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苏网讯连云港是我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开放是其鲜明的特点。作为“一带一路”支点城市,连云港承载着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使命,2017年6月8日,在中哈亚欧跨境运输视频连线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的重要指示。近年来,连云港以开放促进改革,以改革助推开放,激发动力,创新赋能,加快“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着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在今天(6月13日)举行的“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连云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新忠介绍了新时代的连云港经济社会发展面貌。
畅通陆海联运通道,着力打造标杆示范项目
港口是连云港开放发展的核心资源。一是深化陆海联运通道建设。目前,港口航线总数达到83条,覆盖中东波斯湾、美西南、南非等“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港口,串接起13条海铁联运通道及苏鲁豫皖内河港口。2021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8亿吨、集装箱运量504万标箱。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铁公水、海河江多式联运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多式联运便捷物流渠道、“车船直取”零等待模式获得国务院认可推广。深化与上海港口集团战略合作,与甘肃等内陆省份共建共享连云港出海口。中欧班列借助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喀什4个过境口岸,实现对中亚地区主要站点全覆盖,至土耳其、波兰、德国和日中蒙、中吉乌等班列线路稳定运营,今年前5个月开行331列、同比增长45%,满载率基本达到100%。二是建设国际交流合作平台。高标准建设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自2015年投产以来累计完成集装箱进出场量156万标箱,其中今年前5个月完成11万标箱、同比增长38.9%。高起点推动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建设,专用铁路及装卸场站开通运营,完成物流量1.1亿吨,其中今年前5个月完成物流量2485万吨、同比增长44%。三是提升对外开放能级。2019年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获批以来,通过一系列首创性、差异化探索,形成115项具有连云港特色的制度创新成果。累计新增注册市场主体较获批前增长11倍。推动成立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自贸试验区联盟,与淮海经济区成员城市、新疆霍尔果斯签订共建共享自贸试验区协议。出台促进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市共建共用综合保税区。成功承办中国中亚论坛、上合组织国际圆桌会议,新亚欧大陆桥安全走廊国际执法合作论坛、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等平台载体影响日益扩大。外资外贸稳步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务不断拓展。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探索实践,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
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硬支撑。我们立足实际、聚焦问题、勇于革新,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阳光雨露”。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年”专项行动,推动“放管服”改革在更多重点难点领域实现突破,切实把为企服务做到“最后一米”。着力打造有温度的人文环境,健全领导挂钩、结对服务、定期会商等政企沟通机制,主动对接企业需求,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千方百计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全面落实国务院稳经济6个方面33项措施和苏政40条、苏政办22条,出台惠企纾困政策50条,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助企纾困、稳增长各项政策,实行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着力帮助解决物流、资金、用工等现实困难,提升为企服务水平。1-5月份,连云港累计为企业办理留抵退税83.5亿元,减收和返还企业失业保险费2.3亿元。
通过一系列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经营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主线,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努力解决企业开办、跨域办理、准入准营方面遇到的难题,办理时限压缩幅度超过90%,不见面办理比例达到99.7%,获国务院大督查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通报激励。此外,水晶、海鲜等电商产业异军突起,连云港跻身“中国淘宝直播第三城”,带动就业近80万人,水晶发货量位居国内前3名,电商快递业务量从7500万件激增至4亿件,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30%以上。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印证了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
强化创新驱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连云港坚定不移推进“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突出重大产业引领支撑,加快产业体系现代化跨越。一是聚力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对标世界先进园区,制定世界一流标准体系,从绿色发展、环境改善、安全管控、资源利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园区运行管理等7个方面明确了100项指标衡量标准。总投资677亿元、国内单流程规模最大的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今年投料开车,卫星石化、中化国际等一批项目陆续竣工投产,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展露雄姿。二是壮大地方特色产业。聚力发展新医药产业。恒瑞、康缘、天晴、豪森等医药企业创新能力在行业持续领跑,累计获批上市一类新药16个,占全省比重45.7%,占全国比重14.3%,居全国医药城市首位。生物医药产业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华药港”快速崛起。6月10日公布的2022年全球制药企业50强榜单显示,恒瑞医药排名第32位,第四年进入该榜单。高性能纤维、风电等产业加快发展,中复神鹰碳纤维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大科学装置填补国内空白,全市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省半壁江山。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厚植人才发展沃土。出台“1+6”人才政策,包括实施花果山英才计划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和生物医药、石化、新材料、教育、卫生、技能等6个专项人才政策。统筹推进招引“高精尖缺”、壮大技工队伍、培育乡土人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85万人。连云港本土民营企业家成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打造高颜值家园
在全国率先完成市域范围战略环评,建立生态红线管控、环境质量底线管控、资源利用上线管控、负面清单管控“三线一单”制度。实行市、县长直接分管环保工作机制,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1年,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优Ⅲ类比例达86.7%。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全市生物多样性水平位于全省前列,珍稀濒危物种占全省81%,几近绝迹的四鳃鲈鱼、消失十几年的伪虎鲸重新出现。以极大战略定力推进化工园区转型升级,依法关闭退出低端落后化工企业264家。实施石梁河水库幸福河湖建设、清水进城行动,水库生态效益日益凸显。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手抓社会综合治理,一手抓民生保障供给,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比如,强化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推行“党委领导、议事会协商、居委会实施、监事会监督”的“一委三会”社区治理新模式,扩大了基层协商民主,融洽了干群关系,相关做法在全国推广。比如,建立“四级书记抓信访”工作机制,2021年全市到市及以上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4%,赴省进京上访量全省最低,信访案件化解率全省领先。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按照“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的机制,每年公开征集民生实事,重点解决群众身边烦心事、揪心事。比如,关心关爱“一老一小”,在全省率先出台养老促进条例,成立全省首家市级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和实训基地。用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让“学有优教”更加可及。注重城市内涵建设,让群众的归属感、荣誉感明显增强。首创即成全国文明城市,并提升标杆向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迈进;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进入全国前十,入选中国十大心仪之城、最美旅行地。这一张张城市名片的背后,凝聚着连云港人民共建的付出、共享的喜悦。
下一步,重点在五个方面务求突破:一是加快高质量发展之“至”。坚持重大产业引领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石化产业基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华药港”和国内领先的“中华材料港”,加速崛起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沿海产业重要增长极。二是加快高层次开放之“至”。全方位深化改革,高水平扩大开放,构建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千万标箱、东方大港”建设跃上新台阶,“标杆示范”项目打造达到新高度,自贸试验区创新策源地作用充分彰显,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更加畅通。三是加快高颜值家园之“至”。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依托山海相拥、城海相融的资源禀赋,高质量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活低碳化、能源绿色化,持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打造让生活更美好的公园城市和田园乡村,让“百里蓝湾、美丽港城”成为美丽江苏、美丽中国的生动样板。四是加快高效能治理之“至”。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牢底线思维、强化红线意识,精准抓好疫情防控,持续狠抓风险防范,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不断筑牢保障高质量发展防线,努力打造“最安全城市”,确保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五是加快高品质生活之“至”。坚持发展为民、发展惠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更加优质均衡,高质量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健康连云港建设更加深入,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让港城发展更有温度、群众幸福更有质感,让共同富裕在现代化建设中更加充分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