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的名字里,藏着什么?
是吴越快意恩仇的那个江湖,是范蠡执手西施的那片草庐,是苏轼对饮松涛的那瀑月光,是东林心忧天下的那卷诗书。
无锡,一曲吴韵风华,深藏万古江河。
无锡:一枕湖山,半世韬略
无锡头枕太湖,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
千百年来,太湖烟波浩渺,层云叠浪,七十二峰苍翠挺立。
无锡,是太湖三万六千顷碧波风光中最美的那一方。
太湖包孕吴越。而“太湖”这个名字,恰恰来自于开创吴地文明的鼻祖——泰伯。
3000多年前,泰伯奔吴,三让天下的故事就发生在无锡。无锡吴文化发源地的基石由此奠定。
泰伯至德谦逊的浩然遗风为后世所推崇,并深深地内化为无锡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
上善若水,无锡是如此深得河泽的眷顾。
当年,泰伯带领吴地先民“运河第一锹”,在无锡梅村一带开凿了江南最早的人工运河。
隋朝在此基础上修建京杭大运河,这条历史上著名的“黄金水道”流经全国18个城市,唯独在无锡穿城而过。运河水所到之处商埠林立,贸易兴旺。
民国时期,无锡“四大码头”米码头、布码头、丝码头、钱码头盛极一时,以荣家为代表的锡商巨擘实业报国,无锡因此被烙上民族工商业发源地的印记,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股不可忽略的民族振兴力量。
无锡:进,是人间沧桑;退,是恣意山林
在无锡城西惠山脚下,有一泓泉水,被唤作“天下第二泉”。这或许是梁溪风月的最好诠释。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二泉水是苏东坡、欧阳修等名家的心头好。
抿上一口清冽的泉水,仿佛就能品出许多博古通今的道理来。
正所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无锡这方水土滋养出的名人灿若群星。顾恺之、倪云林、徐霞客、李绅、李纲、顾宪成、钱钟书、杨绛、钱伟长……江南文脉源远流长,无锡文韬武略,自成一派。
无锡:惊鸿园林,岁月忘情
无锡,初见是惊鸿一瞥,自此终生难忘。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曲径通幽……
园林,是中国审美中的另一种“山河”。无论春夏秋冬抑或晨昏朝暮,那些隐匿在无锡山水中的诗意庭院,不动声色地诉说着亘古的情思。
寄畅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寄畅园无疑是无锡园林中最沉静雅致的,浓缩了无锡这座城市最刻骨的风雅。寄畅园始于明代,园中野趣曼妙、清幽古朴。冬临寄畅,举步幽廊,是谁在隔岸吟唱,不能至的故乡?
鼋头渚,我欲因之梦吴越。鼋头渚,一半在城市的烟尘中喧嚣,一半在太湖的怀抱里缄默。明代以前,这里已是文人雅士的燕集之所。每年春日,这里亦是最热门的旅行地。漫山遍野的樱花如云如霓,湖光花容两相宜,随这座城倾尽所有柔情。
蠡园:他朝两忘烟水里。西施庄上故人眸,白云千载空悠悠。蠡园,似乎总是笼着一股杏花烟雨般的轻愁。雨滴落在莲朵上,像是江南女子多情的泪珠。长廊里流转着微醺的风,和着一曲游园惊梦……
梅园: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每逢新年,梅园的枝头便是最热闹的。无锡梅园不愧是江南赏梅最佳地之一,园内遍植上万株梅花、新桂,藏有奇石、老藤……一如园主人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为天下布芳香”的拳拳初心。
城中诸园:万人如海一身藏。在无锡,市井深处也不缺乏风雅。位于城市中心的薛家花园、云薖园,置身繁华街区的秦家花园、公花园,皆是如此。花厅戏台、庭院深深、车水马龙、高楼广厦就在咫尺之间,于闹市中独享这一份闲适淡泊。
无锡:有点甜
生活在无锡有多幸福?尝一口无锡味道,答案便跃然于间。
锡帮菜在江南独树一帜,靠的就是甜中带咸的独特味道。无锡之甜如川菜之麻、湘菜之辣,是这座城市味蕾的迷人之处。
小笼包,外皮透明,红汤饱满,轻轻咬开、吮吸,满口卤香刺激着舌尖味蕾,让人忍不住喟叹:“唔,好甜!”
梁溪脆鳝,刀功、火功缺一不可,鳝丝酥脆爽口,味汁甜中带咸,曾入选国宴菜单。
玉兰饼,最地道的无锡“下午茶”。玉兰饼里没有玉兰,有的是浑圆的肉馅,文火慢煎之下,这咸甜交织的奇妙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阳山水蜜桃,无疑是夏天无锡人心中挚爱的白月光。只需用手轻轻一捏,就有汁水“爆浆”,轻轻剥开表皮,用舌尖轻压,果肉一抿即化,如果插上吸管直接喝,比任何桃味饮料都过瘾。
无锡:吾欢喜
无锡,不若十里洋场的风情,没有虎踞龙盘的王气,也稍欠夜泊枫桥的诗意。但它一直安安静静,做好自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无锡是乡镇企业的发源地,曾凭借“四千四万”精神成为“苏南模式”的典范。
如今,无锡又深受“新四千四万”精神浸润,率先领跑物联网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物联网发展的新高地。
无锡,总有着不一样的精彩等待你去发现。
这里的四季皆深情,春赏樱雪飘飞,夏品步步莲香,秋叹缤纷叶落,冬会古寺禅杏……
无锡有情,让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都深深眷恋。
不如一起去无锡,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