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客户端讯如何迈入万亿GDP城市俱乐部?如何打造“新能源之都”城市名片?今天(7号)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围绕“以新能源之都建设引领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常州给出了答案。
过去五年,常州发展可以用“三组数据”“四张答卷”来体现:“三组数据”是GDP增长50%的同时,单位GDP能耗下降了三分之一;工业规模实现了翻番,而PM2.5绝对值下降了4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三成,城乡收入比大幅缩小。这“三组数据”折射了常州高质量发展的努力追求。
而“四张答卷”分别是厚积薄发的“产业答卷”、与时俱进的“创新答卷”、绿色低碳的“生态答卷”、共同富裕的“民生答卷”。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盛蕾介绍,常州始终坚持创新第一动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56.2%。上市企业即将突破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将突破5000家,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380人,连续10年全省第一。三年建成人才公寓11.77万套,对青年人才给予生活居住双资助,让更多的青年英才“拎一个包来、安下一个家、共建一座城”。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常州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长江常州段生态岸线占比80%以上,太湖湖心区水质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佳,PM2.5绝对值排名、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均达近十年最好水平。
盛蕾表示,常州土地空间较小、资源较少,必须一以贯之、脚踏实地地走好内涵式发展之路。首先,要在建设新能源之都中塑造“常州优势”。去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达7680亿元,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98.9%。盛蕾:“平均1秒钟,常州灯塔工厂产线上,就有一块动力电池下线;平均40秒钟,理想汽车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就有一台新能源车下线;在以常州整车基地为半径的长三角区域,实现了3小时之内邻里链上配套。去年年底,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我们聚焦‘发储送用网’产业生态全链条,不断强链补链延链、集聚集群集约、做强做优做特,朝着万亿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奋进。”
民营企业是常州发展的主力军。民营经营主体占比达97%,贡献了90%以上的科研投入、80%的税收、70%的投资和60%的进出口。盛蕾介绍,要在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中体现“常州温度”。过去的常州是民族工商业发祥地,全省第一张个体户营业执照、第一家私营企业都出自常州。当前的常州是国家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将进一步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通过“一网通办”“非申即享”“拿地即开工”等更优质的政策服务,让企业感受“速度”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