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2021年有7.79亿人次“打卡”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博物馆的免费开放率也不断提高,达到91%。“到博物馆去”已经成为社会新风尚。
南京,一座“博物馆之城”,历史悠久,文脉昌盛。据了解,目前,南京市备案博物馆65座,国家等级博物馆总数和占比均为省内第一。这些“宝藏”博物馆有什么特色?如何吸引游客“到博物馆去”?与上海、北京、西安等地同为国家文物局明确表示支持建设“博物馆之城”的重点城市,南京未来又将如何“发力”?
文创出圈,老牌文化类博物馆焕发新生机
朱自清说,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一座城,一段史,千年的历史在南京沉淀成俯拾皆是的历史文化遗存。作为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南博可称得上是国内文化类博物馆的“顶流”之一,馆藏文物达到了43万件。
记者探访南博当天,虽然阴雨绵绵且并不是周末,但仍有不少游客陆续进馆,一层大厅的咨询台及导览器租借机前排起了长队。今年21岁的小于来自浙江,南博是她此次来宁旅游的首站。“以前像我爸妈他们来南京肯定先去中山陵、夫子庙,但现在我们年轻人对博物馆更‘来电’,再加上我自己本身就是学艺术的,所以人还没到南京就在微信公众号上预约了南博的门票。”
对90后、00后而言,“无拍照,不旅行”已成为一种常态。南博之所以如此“圈粉”,除了丰富的馆藏文物,各类特色展览,它本身就是“出片圣地”。记者走了一圈发现,无论是气势恢宏又不失轻灵之感的主体建筑还是各具特色的六大展馆,都是绝佳的拍摄点。其中,民国馆更是馆内的知名“网红”展馆。步入下沉台阶,游客们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民国时期的街头,街边的报社、茶馆、理发店、杂货铺、古玩店、照相馆,停在路旁的老爷车、黄包车,踏上去还吱吱作响的木质楼梯……无不传递着浓浓的复古风情。“这就是现在很流行的‘氛围感’。”在南师大读大三的小吴已经是第四次参观南博了,他坦言每次来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近年来,从“圈地自萌”到“破圈爆款”,原先“藏”在博物馆深闺处的文创产品渐渐走出“旅游纪念品”的圈层,在讲好传统文化故事上迎来多点开花的阶段。在南博内的一处文创商店,记者看见许多游客正在挑选心仪的文创产品。这些文创多以馆藏文物为原型,或融合具有南京城市特色的元素,再以鲜活的方式进行设计改造,有的还兼具互动性,接地气又让人眼前一亮。
“之前就听说南博的‘文物美食’很出圈,而我对铜牛灯的文创产品很感兴趣,我觉得现在博物馆的文创真的在不断创新,真正做到了让文物‘活’起来、产品‘趣’起来、传统‘潮’起来。”自称“文创达人”的小杨到过国内许多知名博物馆,饶有兴致地说起南博的文创,他连连点赞。
红色旅游不断升温,红色主题博物馆成大热点
根据南京智慧旅游大数据运行监测平台显示,红色旅游是今年国庆期间出游的热门主题,监测平台重点关注的红色旅游点接待游客15.61万人次,按可比口径达2021年同期的115.27%。事实上,红色博物馆已经成为南京这座文化名城博物馆群落里的重要分支。
重温英雄事迹,赓续红色血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等场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这类博物馆记录了曾经在南京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沉痛历史,同时也讲述着苦难中仍然不屈不挠的伟大中国人的抗争故事。
雨花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集中殉难地。记者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看到,宽敞明亮的展厅内以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为主线,串联起各时期重要事件,按照烈士牺牲的先后顺序,共陈列了127位在雨花台事件中牺牲的革命烈士的文物史料。
为进一步推进红色教育入脑入心,近些年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联合南京市多所学校进行探索与实践,开展“信仰课堂”社教课程,组织红色主题夏令营活动等。“这两年来纪念馆参观的年轻游客越来越多,不仅很多家长带着孩子过来参观,像各地高校的学生会等团体组织也非常多。”现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驻足在英雄墙前,小徐神色凝重,眼眶微红。她告诉记者,自己并不是第一次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但每一次来都还是会被这些事迹所触动。“看着当时先进青年的手记,我敬佩于他们的觉悟与格局。通过参观这些红色纪念馆,我更加感恩现在拥有的一切,因为这都是前人用鲜血和生命争取来的。”
据了解,近年来南京成立了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等6个新型智库,加强对全市160余处红色资源点的保护传承利用,上线“中国南京红色在线平台”,推出“红色研学”课程,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博物馆去”,到“红色博物馆去”,感受家国情怀。
科技感十足,一批新兴博物馆不断涌现
除了一些“老牌”博物馆,借助数字技术的东风,在南京这座城市,一些新兴博物馆将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性升级,成了“新晋网红”。
一进入南京城墙博物馆,记者感受到的是一股扑面而来的现代感与艺术感。博物馆的整体设计跳脱出人们以往的印象,采用了极简的风格。展厅中充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用电子屏幕实现了与参观者的深度链接。像城墙是如何一块块垒成的、砖块背后的历史文化及遗产价值等知识都以小游戏、互动短片等形式生动地传递给了参观者。大型明代南京城全景数字沙盘配合每15分钟一场的影片,砖窑透明展示柜实景还原六百多年前的烧砖现场,通过虚拟技术带领观众穿越,创造极具参与感与真实感的参观体验,打破传统意义上以展示和讲解为主的参观方式。
在博物馆的负一层,记者还发现了一个“新奇玩意”——朗诵亭。进入朗诵亭中,参观者可以选择接受来自南京城墙的“邀约”,说一说自己想对城墙说的话,谈一谈对南京城墙的感受,聊一聊自己与南京城墙之间的有趣故事。在屏幕上选择以后,便可戴上耳机进行录制,录制完成后的音频还能发布在南京城墙的官方账号上,与更多参观者进行互动。
“很神奇,眼看千遍不如亲历一遍,这是我人生中很珍贵的一段回忆,让我了解原来城墙背后有这么多元的文化价值。”夏女士表示,参观者与真实的文物对话、交流,留下了更真切、更具象的回忆。
正式开馆还不到一年的南京城墙博物馆成为城市新亮点,而南京的博物馆正日益成为向世界讲好南京故事的城市名片。十年间,南京新增登记备案的博物馆25座,目前,长江文化博物馆、南京考古陈列馆、南京市博物总馆新馆……一批文博场馆的新建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记者留意到,根据《南京市建设“博物馆之城”发展规划》显示,未来几年还有更多的博物馆“在路上”。根据这份规划,到2025年,南京将力争新增100座备案注册博物馆,创建世界一流博物馆,力争新增国家等级博物馆5座以上,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原创展览和品牌活动,每年举办展览300个以上。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洁茹 黄欢 实习生 徐子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