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 文化强省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2022-08-16 16:47:00


胡竹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八场——文化强省建设专场。

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省电影局局长梁勇,省文明办副主任公永刚,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常胜梅,南京市副市长黎辉,扬州市副市长刘流,请他们为大家介绍江苏近十年来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梁勇介绍相关情况。

梁勇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着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把目标内涵由“三强两高”拓展为“三强三高”、发展要求由“迈上新台阶”提升到“高质量走在前列”,特别是省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目标任务,有力推动全省文化建设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为全省上下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提供了强大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十年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大力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艺精品创作高地,持续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实现新跃升,文化创新创造成为新优势,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新提升。具体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一是理论武装扎实推进,思想旗帜鲜明高扬。始终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第一议题”、巡学旁听等制度建设提高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推动全省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加强理论宣传教育,每年组织400多万名基层党员开展冬训、组织理论宣讲骨干宣讲10余万场;建好用好“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建成9家市级学习平台和13家县级融媒号,形成覆盖广泛、多维立体的传播矩阵;新华日报《思想周刊》、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电视访谈栏目《时代问答》,《马克思是对的》等理论节目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打造“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等特色品牌,百集微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系列短视频“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网络点击量均超30亿次。深化理论研究阐释,成立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遴选32家理论研究基地、4家宣传普及基地、15家实践调研基地,建设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及16家研究基地,组织系列重大理论研究和研讨活动,推出一大批高质量研究成果。社科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全国率先出台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综合性地方性法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布局建设29个省重点新型智库,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各类项目3667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连续6年位居各省区市第一。

二是主流舆论持续壮大,团结奋进力量极大凝聚。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大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持续开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聚力强富美高、决胜全面小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牢记嘱托开新局”等重大主题宣传。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迎接党的二十大等,精心组织“改革再出发 发展高质量”“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等全媒体新闻行动,推出一批“现象级”融媒体产品。全面推进纪录小康工程,展现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巨大成就。坚持移动优先、推动深度融合,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新华日报、省广电总台等省级媒体积极构建全媒体矩阵,打造新型主流媒体集团,64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部建成,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省市县媒体贯通的主流舆论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公民道德建设有力推进,文明新风广泛弘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培育选树各类先进典型,先后推出赵亚夫、王继才等5个全国“时代楷模”,72人(组)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9人入选全国“最美人物”,1350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榜”;选树17个江苏“时代楷模”,298人(组)获评江苏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50人入选江苏“最美人物”,2689人(组)入选“江苏好人榜”,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典型示范群体。充分发挥32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13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和重要纪念日,广泛开展“我和我的祖国”“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江苏大地上孕育的革命精神广为弘扬。全面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3个设区市、16个县(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和占比均居全国第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马庄经验”产生广泛影响。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三级网络上下贯通,五大平台协同运行,实现95个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覆盖,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27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0579个。2021年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指数达90.43,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镇常住人口比重达15.7%。

四是文学艺术创作日趋活跃,精品生产成果丰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长篇小说《黄雀记》获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七层宝塔》、诗集《沙漏》等获鲁迅文学奖,话剧《雨花台》、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电影《秋之白华》、电视剧《海棠依旧》等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淮剧《小镇》、苏剧《国鼎魂》等获“文华大奖”,电影《守岛人》、电视剧《人世间》、昆剧《梅兰芳•当年梅郎》、锡剧《烛光在前》、舞剧《朱自清》、交响音乐《大运河》等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全省获文华表演奖43人次、梅花奖53人次、牡丹奖50项、兰亭奖39人次,1773件作品入选全国美展,获国家级重点奖项总数位居前列。持续开展戏曲名作高校巡演、大学生戏剧展演活动,推进美育教育和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紫金文化艺术节、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紫金合唱节等“紫金”系列文化品牌,扬子江作家周、扬子江诗会、扬子江网络文学周等“扬子江”系列文学品牌美誉度不断提高。

五是公共文化服务质效稳步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全国率先建成“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提前实现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基本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圈”、乡村“十里文化圈”,江苏大剧院、南京博物院二期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建成使用。目前,全省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的总数均居全国前列,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书香江苏”建设深入推进,连续举办18届江苏读书节、12届江苏书展、12届江苏农民读书节。2021年,全省居民综合阅读率90.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63个百分点。农村电影公益放映转型升级,乡镇影院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电影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持续推动送戏、送书、送展览到基层,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六是文化产业发展动能强劲,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充分彰显。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组建成立省文投集团、省电影集团等,推动江苏有线、幸福蓝海A股上市,推进江苏有线参与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33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800亿元左右,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二。持续打造江苏版博会、江苏印博会、苏州创博会、南京融交会等会展平台,“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创成5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量居全国前列。2020年全省新闻出版业增加值495.94亿元、营业收入1191.80亿元、资产总额2260.53亿元,分别较2012年增长32.02%、39.19%和106.85%;全省版权产业增加值8861亿元,占全省GDP的8.63%,较2012年增长130.64%,吴江丝绸产业被评为全国第三个世界知识产权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2021年,全省共有影院1140个、银幕7225块,电影票房收入全国第二,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5G智慧虚拟摄影联合实验室落地江苏。2021—2022年,全省共有35家企业、11个项目成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项目,无锡市、苏州工业园区入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对外文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七是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承弘扬,江苏文化标识更加闪亮。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江苏地域文化研究传播,努力培育大运河文化、长江文化、江南文化等品牌。制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1+1+6+11”规划体系,出台全国首部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地方性法规、成立全国首支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发行全国首只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项债券、创办全国首个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举办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等重大活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上线运营;出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推进方案,举办长江文化节,建设长江文化研究基地,推动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走在前列。实施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规划3000册的《江苏文库》已出版近千册,成功举办江南文脉论坛、汉文化论坛,连续举办中国江苏二胡之乡民族音乐盛典、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苏州“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南京“世界文学之都”、扬州淮安“世界美食之都”等成为彰显江苏特色文化魅力的重要标识。

八是国际传播能力不断增强,江苏故事江苏形象广为传播。充分发挥“一带一路”交汇点的独特优势,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全方位推进对外宣传报道,持续开展外媒访苏、摄影采风、海外社交媒体粉丝线下行等系列活动,建好用好“美好江苏”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积极做好东亚企业家太湖论坛、迪拜世博会江苏周、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澳门江苏周”等重大活动对外宣传,拍摄“江苏文化名片”系列微视频,江苏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明显提升。持续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出台全省中华文化走出去重点项目扶持管理办法、对外文化交流基地建设管理办法,推出一批文化精品项目,建成一批对外文化交流阵地,《运之河》《鉴真东渡》《拉贝日记》等多部原创歌剧赴海外巡演,走出一条用歌剧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路。精心组织“发现江苏”系列参访体验活动、大运河非遗分享荟等活动,推出“符号江苏”口袋本(中英文版)共150余种。赴欧美国家举办《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举办南京和平论坛,中国和平理念得到广泛宣介。

九是文化人才队伍蓬勃发展,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江苏自古人文荟萃、名家辈出。近年来,江苏持续优化文化人才政策环境、发展环境,建立健全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体系,着力实施文化人才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打造以“紫金文化名家”为引领、“紫金文化英才”为中坚、“紫金文化优青”为支撑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大力实施文艺“名师带徒”计划,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不断建强“文艺苏军”梯队。38位“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26位江苏社科名家先后受到省委省政府隆重表彰,74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49人入选省“五个一批”人才。

迈进新征程,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加快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艺精品创作高地,努力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一是着力加强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建设,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研究阐释、宣传普及持续深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快建设社科强省。二是着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推动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三是着力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优秀舞台剧目和主题出版物,出品一批深受受众喜爱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网络视听作品。四是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推动新型城乡公共文化场景和空间广泛覆盖,促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大力提升“书香江苏”建设水平。五是着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促进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成扬子江创意城市群、大运河特色文化产业带和长三角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六是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两效统一”体制机制,深化博物馆、图书馆、国有文艺院团等文化单位改革,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规范高效。七是着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统筹推进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入推进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持续打造“紫金”文化、“扬子江”文学品牌,大力推动江苏文化走出去,不断提升江苏文化国际影响力。

胡竹

谢谢梁部长。下面请南京市副市长黎辉介绍南京的有关情况。

黎辉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全市文化建设,坚定筑牢文化自信,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为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南京新篇章提供了有力文化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一、举旗定向的思想引领更加有力

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机制,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深入学,示范带动全市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编印43万余册学习“口袋读本”,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4卷)等重要著作,打造以“梧桐论语”理论宣讲品牌为龙头,联动涵盖12个板块的理论宣讲品牌矩阵。策划上线“学习强国”南京学习平台,“学总书记思想、上学习强国”日益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创新办好《南京日报》“思想理论周刊”、理论微视频“大家谈”、理论宣讲节目《思想的力量》等,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常态化长效化学党史、学“四史”,不断感悟思想伟力。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举办专题成就展、图片展等,出版《南京党史100年》《走向新时代——南京砥砺奋进的40年》等图书,“我和我的祖国” “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热在基层,进一步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二、崇德向上的文明之风更加充盈

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协调推动全国首个市级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出台实施,加强对全市160余处红色资源点的保护传承利用,打造红色李巷等一批红色文化新地标,扎实做好国家公祭仪式服务保障和宣传教育,每年举办社会各界及新婚夫妇向雨花台烈士敬献花篮、青少年凭吊革命先烈、红色资源点阅读寻访等富有仪式感的教育活动。道德风尚高地建设扎实推进,2017年以来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钱七虎、邱海波等一批典型模范,选树时代楷模等国家级重大典型6人次,省最美人物等省级典型55人次,评选表彰100多名“感动南京年度人物”。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推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融入“开学第一课”。坚持为民惠民、共建共享,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先后荣膺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测评中,位列全国同类城市第三。“志愿之城”建设不断深化,我市20个志愿服务典型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培育打造了“小雨滴”“小青柠”“紫金草”等志愿服务品牌。

三、高品质的文化供给更加充足

近年来创作推出大型民族交响乐《人间正道是沧桑》、大型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 民乐《国之当康》、话剧《鸽子》《杨仁山》《代号1921》等一批优秀作品。大型史诗话剧《雨花台》、图书《因为爸爸》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电视连续剧《于无声处》等11部作品获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一年一度举办南京文化艺术节,从2015年起成功举办7届的南京森林音乐会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品牌影响力的文化盛事之一,去年全网观看直播人次达1000万左右,成功承办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活动。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成,目前,南京市文化馆和金陵图书馆均为国家一级馆;12个区共建有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3个;全市101个街镇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1214个村(社区)实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加大公共文艺空间建设,在全市各区布局金陵小剧场,目前建有规范小剧场107个。“书香南京”氛围日益浓厚,全市建成24小时自助图书馆62个,在公园景区、文博场馆、城乡社区等建设新型阅读空间200多处,去年我市居民综合阅读率达96.53%,阅读指数77.81,均位居全省第一,2019年、2020年蝉联“中国十佳数字阅读城市”。“博物馆之城”建设成效显著,十年间,全市新增登记备案的博物馆25座,总数达到65座,南京市博物总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成功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我市博物馆已日益成为向世界讲好南京故事的城市名片。

四、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更加迸发

全市现有文化企业约3.7万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912家。从2011年到202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62亿元增长到1063.9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从4.26%增加到6.5%,文化产业水平指数、发展指数和综合指数三项指标均名列全省第一。建成1个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2个国家级、30个省级、103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建成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江苏园博园等一批地标性文化旅游项目,长江路文化旅游集聚区、夫子庙步行街、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入选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南京秦淮特色文化产业园已被列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上述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带动市民文化消费升级。从2016年成为国家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到2020年成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再到2022年入选国务院办公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督查激励地方名单,我市积极探索消费创新,建立南京智慧文旅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形成剧目优选、C端直补、B端结算的演出领域南京消费新模式,2019年至2021年,全市对文化消费补贴累计约3952万元,实现演出总票房5.15亿元,观演人次363.9万人。建设南京文化融合创新服务平台,打造“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南京创意设计周”“南京(国际)动漫创投大会”等特色会展品牌。出台文化科技融合实施方案,重点发展数字文化新业态,联合全市10家文化银行,建成全国首个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五、文化传播的品牌影响更加彰显

积极服务融入国家战略,连续参与举办4届“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青年、媒体与智库等领域的文化交流与合作。2014以来举办4届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城市形象传播。2015年起每年举办的“中国南京周”活动入选中宣部“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重点任务项目清单”。依托国际和平城市品牌,持续做好南京大屠杀史实研究、史料外译和对外传播,成功举办两届南京和平论坛,发布《南京和平共识》。2019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文学之都”,建成开放“世界文学客厅”。积极推进世界体育名城建设,先后成功举办2014年青奥会、2016年速度轮滑世锦赛、2017年全项目轮滑世锦赛、2018年羽毛球世锦赛、2019年篮球世界杯(南京赛区)、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等重大体育赛事。从2015年开始举办的南京马拉松,先后获评世界田联“银标赛事”和中国田协“金牌赛事”“中国马拉松特色赛事”“最美赛道特色赛事”。同时,我市不断加强历史文脉保护和利用,积极推进非遗保护与传承,先后出台《南京城墙保护条例》《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条例》《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制度,着力推进基本建设项目考古前置工作,从“建设前考古”变为“出让前考古”,解决长期以来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近10年出土可移动文物标本每年都在3000件(套)以上。建成开放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南京市非遗体验中心等一批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秦淮灯会荣列文化和旅游部“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榜首。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南京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文化发展繁荣兴盛的十年。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站在新的起点,迈向新的征程,南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国家、省部署要求,锚定建成文化强省先行示范区目标,着力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市,更好地放大古今交融的文化特色,提升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影响力,为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提供更加有力的文化引领和支撑。

一是巩固共同思想基础,构筑更具引领力的精神家园。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工程,建立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巡学旁听制度和督导制度。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把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健全完善重大主题宣传策划报道机制,围绕重大主题、重要时间节点、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等,策划组织全媒体新闻行动。

二是提升文化服务效能,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产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围绕党的二十大、改革开放45周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文艺精品。重点实施红色主题创作出版工程,打造一批突出思想性、彰显时代性、体现艺术性的图书、影视、动漫、戏剧、戏曲、音乐、杂技、歌曲等文艺精品。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重点建设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馆、南京市博物总馆新馆等一批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推动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南京段建设,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南京特色路径。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推进“梅花戏剧角”和小剧场、新型阅读空间等文化设施建设,推出一批最美书店和乡村特色书店,建好用好镇街和重点村(社区)影院,推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统筹规划建设运营和向都市圈居民平等开放。

三是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构建更具活力的产业格局。打造“文化+”产业生态,以产业数字化为主攻方向,持续拓展产业链和产业边界。促进文化与科技、创意、金融、旅游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云演艺、云展览、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扩大南京创意设计周等特色展会平台影响力,继续实施“十竹斋”品牌复兴计划;积极推广“文创贷”“创意贷”等文化金融产品;做精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推动核心景区延伸服务时段,持续打造“遇见夜金陵”品牌,以文艺促进新消费,带动夜游经济市场。

四是塑造城市文化名片,建设更高水平的传播平台。统筹保护和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襟江带湖、龙蟠虎踞”的山水环境和“依山就水、环套并置”的都市格局。加强颐和路、百子亭、小西湖、浦口火车站等历史地段的整体保护和更新。积极推进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强与“海丝”申遗联盟城市间交流与合作,深化“海丝”遗产价值研究。充分利用南京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中国南京周等品牌,继续办好“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与民心相通。持续推进世界文学之都建设,建设以“世界文学客厅”为核心的城市文学场所网络。提升国际和平城市影响力,拓展与世界和平城市、国际和平机构交流合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持续合作举办南京和平论坛。充分发挥奥运城市的品牌效应,提升南京马拉松、不止骑·环南京自行车赛等赛事能级,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自主IP赛事品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断拓展文化外宣、友城外宣、经贸外宣、民间外宣等多元化渠道,拓展南京城市人脉“朋友圈”。

各位领导、媒体朋友们,新时代新征程上,南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不断凝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动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胡竹

谢谢胡市长。下面请扬州市副市长刘流介绍扬州的相关情况。

刘流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扬州市人民政府,向各位媒体朋友,并通过你们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扬州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历史扬城,传续百代,悠悠运河,沟通江淮。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视察扬州,称赞“扬州是个好地方,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成就了扬州城市的厚重底蕴,自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1982年成为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4年牵头“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享有“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的美誉。灿烂的文化绘就了扬州城市的鲜明标识,“扬州八怪”、扬州学派、扬州“三把刀”等传统文化蔚为大观,扬州玉雕等20项传统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扬州雕版印刷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包容的秉性铸就了扬州城市的精神品格,在唐代扬州就是中国四大通商口岸之一,李白、杜牧、苏轼等文化名人在扬州驻足、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南北人才汇聚、东西文化交融,让扬州成为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的一座文化重镇。

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扬州文化事业开拓进取、奋发作为的十年。十年来,扬州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视察扬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把文化事业发展作为扬州对话历史、立足当下、赓续未来的理想追求,持续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全面加强文化产品供给,着力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深入推动扬州文化强市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这十年,是扬州融入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力度全面加大的十年,保护管理水平持续提升,运河文化品牌持续打响。我们坚决扛起推动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使命担当,聚焦文旅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目标定位,奋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我们始终致力于运河文化的精细化保护,创造性设立运河文化保护缓冲区,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确保“一江清水向北送”。扬州151公里河道、10个遗产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大运河沿线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城市。我们始终致力于运河文化的活态化传承,加快推进运河三湾风景区核心展示园、大运河非遗文化园建设,值得一提的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一年来,网络预约持续火爆、参观人数突破百万,让各地远道而来的游客充分领略中国古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前不久我市推出“运河十二景”,评选活动吸引了各层各界36万多人次踊跃投票、5万多名热心网友献计献策,为打造扬州文旅融合新名片、弘扬大运河文化新载体增添动力。我们始终致力于运河文化的国际化合作,主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发展壮大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连续多年举办的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今年上升为国家级论坛,扬州国际文旅名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这十年,是扬州文化强市建设不断拓展的十年,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升。我们始终将文化和旅游业作为扬州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柱产业,探索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新亮点,努力让扬州的文明文化在全国更有分量。我们注重项目招商培育,成功举办大运河文旅发展推介大会等系列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活动,重点培育休闲度假、演艺娱乐、工艺美术等八大文化业态,大运河非遗文化园、光线传媒扬州影视基地等12个项目入选省“十四五”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我们注重文旅融合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瘦西湖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邗江区沿湖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我们注重产业集聚发展, 2021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26.79亿元,占GDP比重4.88%。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个、省级示范基地9个、规上文化产业单位512家、A级景区58家。

这十年,是扬州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升的十年,优秀艺术作品竞相涌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成果丰硕。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锻造扬州文化竞争力和城市软实力,全力打造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我们坚持文化自信,持续打造优秀文化精品。创作推出扬剧《鉴真》、木偶剧《神奇的宝盒》等经典作品60多部,舞剧《朱自清》荣获中国舞蹈最高荣誉“荷花奖”,实现了我省在“荷花奖”舞剧项目上零的突破。我们坚持共建共享,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开放图书馆、文化馆各7家,全部进入国家一级馆行列。建成城市书房60多家、乡镇文化站84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33个,“四位一体”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列入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每年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2000多场,创造性开展“绿杨人家”等主题文化活动,真正让群众文化生活“热起来、美起来、乐起来”。

这十年,是扬州文物保护意识持续增强的十年,文物保护状况持续改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取得重大进展。我们本着对历史、对城市负责的态度,秉承“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思路,全力构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的崭新格局。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古城保护更新,颁布实施《扬州古城保护条例》,编制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1+8”工作方案,精心打造文化博览城、复兴名店老字号、实施名城解读工程,不断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我们持之以恒推进文物保护传承,坚持“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理念,全面实施“考古前置”工作。目前,全市拥有文博场馆149处、文保单位52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4处。我们聚焦聚力推进文物合理利用,稳妥有序开展文物考古及活态利用工作,建成开放大运河盐文化展示馆、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展示馆,隋炀帝墓遗址公园将于今年年底建成开放。

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精神,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在勇挑大梁中作出文化贡献、展现扬州担当,一是突出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一批与扬州文化地位相匹配、与文化强国建设相适应的文化精品,弘扬时代精神,凝聚前进力量。二是突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目标,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效。努力提供精准化、多元化的文化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突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竞争力、引领力的文旅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着力激发文旅名城建设新动能。四是突出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深化,主动参与国家、省对外文化交流项目,持续举办好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东亚文化之都等国际活动,让运河文化成为扬州最具显示度、最有特色的文化标识,不断提升扬州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谢谢大家!

胡竹

谢谢刘市长。下面请记者朋友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为了给更多记者提问机会,每人最多提问一次。请举手示意。

新华社记者

2017年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对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作出系列指示批示,2020年亲临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作出重要指示,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首次提出“要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重大命题。请问江苏是如何在文化强省建设中加以贯彻落实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梁勇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作为大运河、长江两大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江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面谋划、全力推进,努力打造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典型范例、中华文明发扬光大的重要地标、文化引领区域发展的示范基地、人河相亲城河共融的美丽家园、中外人文交流合作的金字招牌,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面

一是坚持高位统筹,推进体系初步建立。成立省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委书记担任组长,省长担任第一副组长,常务副省长、省委宣传部部长、分管文化旅游工作副省长担任副组长,将大运河文化带重点建设任务纳入省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作为省领导挂钩联系的重点改革任务和重大项目,全省13个设区市全部纳入建设范围,高站位、全省域统筹推进。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总体设计基本形成。构建我省“1+1+6+11”规划体系,23个核心展示园、26条集中展示带、153个特色展示点形成空间展示体系。我省首创的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以及“三种空间形态”得到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办公室高度肯定并全面推广。省委宣传部直接牵头编制的文化价值阐释弘扬规划是全国首部运河学研究规划,也是首部文化价值阐发规划。

三是坚持系统保护,运河风貌全面提升。在文化遗产保护上,建立省级大运河文化遗产监测管理平台,建成大运河江苏段水文化遗产数据库,淮安板闸、扬州隋炀帝墓等运河遗产纳入新一批国保单位,江南水乡古镇申遗工作稳步推进,沿线文物、非遗、古城古镇古街区古村落整体保护持续提升。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实施“一河一策”行动计划,常态化开展遥感监测,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清水廊道、江淮生态大走廊等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实现优秀文化、优良生态和优美环境的有机统一。

四是坚持活态传承,千年文脉焕发光彩。实施运河文脉整理研究工程,编撰推出首部中国运河通志——《中国运河志》,精心打造歌剧电影《运之河》等文艺精品,广泛开展“新年大运河健步走”等群众性活动,生动讲述中国大运河故事。高品质建成“国字号”工程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大力建设淮安中国水工科技馆,大运河的千年底蕴、时代价值和当代形象不断彰显。

五是坚持合理利用,文化引领逐渐彰显。实施京杭运河绿色航运示范区创建工程,建成扬州段、淮安段、苏州段先导示范段。依托运河沿线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绚烂的人文景观,建设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打造生态休闲、绿色农业等富民产业,建设一批运河美丽村庄,运河百姓过上了更加富足的幸福生活。

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面

今年3月份,省委书记吴政隆实地调研并主持召开省领导小组会议,全面部署启动江苏段建设。近日,省政协、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续召开协商会、座谈会并赴基层调研督导,有关设区市主要负责同志加强统筹谋划、积极研究推动,江苏上下协同、凝心聚力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建设布局初步成型。在全国率先出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推进方案》,明确了“以沿江县(市、区)为核心区,沿江8个设区市除核心区外的区域为拓展区,其他5个设区市为辐射区”的建设范围,提出文化遗产保护等八大工程、20项重点任务。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保护规划已形成初稿,初步考虑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四沿”联动,与长江干流、支流共同塑造“一主七支”长江文化空间格局。同步谋划论证重大项目,初步摸排5个国家级重大项目和145个省级重点项目。

二是保护利用统筹推进。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开展沿线文物和非遗资源专项调查、工业遗产普查,进一步健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街区保护制度,打造一批水利风景区和水情教育基地。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协调推进,启动建设扬子江创意城市群,打造扬子江世界级城市休闲旅游带。

三是研究阐释全面破题。整合研究力量组建高端智库,筹备以“揭榜挂帅”形式发布研究课题,围绕新发展理念在江苏的生动实践,长江与运河、太湖、海洋在文化上共济互融的关系,长江江苏段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等课题组织深入研究。组织实施长江主题出版、文艺创作、展览展陈等工程,办好长江文化节,持续打造江南文脉论坛品牌。

在中央和省委坚强领导下,在中宣部等国家部委关心指导下,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已成为江苏文化强省建设的代表性工程,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也已全面破题起势。下一步,江苏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部署要求,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富成效的工作,推动我省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新征程上走在前列,为传播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贡献江苏智慧和力量。

中国文化报记者

请问,能否简要介绍下这十年来,全省文旅系统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取得的进展和成就,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建设重点思路举措。

常胜梅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江苏文化底蕴浓厚,旅游资源丰富,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近年来,全省文旅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物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深化文旅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上展开探索实践,不少工作有影响、有亮点、有特色。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一、艺术创作生产成果丰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艺术创作生产高处再攀高,让舞台艺术创作“江苏现象”更加灿烂、美术书法创作更具影响,助力构筑新时代江苏文化艺术高峰。一是着力优化艺术创作生态。提出并落实对艺术家、对艺术创作规律、对艺术工作者辛勤劳动“三个尊重”,建立完善财政投入、院团激励、人才培育“三项机制”,推动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创新搭建基层文艺单位优秀剧目和优秀美术作品省级展演展览平台,创新实施新金陵画派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创新出台全国首个《关于推进小剧场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全国率先探索国有文艺院团评估定级试点。二是嘹亮唱响“时代大歌”。深入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苏剧《国鼎魂》、淮剧《小镇》等荣获国家大奖,12部作品入选全国“百年百部”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第13届全国美展江苏获奖提名作品、进京作品和入展作品为历史上最多,全国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江苏入展总数均位居全国第一。三是进一步提升品牌艺术活动影响力。创新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升格为文旅部和省政府共同主办,首次实现全国348个剧种“大团圆”,成为有史以来国内所有戏曲剧种集中交流演出、活态展现的首创之举。创设紫金戏剧文学奖,联合中国美协、中国书协面向全国举办“抱石风骨·中国画双年展”“悲鸿风度·油画双年展”“散之风神·中国书法双年展”。

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由全覆盖向高效能转变。一是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在省级层面率先出台《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4家、示范项目8个,推动“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次数”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监测和考核指标,引导文化资源更多更好向农村延伸。全省21地新上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位居全国前列。二是增强“送、种、育”文化实效性。从去年开始,在全省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双千计划”,计划“十四五”期间省级投入2.5亿元,培育1000支活跃在老百姓身边的优秀群众文化团队,打造1000个主客共享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创新“送戏下乡”方式方法,每年送戏下乡2.5万场,其中扶持经济薄弱地区2800场。三是实行艺术评奖与文化惠民相结合。组织省文华奖、“五星工程”奖参评作品惠民演出和获奖作品集中展演,实现“上万观众进剧场、千万观众在线上”。四是增强文旅公共服务数字化质效。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城乡全覆盖,新建“江苏公共文化云”“江苏图书馆云”“苏心游”等平台,实时提供云观展、云演艺、云阅读等服务。实施文旅“一卡通”工程,实现文旅场所“一卡通行”。

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突破。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加彰显文明价值、时代价值。一是用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成果解读中华文明。全面推进考古前置,启动实施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深入揭示江苏地域文明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贡献和独特地位。泗洪顺山集、兴化蒋庄、徐州土山二号墓、张家港黄泗浦、隋炀帝墓等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省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备案博物馆336家、馆藏文物281万多件,博物馆年接待观众突破1亿人次,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二是统筹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公布第一批、第二批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90处、可移动革命文物8986件/套,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和红色文化研学旅游项目,新四军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等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三是创新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制定出台工作指南和评价指标,引导各地推动非遗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认定首批20个省级示范项目,同时,创设省级非遗创意基地13家、非遗旅游体验基地10家,江苏发展非遗旅游经验在全国推广。

四、文旅产业实现稳定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当下促复苏与长远增后劲,多措并举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一是有针对性出台助企纾困政策举措。针对疫情对文旅企业带来的持续冲击,靠前发力出台一系列叠加政策。近三年累计调剂安排纾困资金6.71亿元,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推出首家文旅特色支行和“乡旅E贷”信贷产品,帮助企业渡难关、强信心。二是持续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在全国率先开展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创成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2个,涌现出“夜之金陵”“姑苏八点半”等品牌,南京、苏州等6地获评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省市联动举办乡村旅游节、非遗购物节等活动。江苏文旅消费占到全国总额的近10%。三是不断增强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指导意见,推出13家示范性智慧旅游景区。近三年扶持近百个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项目。

五、运河文化标识更加彰显。编制出台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两个省级专项规划,依托江河湖海构建“两廊两带两区”文旅空间布局,明确把打造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作为美丽中轴,助力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走在前列。一是打造标志性文旅精品。历时2年创作完成长135米、高3米的《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被誉为当代“清明上河图”。集中推出“运河百景”标志性文旅产品,展示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二是打造标志性工程。高水平建成运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征集各类文物展品超万件(套),创新展示中国大运河“百科全书”,“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常设展获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三是打造标志性活动。从2019年起,立足大运河全域,以“融合·创新·共享”为主题,连续3年成功举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累计37.6万人次走进现场、线上受众超4.5亿人次,已成为具有国内国际影响的运河城市文旅融合发展平台、文旅精品推广平台、美好生活共享平台。

未来,我们将紧扣中心大局,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是更高标准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艺术精品创作生产传播,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精准对接,推动中华文脉守护传承形成更多江苏标志性成果,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出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的文化产品,助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更加繁荣。

二是更实举措推进文旅高水平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按照“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布局,重点推进世界级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滨海生态旅游廊道和扬子江城市休闲旅游带建设,推出更多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旅游演艺、旅游民宿等文旅融合高质量产品,培育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不断扩大“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影响力。

三是更大力度推进文旅数字化转型升级。扩大数字技术在文旅领域广泛运用,大力发展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积极培育新型文旅企业、业态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旅新体验,加强文旅市场数字化全链条监管,更好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未来几年,南京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水平?

黎辉

未来几年,我们将不断深化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助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主要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鼓励和支持各区依托重点文化场所、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景区等地域空间,串联剧场影院、美术馆、文博场馆等文化和旅游场所,实现文旅商资源有机联动、集约利用。因地制宜融入演艺、非遗、节庆活动、沉浸式消费等元素,打造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二是打造“夜之金陵”品牌。推动和鼓励博物馆、图书馆、书店书吧、4A级以上景区等有关单位,延长夜间开放和运营时间。推出一批夜游项目,推出“夜购、夜食、夜宿、夜娱、夜读、夜健”消费品牌。三是深入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这几年,博物馆成为我们城市旅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吸引力,也是我们展现城市特色的重要平台。我们将在馆藏产品开发、展陈质量提升方面进一步努力,把城市的历史、文化更好地呈现出来,让博物馆成为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来宁消费的重要目的地。四是扎实推进演出和展陈市场政府补贴工作。推动更多的好剧、更多的好展在南京落地上线。鼓励首演、首映、首展、首秀、首创等优质项目落地南京,不断完善配套政策、加大评审频次、提高补贴比例、增加补贴数量。完善南京文化和旅游消费智能服务平台功能建设,不断丰富积分使用多样性。提升南京文旅消费在全国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助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新华日报记者

近年来,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指示要求,扎实推进道德风尚高地建设,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能否具体介绍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哪些积极进展和成效?未来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有哪些?

公永刚

谢谢你的提问。社会文明程度高的一个很重要体现就是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各地各部门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以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为主抓手,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不断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主流价值引领有力有效。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研究出台我省行动方案,全面推进爱国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运用媒体报道、公益广告、文艺作品、道德讲堂、基层巡讲、交流活动等方式倡导主流价值。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举办“砥砺奋进的江苏”大型主题图片展、“筑梦伟大时代 共创美好生活”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 “百年征程 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等主题展览,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精心组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常态化开展烈士纪念日敬献花篮、新婚夫妇向革命烈士献花、重大节庆日升国旗等仪式感教育活动,持续深化“开学第一课”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不断激发爱国热情、凝聚道德力量。在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城乡社区、文明行业建成4万多个道德讲堂,成为理论宣讲、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强化典型示范带动,深化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典型学习宣传,我省先后涌现了以“人民楷模”王继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

二是公民道德实践更加自觉。深化“文明江苏”志愿服务行动,广泛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服务、体育健身、科技科普、扶贫帮困、疫情防控、文明倡导、大型赛会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更好地走进基层、服务群众。组织举办六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制度化发展。149个典型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14人获评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15个单位获评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入选总数位居全国前列。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所有县(市、区)全部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覆盖、文明实践基地(点)拓展延伸的阵地网络,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在办实事解难题中暖人心聚民心。持续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倡导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观赛。持续深化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推进“文明礼仪进万家”系列活动。

三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坚持为民育民、共建共享,持续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已创成29个全国文明城市、273个全国文明村镇、396个全国文明单位、35所全国文明校园、37户全国文明家庭,总数均居全国前列。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乡风文明提升工程,积极推广“马庄经验”。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有效治理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2021年,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指数达到90.43。

四是政策制度保障进一步健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江苏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江苏建设的实施意见》及立法修法规划,先后制定和修订了《江苏省志愿服务条例》《江苏省社会信用条例》《江苏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等10余项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相关地方性法规,全省所有设区市都制定实施了《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加强对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整治,持续深化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营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良好氛围。

可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展现出令人欣喜的现实模样,崇德向善、共建文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已成为江苏鲜亮的文明底色。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将紧紧围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的战略目标,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打造更有品质、更有温度、更富活力、更显魅力的新时代文明江苏。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更具引领性更具针对性的文明培育。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持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持续加强道德典型选树宣传,持续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持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形成文明风尚。

二是推进更贴近时代更贴近群众的文明实践。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着力在充分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效能、发动群众参与上下功夫,促进文明实践工作在各条线上下贯通、纵深发展,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面覆盖、发挥作用、常态长效。加快构建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志愿服务组织培育工程,推出一批牵引性带动性强、务实管用的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扎实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广泛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推动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取得更大进展。

三是深化更广领域更高质效的文明创建。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工程,促进各类创建“扩量提质”,确保江苏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力争到2025年再创成一批设区市全域全国文明城市,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占比达60%以上,省级文明乡镇占比达到50%以上,设区市级和县级文明村占比分别达到50%、70%以上。不断健全完善创建常态长效机制,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推出一批叫响全国的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典型。

江苏卫视记者

请问今年以来,扬州市围绕助力企业纾困和行业恢复发展,在促进文旅消费方面有哪些举措和工作考虑?

刘流

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我市文旅行业承受巨大压力。对此,我市在落实好中央、省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于今年4月出台了《支持扬州文旅企业纾困解难的四项措施》,从四个方面帮扶企业渡过难关,全力稳住文旅行业发展基本盘。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协调安排1000万元纾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旅行社、旅游景区、特色旅游饭店、演出经纪机构、小剧场等纾困解难。目前,已向295家市场主体下达601万元纾困专项资金。出台“扬州的夏日”文旅消费季政策,有序推进相关活动,并将陆续下发相关补助激励。此外,帮助企业申请省级以上各类补贴1098万元。以上扶持资金绝大部分已经发放到企业手中。

二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根据有关要求,最高按100%的比例暂退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目前已为扬州市内145家旅行社暂退质保金2708.5万元。同时,我们还在全省率先推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费减免相关政策,减免总费用超过150万元。

三是激活文旅市场消费。在疫情防控总体要求下,我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激活文旅行业消费,先后组织“中国旅游日”扬州分会场、“水韵江苏·非遗购物节”扬州分会场、扬州好运集、乡村旅游直通车等系列活动。其中,非遗购物节共销售相关产品20多万件,销售总额高达2083万元。同时,我们鼓励各地创新策划“拾趣小秦淮·绿扬市集”“鱼里千年·‘粽’会遇见”“嗨皮市集”等文旅消费节庆活动,多次受到央视等权威媒体点赞宣传。

四是开展助企暖企服务。我市不断优化文旅市场审批服务,对由于疫情原因没能及时换证的企业,及时提供许可证 “延期办”服务;对满足条件到期换证的,也可延长半年到一年办理。同时,组织广大新闻媒体深入开展扶持政策宣传解读,组织各地及相关行业协会加强政策对接服务,协调有关部门推动解决难点堵点问题,确保扶持政策落地见效。另外,我市已经累计向各类文旅市场主体发放近17万元的防疫物资。

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和疫情的有效控制,扬州文旅市场正在不断回暖。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我市接待国内过夜游客近55万人次,恢复到去年同期的7成。

胡竹

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与有关部门或相关设区市联系,会后进行深入采访。请各位记者朋友对本场发布会和接下来的系列主题发布给予大力支持和深入报道。

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标签:江苏;文化;发布会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thumbnail_1711699552903.jpg
日本与无锡,一衣带水,源远流长。随着文化、旅游、体育、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质升级,在为两地友好关系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让合作发展彰显出更多韧性。
微信截图_20240419154442.png
好的菜名翻译不仅能引起食客的食欲,更可以传播中国饮食文化。
微信截图_20240419154153.png
作为国内工业体量最大、配套最全、垂直整合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苏州市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点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 ,加快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watermark.jpg
4月16日至18日,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2024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举行。
微信截图_20240418105837.png
4月17日,国家航天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2024 “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并公布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安排。
本网策划
主视觉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