同的城市如何展现自身独特的人文魅力?
在6月22日下午举行的2021中国南京周——海外城市创新对话活动中,来自全球各大城市的重量级嘉宾和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方式,就“科技领航未来城市”和“人文力量驱动城市创新”两个议题,共同探讨2021南京创新周“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创新”主题。
城市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是文化还是科技?
此次海外城市创新对话,聚焦科技和人文创新,在南京主会场和新加坡分会场同时展开,邀请国际创意经济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剑桥大学建筑系主任、欧盟未来新媒体研究首席科学家弗朗索瓦·彭茨,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主席蔡君炫等,一起探讨创新引领下城市发展的无限可能。
论坛现场设置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环节:主持人开场就邀请现场所有观众就“针对后疫情时代城市创新发展你所关注的探讨方向”进行投票,选项为城市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是文化还是科技?观众们积极互动。
这种新颖的方式,链接起关注这场论坛线上线下的每一个人,引发了思考: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更是“人”的现代化;不仅要实现国家的富强,更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此次“南京周”组委会还通过社交媒体平台面向全球网友发起了投票,在文化差异、无障碍、可持续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这四个选项中票选出海外受众在未来城市发展中最为关注的领域。海选受众投票非常踊跃,选基础设施的人最多,占比为29%。
专家学者“云论剑”:科技领航,人文驱动
围绕“科技领航未来城市”和“人文力量驱动城市创新”主题,各位专家学者通过系列创新驱动案例的分享,展开了一场线上线下的科技云“论剑”。
“科技可以让出行更美好,而未来交通的初衷就是利用新技术让出行更便利。”中路交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祥博士谈及科技对交通出行的影响时,特别提到“云—端—控”的应用。他认为,该技术可广泛运用于扬子江城市群,有效缓解大流量下的道路拥堵。
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主席蔡君炫则通过一个在公共住房区域整合智慧生活的案例,向受众细致分析了智慧生活在新加坡扎根的过程。蔡君炫表示,科技只是工具,如何在不同层面有效运用科技才是打造智慧居住环境首先要考虑的。
嘉宾们以全新视角,从交通出行、公共住房、网络服务等民生领域入手,共同探索科技助推城市发展的创新性及无限可能。
江苏自强模范纪寻现场讲述“科技向善,艺术为爱”
活动现场,主办方还启动了“科技向善,艺术为爱”全球共创行动。
据悉,2020年“文化中的力量”——全球线上传递活动“微笑传递”获得了国际广泛认可。今年的全球传递,以创新为引力,倡导用创新科技服务社会群体中的每一个人,特别关注儿童、老人、女性、残障人士等。
主办方邀请了罕见病患者、江苏省自强模范纪寻来现场做演讲。“作为一名在无障碍和残障领域的创业者,我也一直在努力利用科技赋能更多的障碍群体。”纪寻说,作为一名在无障碍和残障领域的创业者,无障碍技术与服务让她与社会的连接成为可能。
在现场,以“文化中的力量”为主题的展览也吸引了众多与会嘉宾的关注,展示了“科技向善艺术为爱”等共创行动全球传递的历程和内容。
据悉,所有征集到的无障碍科技创新案例及艺术作品将于南京创新周及迪拜世博会期间线下展出。
通讯员褚雯南报融媒体记者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