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达 通讯员 许梓辰)7月24日,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颜料制作技艺”传承人仇庆年开设的“颜料大课堂”上,来自北京的学生们在苏州度过了一次难忘的非遗之旅。
在课堂上,仇庆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国画颜料的“前世今生”以及实际的制作过程。在示范制作颜料“泥金”时,他特别强调了做颜料是个既需要体力又需要耐心的活。“做的时候要用手来回磨,磨到金箔在空气中能飘起来才行。”仇庆年说,磨颜料一天要磨8小时,磨够20天,直到颗粒摩擦碗底的声音“从刺耳变得微弱”“水面能泛起一层油光”才行。他说,为了做颜料,顾不上吃饭是常事。
现场,不少学生上手体验了磨颜料,但是大多只坚持了十分钟就“败下阵来”。“前两年从《国家宝藏》了解到了仇老师的这门技艺,我就很好奇,这回才知道做起来真的特别难。”16岁的胡飞宇说,仇老师让他体会到了要做好一门手艺,必须要有工匠精神,坚持钻研,才会有成效。来苏州之前,胡飞宇就打算学美术,来了之后,他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仇庆年告诉记者,这次北京的游学团已经不是第一个来学习的团体,自从姑苏区虎丘街道虎丘路社区在社区新址为他开辟了专门的工作室后,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就越来越多。
“颜料大课堂”是仇庆年联合社区开设的普及非遗文化课程,他欢迎所有感兴趣的人前来和他交流。虎丘路社区党委书记卞玮佳表示,“颜料大课堂”项目每个月两次课程,涉及天然颜料的历史源头、制作工艺、实际运用及衍生产品多个层面。目前,“颜料大课堂”设在虎丘路社区,据悉,接下来它将搬到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虎丘路校区等共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