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座高速服务区城市书房——扬州广陵服务区城市书房正式开放,“书香铁路·城市书房”在扬州东站正式揭幕……今年以来,书香伴旅程,成为扬州城市书房建设的又一创新之举。
自2015年起,扬州拿出最繁荣、最漂亮、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建设城市书房。白天,暖阳斜照,坐在城市书房木质书桌前阅读的身影,是书香扬州的最好写照;夜晚,繁星点点,城市书房内一盏盏温暖的读书灯,构成了夜扬州最美的样子。
落子十年,70家城市书房嵌入城市各个角落,成为“文化灯塔”“精神地标”,标准化、法治化、智慧化的城市书房建设“扬州经验”已向全国推广。
盘点
扬州有哪些特色主题城市书房
从打造“盆景”到形成“风景”,如今每一家城市书房各美其美,有着自己独特的书香魅力。
街南书屋城市书房
首家园林式城市书房
清康乾年间,马曰琯、马曰璐兄弟业盐于扬州,建街南书屋,藏书十余万卷。扬州首家园林式城市书房在此落户,延续扬州书香之城文脉。飞檐翘角的屋舍,古典优雅的窗棂,屋外花树掩映,假山叠石。书房根据街南书屋的建筑特点量身设计,让读者在这里能感受醇厚的书香味道。书房内借鉴扬州园林的特点巧妙隔断,放置精美瓷器、绿色植物以及线装书,一股“中国风”迎面吹来。
STARRY城市书房
首家民资注入的城市书房
STARRY城市书房位于保障湖畔的汉唐文化广场,飞檐翘角,玻璃房式的透明阅读空间,古朴中又显现代。透过玻璃,户外银光点点的保障湖映入眼帘。读者还可从书房沿着石径步入“后花园”,这里曲径通幽,草木扶疏。这是扬州首家民资注入的城市书房,经营模式参照网红书店,开过插花讲座,办过音乐分享会、“以书换书、以书换菜”的物物交换活动,将在城市书房阅读衍生为一种生活方式。
三湾城市书房
以运河为主题,抬眼可赏湖光潋滟
三湾城市书房临水而建,基于三湾古运河深厚的历史积淀,把中国传统水岸建筑中水榭和画舫的精髓融入其中,结合现代感的材料,让二者在激烈碰撞中产生极具时空变幻的感觉。一层架空可供游人休憩;二层书房内,选一处临窗而坐,抬眼可赏湖光潋滟、四季更迭,低头可悟书籍之美、文化之味。
七里河城市书房
首家可“刷脸”进入的城市书房
七里河公园中央,矗立着一座由40米高的老烟囱改造成的观景塔,这是东南片区作为扬州老工业区的历史见证,七里河城市书房便建于此。依据工业遗存因地制宜,该城市书房设计主题充满工业风,墙上镶嵌着客车车头,两侧书柜犹如打开的工业巨门,处处保留着工业印痕,又充满现代感、科技感。这也是扬州首个引入人脸识别系统,实现“刷脸”进入、信用借阅的城市书房。
草垛子城市书房
书香辐射至乡村,助力乡村旅游
广陵区沙头镇沙头村和扬州现代农业展示中心交会处,远远望去,一个巨大的“草垛子”坐落在丛林与水系之间,若隐若现。略带粗糙质感的修剪茅草屋面、线条笔挺的木构框架,温馨自然、美丽淳朴。生态农业是沙头镇的特色产业,草垛子城市书房配备了“园艺、种植”专题书架。这里不仅是农户喜闻乐见的公益性阅读场所,也是游客田园乡村游的其中一站,是乡村的“文化会客厅”。
绥德城市书房
嵌入外省的扬州城市书房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永定公园内的窑洞,是全国首家窑洞式城市书房。该书房由扬州市政府、邗江区政府援建,旨在进一步深化和推动扬州与榆林、邗江与绥德两地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书房由四个独立式窑洞建筑并列而成,将扬州运河文化与绥德窑洞文化巧妙结合,打造出一个南北文化交融、独具特色的新型阅读空间。
对话
“我”眼中的城市书房
城市书房,连接知识和灵魂,传递温情和希冀。一盏盏明灯,化成每一个在城市书房里徜徉于浩瀚书海中的“我”,心中最美好的样子。
今年上初三的管梓惠,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阅读小达人。家附近的槐泗城市书房,她几乎每周都去。面对愈发紧张的课业,阅读是她放松的方式之一。“城市书房里有各类书籍可供选择,我比较喜欢励志类、思想类书籍,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鬼谷子》等。”管梓惠说,每个月都要借回去好几本。谈起阅读的感受,她坦言:“翻开书籍,既能感受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志向,又能体会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襟,阅读让我感悟到了不一样的人生境界。”
这里,留下了无数追梦人努力的身影。“白天来城市书房的人很多,老人小孩都有,到了深夜,基本上都是年轻人,特别是每年的考试季,考研、考公务员、考职称等,人就更多了。”明月湖24小时城市书房工作人员张学泉介绍,他们大多数都带着书本或笔记本电脑而来,累了就在明月湖畔吹吹风,有的一看就是一个通宵。
虹桥坊城市书房里,留下了市民刘雨晴奋笔的身影。她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清晰的规划,考公务员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城市书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备考环境,这里就像公共自习室,我还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大家交流经验、相互鼓励。”刘雨晴说。去年,她考上心仪的单位,“工作后,经常还去城市书房里坐坐,那是一段难忘的岁月。”
家住翠岗小区的收藏家陈坚喜欢晚间到位于文昌路和邗江路交叉口的国网24小时城市书房整理收集到的古籍善本。“城市书房就在小区对面,特别方便,而且在城市书房里做事,心特别静、特别定。”他说。
城市书房的相继开放,不仅让市民尽享阅读便利,也让外地旅游旅行者在游走时,读懂了月亮城的深厚文化底蕴。
夜幕降临,东关街上依旧游人如织。街南书屋外墙上,“城市书房”指示牌透着光亮,指引着游人走进书房,满眼惊羡。“浓浓的文化意蕴让人一下子平静下来,感觉读书是扬州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那是融在城市血脉中的基因。”来自北京的游客胡玮说。
为读书人点盏灯,让喜欢读书的人坐下来看书,让未与书结缘者心生向往,城市书房之于城市,称之为“精神地标”也不为过。
对此,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书香江苏”形象大使胡阿祥认为,扬州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座书房。城市书房则营造了一个舒适的阅读空间,让身在其中的读者感受书香。“好的形式加上好的内容,一定会成为生活中的一抹亮色、成为扬州的城市符号。扬州担得起城市书房这个符号,因为它本身就是一座书房,值得细细品味。”
探索
城市书房的“成长”之路
扬州城市书房得以成为市民心中的“文化灯塔”,外地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离不开科学规划、精巧布点,以及一步步探索、创新与成长。
“城市书房建设初衷就是打造家门口的图书馆,建在哪儿,老百姓自己说了算。”市图书馆馆长朱军介绍,每一批城市书房的落子建设,都会有一个选址会。“公开征集、呈报材料、专家实地考察、论证评估后,确定建设布点,报上级部门批准,并在地方主流媒体进行公示,这是一套严格的城市书房选址流程。科学布局、资源均衡是基本原则。”
十年建设,全市范围内已建成70家城市书房,实现了区域全覆盖,并在主城区内构建起15分钟步行阅读圈。就像白沙·莱茵城邦城市书房是江都区首家乡镇城市书房,填补了大桥镇公共图书馆的空白一样,众多城市书房都是所在区域的首个公共图书场馆。
“在书房里不仅可以阅读,我们还探索了城市书房+非遗市集、展览、沙龙等模式,打造多元文化空间,目的都是为阅读服务。”朱军说。
城市书房也逐渐拓展至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以沿湖村渔家书房为例,这不只是将书香向乡村辐射,也是用文化为乡村振兴赋能。渔家书房把乡土文明传承、文化惠民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形成餐饮、民宿、文创、游学项目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书房犹如镇域经济的一个“加油站”,为乡村振兴做了“加法”。
辐射半径扩大、空间功能扩容、内涵延伸的同时,城市书房建设也在进行智能化升级,通借通还、“刷脸”进门、信用借阅、声音图书馆等功能逐步在城市书房中实现。
扬州城市书房的“成长”体现在方方面面,市场的认可催生了城市书房投入方式的转变。从“政府引领,多元投入”到“政府引导,多元投入”,一字之差,却有着质的变化。据统计,目前,城市书房建设已争取到社会各界多元投入资金约2000万元,通过撬动社会力量,有效降低了图书馆建设书房的投入,有力促进了城市书房的建设发展。
推广
143个城市参考借鉴“扬州标准”
十年实践,扬州城市书房建设管理水平、实际运行成效全国领先。以城市书房为重要组成的“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获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2023年,“扬州市城市书房建设”荣获中宣部“2022—2023年全民阅读优秀项目”,江苏省仅此一家。在文旅部举办的全国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专题培训班上,扬州城市书房建设经验作为国内优秀案例,获得了全国性推介。在文旅部公共服务司主办的2024年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推广活动中,扬州作为江苏唯一、全国六座城市之一,介绍了城市书房建设经验。
什么让“扬州经验”走向全国?在朱军看来,是标准化、法治化、智慧化“三化合一”的建设模式。
早在2019年,扬州就将自己的探索实践凝结成标准化、特色化的市级地方标准——《24小时城市书房建设运行服务规范》正式发布。该《规范》建立在扬州城市书房建设、运行、管理等成功经验之上,从术语定义、建筑设施、装饰设计、业务系统及专用设备、资源配置、基本服务等多个方面制定标准。2023年,扬州再次编制省级地方标准——《24小时智慧城市书房建设与服务规范》,为城市书房的标准化、精细化建设管理提供了科学指导。“发布后,全国有143个城市在建设城市书房时,参考借鉴了扬州制定的标准。”朱军说。
2022年12月1日起,全国首部以城市书房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扬州市城市书房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城市书房建设工作进入法治化时代,使城市书房建设、运行、管理等各方面都有章可循。“行业标准具有引领指导性,地方法规则具有法律约束力,这也是扬州城市书房建设的最大特色。”朱军说。
此外,市图书馆创新应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打造了“智慧城市书房平台”,并获得了省文旅厅科技创新奖。“平台可为读者提供书房智能导航、智能语音讲解、AR全景预览、数字主题书房、书房预约、书房点评、AR阅读体验、全国书房一键导航、智能客服等服务。”朱军介绍,平台还搭载了扬州市图书馆“扬图速递”“网上荐购”“云上资源”等线上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体验的图书馆服务,实现一个平台逛遍图书馆。
追问
未来城市书房建设有何规划
“2025年伊始,全国首家高速服务区城市书房在扬州广陵服务区开放,位于扬州东站的书香铁路·城市书房也已对外开放。”朱军表示,今年,在继续提升智慧城市书房建设水平的同时,市图书馆计划着手构建业务数据大平台,推进智慧图书馆区域联盟建设,旨在通过这一创新举措,实现图书馆联盟的联采联编、资源共享,从而深度整合主城区丰富的文化资源,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结构,提升服务质量与效能,让文化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
实习生 陈雨馨 记者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