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梅蕾)金风九月忆江南,相思在长安。昨天,吴文化博物馆刚开展的“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展”吸引了不少观众打卡。不单能看到唐朝的陶俑“小姐姐”等既有价值又有意思的文物,还能感受到长安人的十二时辰。
唐朝都城长安,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和当时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城市,那里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各具特色,引领着社会风尚。这不禁令今人好奇,大唐是什么样的?长安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使今人得以窥见灿烂的唐朝文明,这一次,吴文化博物馆携手西安博物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博物馆等文博机构,遴选上百件(组)唐朝文物,以“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展”,向观众展示唐代都城长安的城市沿革、居民构成、日常生活和精神风貌,多角度、多方位地再现我国历史繁盛时期的都城居民生活方式。
吴文化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隋唐大运河的开凿,不仅使江南的丰厚物产源源不断地输送至长安,为唐都的物质生活增添仓廪食衣,文化的江南亦成为长安人生活中的一抹清丽淡彩。此次展览可以让观众深入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在吴地之中感受盛唐气韵中长安人开放、进取、蓬勃向上的生活面貌。
走进展厅,观众可以看到建造长安城的一砖一瓦,比如手印砖、缠枝莲纹瓦当等,还可以看到各种神态各异的人物陶俑,比如三彩武士俑,它身穿铠甲,面部表情逼真生动再现了唐代武士雄壮威武的精神风貌。最受观众欢迎的则是陶俑“小姐姐”,只见其面目淡定从容,右手伸展于胸前,似乎是在发表什么观点。还有以掐丝镶嵌工艺制成的金花梳外壳、盛唐时期金银器中的精品——仕女、狩猎纹八瓣单柄银杯和唐代最具特色的新镜类——金背瑞兽葡萄镜等文物,从服饰到饮食无一不体现着长安城内千门万户、百业兴旺的繁荣景象。值得一提的是,三彩童子叠置技俑,不仅真实表现了唐代杂技的高超水平,还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是目前同类题材中比较少见的唐三彩作品。
展览期间,吴文化博物馆将开展悦读沙龙、学术讲座等丰富的社教活动,带领观众在历史与文物的温度中,与那段辉煌的时刻重逢。此外,吴文化博物馆还将于9月21日当晚举办“云想衣裳花想容——吴文化博物馆中秋之夜”活动,让观众更为真切地去体会长安人的十二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