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文化热点
追寻人生与梦幻的中国表达——评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作者:潘讯   2021-09-28 15:53:00
《红楼梦》之所以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是因为它于繁复细致的现实生活描摹之上,另有一个深邃博大的象征世界的存在,在这个象征世界中隐喻着儒释道交织的中国哲学。为了表达这一中国哲学,曹雪芹以“色” “空”为矛盾原点,衍生出爱情与幻灭、理想与绝望、闹热与孤独、温暖与凄清、庸俗与诗意… …一组组相反相成而又难解难分的对立意象,概括了古人全部的人生图景与梦幻追寻。读不完的《红楼梦》 ,演不完的《红楼梦》 ,每个时代的艺术家都用自己的方式将《红楼梦》重塑于舞台之上, 《红楼梦》的魅力也正在于此。舞剧《红楼梦》无疑触碰到了她的脉搏。

《红楼梦》之所以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是因为它于繁复细致的现实生活描摹之上,另有一个深邃博大的象征世界的存在,在这个象征世界中隐喻着儒释道交织的中国哲学。为了表达这一中国哲学,曹雪芹以“色”“空”为矛盾原点,衍生出爱情与幻灭、理想与绝望、闹热与孤独、温暖与凄清、庸俗与诗意……一组组相反相成而又难解难分的对立意象,概括了古人全部的人生图景与梦幻追寻。

从技术上看,对立、反差、映照、回环等等,是构成《红楼梦》象征世界与隐喻人生的基本创作手段,这也是最具中国化的表达方式。舞剧《红楼梦》的成功在于深刻理解、创新运用了这一中国表达,用青春肢体勾连起传统与当下的对话,实现了舞台修辞对文字修辞的转化。十二章回体结构,不同于多数改编舞台剧单纯为原著经典情节的摘锦,其实是内蕴玄机,如《团圆》《花葬》等情境即为改编者所新增,其用意是在于将整部剧设置为一个生命的大回环、人生的大照应。从《幻境》到《归彼大荒》,是人生由“空”到“空”、由“梦”而“梦”的回响。《花葬》是对《葬花》镜花水月般的映照,是由个体悼亡向群体陨灭的推衍。《团圆》则是对《省亲》的映射,元妃归家的“真团圆”中隐忍着“不团圆”的苦楚,而虚拟的“团圆”中又分明蕴含着超凡脱尘后的解脱与畅快。这种回环的经验是传统的,但是,回目的流转、青春的舞姿、切换的空间、跳动的音乐,又使这种经验充满现代性。

映照与反差不仅体现于大结构之中,而且还细细渗透于每一回的演绎之中。整部剧正是这样大回环中套着小回环、大映照中含着小映照,构成了一个玲珑剔透千迂万绕的意象世界。有些回目是基于原著的演绎,如《游园》《元宵》诸回;有些则是对原著回目中蕴含的心灵冲突、生命反差的强化,以《省亲》一回最为精彩。它成功地赋予了服饰以表演性与象征性,元妃的华衮、宫廷的仪服已成为皇家权势的象征,成为笼罩人的自然生命的冰冷甲壳,构成了对人性、天伦的束缚与压抑。原著十八回(《隔珠帘父女勉忠勤 搦湘管姊弟裁题咏》)中写父女姊妹内帏相见,也多有“满眼垂泪”“呜咽对泣”“哽噎难言”之词。编演者以近乎夸张的方式,让我们看到在冰冷甲壳之下,生命的凝重与萎颓。而在褪下这层甲壳之后,我们又看到了生命的鲜活、温暖、复苏。冰冷的甲壳与鲜活的躯体构成了人生两端的反差分离,以“甲壳”始而又以“甲壳”终,在回环中传递出生命的苦涩与宿命的无奈。

宝黛钗爱情仍是贯穿全剧的一条线索,由《入府》《含酸》《葬花》《丢玉》《冲喜》诸回可寻绎出一道起伏不定的脉络。《含酸》当出自原著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这是宝黛钗第一次直面相对的情感交锋,其精彩之处是薛姨妈设宴中宝黛钗的言来语去、暗藏机锋。这是三人的情感纠葛,也是黛钗的性格对照。舞蹈语言当然很难表达出这种潜在的心灵戏剧性。编演者独具匠心,以舞台空间的分割处理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反差和内在的情感流动。一边是宝黛的双舞,黛玉含酸嘲讽,宝玉百般抚慰。原著中曾有这样的话“(宝黛)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便更觉亲密;既亲密,便不免有些求全之毁,不虞之隙。”这是宝黛爱情发展期的一个特点,这些纤微的情感悸动由舞者肢体语言呈现出来,并为观众所捕捉,殊为不易。舞台的另一边又是宝玉与宝钗的双舞,舒缓蹁跹的舞姿不仅展现出宝钗“随分从时”的性格,更细腻透露出宝玉对宝钗的恋慕。原著本回中就写到,宝玉走进宝钗“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在之后的回目中还有宝钗“羞笼红麝串”等动人镜头,编演者凸显宝、钗之间情动爱慕以求更加贴近今天的审美心理。

在反差性的舞台处理中,宝玉的“投入”与“抽离”也极具象征性。《入府》一回中,宝黛走出闹哄哄的人群,双目谛视、一见钟情,本是舞台剧的经典场面调度,在《元宵》一回中也予借鉴。《红楼梦》原著中写元宵场景至少有两处,一处为十八至二十二回元妃省亲前后,一处为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都蕴含着繁密的隐喻与象征。如二十二回中诸金钗制灯谜,谜底皆爆竹、风筝、海灯等物,贾政已觉不祥,领悟到“皆非福寿之辈”。舞剧中,在元宵节的漫天烟花中,宝黛携手缓缓走出热闹场中,细细感悟着“火树琪花,斑斓世界,回首细看已成灰”的人世幻灭。在《团圆》一回中,宝玉更由剧中人而抽离成旁观者,“三春去后诸芳尽”,他目送十二金钗走入大荒世界,他在虚拟的“团圆”中悼念群芳,正如鲁迅所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一人而已”。

最令人称赞还是《花葬》与《归彼大荒》两回,这是构成回环与照应的精彩落笔,又是全新的舞蹈编排和舞台呈现。舞台上所有的天幕、帷幕倏然抽离了,编创者以近乎“残忍”的方式将后台裸露于观众眼前,这是一个由道具、机器、灯光、管道等构成的杂沓黑暗的工业世界。卸下了古典服饰的红楼舞者置身于工业化的舞台之上,精心营造的古典诗意氛围瞬间被打破了。在强烈的画面反差与情绪跌宕中,十二位现代女性焦灼在生命的锤炼、挣扎、撕裂与悼亡之中,她们携带着金陵十二钗的精神密码,款款走进舞台深处,直至归彼大荒。正是这种“生硬”的拼接,给观众带来强烈震撼,将观演的心理体验推向巅峰。这是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叩问,是当代舞台对人生与梦幻中国表达的诗意追寻。

读不完的《红楼梦》,演不完的《红楼梦》,每个时代的艺术家都用自己的方式将《红楼梦》重塑于舞台之上,《红楼梦》的魅力也正在于此。曹雪芹以生命体验、痛彻情怀写出了人生的绝望与虚妄,但这并不是《红楼梦》的全部真谛。我们每一位热爱《红楼梦》的读者,都会在曹雪芹为我们描绘的“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之上重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图景,这是更深沉隐秘的中国审美与中国哲学。舞剧《红楼梦》无疑触碰到了她的脉搏。

(作者系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曲艺家协会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江苏省艺术评论学会曲艺委员会副主任)

标签:红楼梦;原著;甲壳

责任编辑:刘慧

中药;药师;中药房
春节期间,众多医务人员坚守岗位,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
实验室;徐州;揭牌
2月5日,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江苏省实验室正式揭牌。
春节;冰雪游;跨境
得益于政策利好影响,跨境游也成为蛇年春节旅游市场增长引擎。
策划;王晶;电子红包
从红纸包裹的压岁钱到如今的电子红包,如果要评选最受欢迎的春节年俗,春节红包一定可以申请一战。
手机;新年;泰国
贴福字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仪式。
春节;江苏省;保障
龙年进入倒计时,蛇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
充电;新能源汽车;服务区
新春佳节,长假高速路免费通行,大量新能源汽车新手上路。
社会发展情况;江苏经济;全省经济
202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今天下午举行,一组海报速览2024年江苏经济“成绩单” 。
江苏省;条例;人大常委会
1月21日,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江苏省;小剧场;民营企业
过去一年,江苏省的代表委员们认真履职,用行动诠释担当,以实干践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