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民仆
在徐州丰沙公路丰县收费站,车辆通过MTC人工车道时,车主缴纳通行费后,无需等待打印票据即可驶离收费站,之后可通过“江苏高速96777票据服务”微信小程序或“江苏高速96777”微信公众号获取电子发票。“通行费电子票据启用后,车主等待时间平均减少3至5秒,票据纸张成本也大幅下降。”丰县收费站站长赵波说。
“财政票据流转从‘指间传递’到‘云端飞递’的转变,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是政务服务理念的革新。这让更多单位和个人享受到便利,也让每一张电子票据都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数字化基石。”省财政厅综合处负责人说。
水上及边远地区,以前曾是行政处罚电子支付的“空白区”。省滆湖渔管办渔政处负责人周志军介绍,渔业违法案件多发生于交通不便地区,且案发时间集中在夜间。电子支付、电子票据推行后,办理过程从往返折腾数公里到现场“码上办”,处理时间从数小时变成5分钟左右。
为实现财政票据数字化转型,今年3月,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财政电子票据改革的通知》。其中明确,取消江苏省暂扣款(物)专用收据、江苏省罚没物资变价专用收据等票据种类,将全省财政电子票据种类从20余种统一归并为11种,并规定从7月1日起,省本级单位全面停用纸质票并使用电子票,从明年起全省全面停用纸质票。
省财政电子票据平台还通过与民政社会组织业务管理系统对接,对全省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6.9万家社会组织使用的捐赠和会费票据,进行归集管理;依托民政部门对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建立社会组织基本信息变动、年检和行政处罚等信息预警机制,实时监督管理社会组织用票情况,规范其用票行为。
近5年,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平均每年开具捐赠票据约1.2万张。如今,捐赠人通过基金会网站进行互联网捐赠后,即可获取电子票据,相关信息还会通过短信同步送达,实现从“人工核校”到“智能监管”的全流程自动化管理。“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传统纸质票据在手续、效率、成本及管理上的难题;同时,借助事前统一标准、事中动态监测、事后智能分析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有力维护了捐赠人权益,进一步增强基金会的公开透明度和公信力,有效促进基金会在公益事业领域实现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财务部部长严隽静介绍。
自2023年起,江苏省便与上海、浙江、安徽财政部门联合建立长三角财政电子票据信息共享和运用机制,打破区域信息壁垒,让三省一市群众和企业享受便捷高效的“同城化”服务。在此基础上,省财政联合省医保部门共同推进长三角医疗电子票据共享,成功实现长三角跨省商保在线理赔和跨省医保零星报销应用场景落地,解决了群众异地就医票据使用的痛点问题。
今年,省财政进一步联合税务部门推出企业跨省公益捐赠抵税无感智享服务。通过捐赠票据共享,为长三角三省一市相关企业提供税前扣除提醒,将服务主动延伸至企业需求端,切实降低了企业跨省公益捐赠的办税成本。截至目前,江苏省财政电子票据平台已接受长三角地区票据查验超255万次、报销入账超56万次。财政电子票据的跨省一站式查询、真伪查验和报销入账等功能全面落地,真正实现了从“区域壁垒”到“跨域通办”的转变,让长三角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务服务一体化带来的便利。
省财政厅综合处负责人表示,当前财政票据无纸化改革虽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难点。部分偏远地区的群众对电子票据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有待提高,尤其是老年群体,对电子操作流程不够熟悉,使用起来存在障碍;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标准尚未完全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票据的通认通用;电子票据的安全防护体系还需进一步加强,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我们将通过构建全域覆盖、全程在线、全链可控的数字票据体系,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成为常态,未来将持续深化跨部门协同、拓展应用场景,以财政数字化转型为支点,撬动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