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文化热点
“金陵狮子林”,诸多名人曾来这里打卡
来源:紫金山观察   2021-07-22 14:29:00
南京城内,每一条街巷都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每一座流传至今的宅院都承载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印记。被称作“金陵狮子林”的愚园, 600多年来一直见证着南京的历史。展出的民国画报上的一则图片,不仅留下了愚园的珍贵影像,重现其昔日的经典风采,也让人看到诸多名人争相到愚园“打卡”的盛况。现在都在说历史文化的‘活化’ ,深入街区的历史文化研究,保留住街区的集体记忆,让街区历史真正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才能更好的传承城市文脉基因。”张元卿说。

“金陵狮子林”,诸多名人曾来这里打卡

2021-07-18 12:25:34|图文来源:紫金山观察

南京城内,每一条街巷都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每一座流传至今的宅院都承载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印记。被称作“金陵狮子林”的愚园,600多年来一直见证着南京的历史。

愚园。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

近日,一场愚园“微展览”,通过深掘历史资料、用文献呈现这座金陵园林的风物,不仅带着市民走进这属于南京的独特记忆,更引发大众对于愚园复建开放后的利用与发展、街区民间记忆传承的探讨。

展览微而不弱

园林缩影勾起几代人记忆

清末民初的愚园被称为金陵私家园林之冠,假山叠石、迂回曲折、移步换景,名噪一时。位于南京城西南隅的愚园,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中山王徐达后裔徐博的别业,后为清代名人胡恩燮购下重建,因此又被称之为“胡家花园”,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几经辗转之后,愚园经过考古、修缮,于2016年复建完工后又重新走进了南京市民的生活。这一场名为“南京愚园文献史料展”的微展览,就在明城墙脚下拉开展幕。

“我们感觉虽然来往参观游览的人不少,但很多人对愚园的历史其实还不十分了解,特别是民国时期的那段历史。”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张元卿说,有鉴于此,他与尹引整理了近些年搜集的愚园文献史料,做了一次较为系统的微展览,“希望可以给市民了解愚园提供一点史料上的帮助,让更多的人能切实关注愚园。”

多年来,张元卿与尹引一直致力于南京地方史研究,而对于愚园的关注,则从2009年一次寻访行走中与这座金陵园林的偶遇开始。张元卿告诉记者,通过各种方法搜集的文献史料主要集中于民国的时段,包括报纸上的新闻报道、乃至一则小广告,以此积少成多,“在南京也有不少学者专家在关注着愚园,南京市地方志学会和南京城市文化研究会的陶起鸣老师就有过关于愚园的研究著作。经过对比后发现,我们所搜集的史料恰可互为补充、填补空缺。”

虽是“微展览”,但并不代表展出物品的历史意义就是“微弱”的,实际上,小小物品透出的信息也是很有趣的。

一则于1913年刊登于《申报》的胡家花园出租广告,虽然仅有短短的60余字,却将愚园的历史渊源、园林风貌、位置交通等一一道来。“愚园的维护管理都需要费用。后期,愚园的主人开始以租养园,但是从他远赴上海登南京的这则广告,以及从广告的遣词用句来看,都能发现他对愚园的用心以及他对租客的要求很高。”张元卿说。

开展以来,“微展览”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展。除了年轻人的慕名而来,更有诸多曾经在愚园附近生活、在愚园陪伴下一路成长的老城南人,来寻找当年的生活记忆。

因为曾祖父曾经参与园林的木工活,有人曾有幸得到愚园主人的邀请,搬进园中居住;也有从小在愚园周边长大的老人,园中经典一景“在水一方”曾经是他们的童年游乐场,他们一边跳着皮筋一边赏着水上风光……一场“微展览”带着民间的记忆穿越时光,也浓缩了几代人的生活缩影。

诸多史料新现

文化地标曾引诸多名家打卡

在多年的研究与史料收集中,张元卿与尹引也重新让一些藏于角落的历史,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在此次展览中,就有不少首次露面的文献史料,让人再睹愚园曾经文化地标的地位。

展出的民国画报上的一则图片,不仅留下了愚园的珍贵影像,重现其昔日的经典风采,也让人看到诸多名人争相到愚园“打卡”的盛况。

此照片刊登于《图画时报》1928年第505期,由于时代久远,照片中的景物和人虽然有些模糊,但旁边的解说文字却清晰可辨——“首都胡园风景,立水滨者为永安堂胡仲英君(郎静山)”。“南来北往的,无论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都会来逛逛。摄影大师郎静山,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也曾来过胡家花园,并拍摄有照片。”尹引介绍。

作为中国海派集锦摄影创始人,郎静山在将西方摄影术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上做出卓越贡献。他于1939年以中国山水画理论为基础,结合摄影艺术的特性,创造“集锦摄影”,被称之为“郎氏风格”。“集锦摄影的方法虽源于西方的画意摄影,但郎静山的创意处理,照片显现出浓厚的中国丹青水墨画韵味。”郎静山在风光、人物、静物、人体摄影等方面有许多传世杰作,被美国摄影通讯社推为“世界十大摄影名家之首”,成为中国摄影家获世界级摄影荣誉最高、最多的摄影大师。

“而胡仲英就是当年经营着‘虎标万金油’的永安堂的贵州分行经理。”张元卿分析,“这在当时或许是郎静山为胡仲英留下的一张游玩照片,也或许是一则关于愚园的新闻报道”,但无论哪一种,都为这一段打卡之行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记录。

除了名人名仕的慕名而来,愚园也曾在较长时间里,作为兼有公共社交场所性质的私园,社会影响深远。

“江苏谘议局在愚园招待外国实业考察团,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张元卿介绍,1910年南洋劝业会在南京举办,历时达半年,共有中外30多万人参观。作为中国举办的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南洋劝业会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官方名义主办国际性博览会。当时,愚园就是南洋劝业会的推荐游览地。

“官方能看中愚园,或许首先在于此前愚园已成金陵风雅渊薮,在这样的地方迎接外宾,不仅能实践‘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计划,更能体现政府的风雅雍容。”1910年的《申报》上,曾经专门刊登了此次招待考察团的详细信息。

随后,在愚园的聚会越来越多,世界各国游览者也纷纷来到南京这座文化地标。

《少年中国》1920年第二卷第二期上,曾专门记载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在胡家花园的欢迎会情况。李大钊等人于1919年创立的“少年中国学会”中,毛泽东、恽代英、邓中夏等年轻人都在其中,可以说当年“中国少年精英,尽数在此”了。南京不仅是学会几次年会的举办地,更曾经成为学会的总部。1920年的《小时报》上,也同样能发现一则美国议员团游览胡家花园的快讯。张元卿告诉记者:“这些文献资料,此次同样不少都是第一次对公众展出。”

传世雅集盛会

回望近代社会生活的窗口

名胜游览、社交招待,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内,愚园更可称得上是南京文学的昌盛之地,士人学者聚集于此,诸多有名的文人雅集陆续在此举办,留下无比灿烂的文化遗产。雅集后留下的一部分作品,也有幸被保存下来,“后人胡光国将几次雅集所做的大部分诗歌收集整理,编为《白下愚园集》,在此次展览中展出。”

“有相关研究资料表示,在愚园参加雅集并留下诗联或作品的人至少超过300人,国内诸多大家、名人等都参与过愚园的文化盛会。”张元卿介绍。园主胡恩燮及其后人胡光国二人文采颇佳,亦好诗文,喜交友,常邀骚人韵士聚集愚园觞咏唱和,“既为园林生色,兼作晚岁娱情”“一时通儒硕彦,萃集于金陵。”他们以到愚园游憩宴集、咏桑寓柳为风雅之事。愚园“水石之清幽,花药竹树之美秀……画栋回廊曲榭之宽广而奇丽”。

纵观历次雅集,在张元卿看来,最具分量的一场,当数1909年扬州著名书画家、诗人梁公约与吏部主事陈三立、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奠基人缪荃孙、李详、刘师培等人在愚园公宴欢迎湘潭著名湘学泰斗王闿运游金陵。张元卿说:“陈三立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王闿运也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这一次的愚园雅集,‘嘲谐间作,足备记录’,被誉为一次盛会。”一直致力于愚园以及门西文化研究的学者陶起鸣,曾专以“愚园雅集”为题,还原了当时的一番场景,更对多次雅集均有记录。

随后,在社会的激烈动荡中,愚园雅集消沉一时。不过直至1919年,胡光国决定再续“具并文社”,愚园历史上人员相对固定、连续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雅集拉开帷幕。

“‘具并文社’由丹徒雅士丁立中始创。胡光国参加过具并文社的活动。再续‘具并文社’社长由诗人朱钟萱、陈作霖两位老先生担任。社员多为‘大江南北硕彦名儒,故里遐迩骚人词客’。当年参加的有十三人,其中石凌汉既是南京有名的中医,也是著名的词人;程先甲是清末文字改革运动的积极推行者,擅长文赋诗词,一生著作有40余种100余卷,有《金陵赋》等传世,在南京大百花巷有其故居。”陶起鸣记载,随着胡光国逝世,愚园雅集也飘落在历史尘埃之中。

愚园雅集的年代,正值社会变革时期,“参与雅集的众多雅士骚客中,有人不忘家国之忧却又无力回天。”陶起鸣记载,“雅集除以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三位文学巨匠的生日为雅集的“由头”外,多以民俗、民间节日或节气作为聚集的日期,参与者赏景话旧,联句唱和,评诗读画,观弈弹琴,觞咏抒怀,人文气息十分浓郁。而胡光国对‘新发明器具’乐于接纳,和友人唱和时,也以电话、电灯、电影、留声机、自来水、照相为题赋诗,紧跟时尚,颇为新潮。”

数百位名流、数十次雅集、几百篇诗词、若干幅画图极大地丰富了愚园的文化内涵。陶起鸣认为,愚园雅集亦成为回望近代南京文人社会生活和文学活动的窗口,寻觅时代风云印迹的“化石”。

深入街区历史

活化传承城市的文脉基因

“愚园的复建,不仅仅是历史建筑、园林风貌的复建,更应该是一场人文复建。”张元卿看来,愚园有着深厚的人文积淀,通过此次展览,“用文献来呈现昔日荣光,依据史料来丰富馆阁内涵,更希望将文献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对愚园人文复建的探讨,重现当年的风物风貌,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愚园的人文复建中来。”

张元卿认为,因为特殊的变迁过程,愚园不仅仅是一座园林,更承载着愚园所在街区、附近百姓生活的历史记忆,为此他以及许多愚园的研究者都走访过门西的鸣羊街、花露岗等街巷,陶起鸣等人也在为门西留下更多的民间口述史料,保留住门西独特的文化土壤与味道。

多年来无论是愚园、还是南京诸多新村等,张元卿和尹引一直通过一座城市的微观面——街区历史,去呈现城市历史与文化。

“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拥有不同时期文化类型的街区,是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不同的街区,呈现出城市的传统格局、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等文化风貌,可谓是一座城市岁月的见证,是城市最醒目最典型的文化符号。”张元卿认为,记录着城市的历史演进轨迹的街区,反映出城市社会生活和文化构成的多元性,是城市文化融合和传承最直观、最典型的场景写照,也是城市文脉最形象、最生动的外在表现。

“这里有一座城市的历史延续,更有值得保留记录的民间记忆。现在都在说历史文化的‘活化’,深入街区的历史文化研究,保留住街区的集体记忆,让街区历史真正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才能更好的传承城市文脉基因。”张元卿说。

标签:打卡;名人;雅集

责任编辑:刘慧

中药;药师;中药房
春节期间,众多医务人员坚守岗位,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
实验室;徐州;揭牌
2月5日,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江苏省实验室正式揭牌。
春节;冰雪游;跨境
得益于政策利好影响,跨境游也成为蛇年春节旅游市场增长引擎。
策划;王晶;电子红包
从红纸包裹的压岁钱到如今的电子红包,如果要评选最受欢迎的春节年俗,春节红包一定可以申请一战。
手机;新年;泰国
贴福字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仪式。
春节;江苏省;保障
龙年进入倒计时,蛇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
充电;新能源汽车;服务区
新春佳节,长假高速路免费通行,大量新能源汽车新手上路。
社会发展情况;江苏经济;全省经济
202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今天下午举行,一组海报速览2024年江苏经济“成绩单” 。
江苏省;条例;人大常委会
1月21日,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江苏省;小剧场;民营企业
过去一年,江苏省的代表委员们认真履职,用行动诠释担当,以实干践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