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发布厅 > 相关报道
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 | 十年增产近三千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倍 江苏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2022-06-27 15:04:00
6月2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奋进新江苏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 —乡村振兴专场。

6月2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乡村振兴专场。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省民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盐城市、宿迁市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介绍了江苏近十年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守牢农产品保供底线 十年总产值增加近3000亿

发布会上,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朱国兵介绍,近10年间,江苏农林牧渔总产值从5200亿元增加到8000多亿元。2021年全省粮食产量达749.2亿斤, 创历史新高,生猪存栏1482.6万头,蔬菜产量达5856万吨 ,水产品产量495.5万吨。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呈现面积、单产、总产、效益“四增”好形势。

全省各市中,盐城以其农业体量大、农民数量多、农村地域广,一直扛稳农业大市使命担当。盐城市副市长王娟介绍,十八大以来,盐城农业加快实现从“大”到“强”的跨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311.6亿元,列全省第一位,较2012年年均增长4.2%,成为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中农业总产值唯一超千亿元的城市。盐城农产品对全国的贡献可以概括为“11223”,就是以占全国0.6%的耕地,生产出了约占全国1%的粮食、1%的猪肉、2%的水产品、2%的蔬菜和3%的蛋类。

宿迁是传统农业大市,素有“花木之乡” “水产之乡”“粮油之乡”“江苏大粮仓”之美称,“三农”工作在全市现代化建设格局中举足轻重。宿迁市副市长武倩在发布会上说,宿迁正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加速迈进。十年来,宿迁以“三群四链”(花木、河蟹、食用菌三大产业集群,稻米、果蔬、肉禽、生猪四条产业链)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六大百亿级主导产业(优质稻米、标准化果蔬、园艺型花木、农牧循环型生猪、精深加工型肉禽、生态河蟹),推动传统种养型农业加速向三产融合型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经济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粮食生产连续十八年丰产丰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接连迈上500亿元、600亿元两个大台阶。

大力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积极打造千亿级特色产业

我省积极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全省10亿元以上县域产业185个,全国产业强镇64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86个。

根据盐城市副市长王娟在会上公布的信息,盐城现有规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789家,其中国家级9家、省级92家,省级龙头数量全省最多。盐城建有杂交稻种业、水稻栽培及西甜瓜种植等院士工作站和创新基地3个,建成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86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3个,建成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1个,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盐城坚持品牌强农,重点打造了“盐之有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东台西瓜、射阳大米、阜宁黑猪、响水西兰花强势入选江苏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宿迁也坚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产业发展理念引入农业,以群链式发展提升能级,农业主导产业群链年综合产值突破750亿元。以园区化建设促进集聚,基本建成国家、省、市三级园区体系。以品牌化打造增强效益,“宿有千香”影响力指数跻身全国前40强。

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促进乡村宜居宜业

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是一个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抓好农房改善、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重点任务,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成为美丽江苏靓丽底色。

持续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同步配套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省住建厅副厅长王学锋在会上介绍,2012年至2020年,全省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2.9万余户,实现存量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动态“清零”,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2018至2021年,苏北地区累计改善30多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建成了一大批承载乡愁记忆、体现现代文明的新型社区,改善农户的满意率达93.3%。 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十二五”期间,我省建成了1300多个美丽宜居乡村。“十三五”以来,我省深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全省已建成446个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征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深入实施并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启动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苏州、太仓、昆山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和农村人居环境等先后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省农村区域供水入户率已达99%以上,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农村地区4G网络实现全覆盖。启动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和物流服务一体化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实现“快递进村”省域全覆盖。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 解决农村领域民生短板

促进农民增收是我省“三农”工作中的一项重点任务,2021年全省农民收入达到2.68万元,增速连续多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比缩小到2.16: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万元增加到2.68万元、增幅达123%。对低收入人口、经济薄弱村和重点地区,组织实施了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并取得重大成效。根据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史新明在发布会上的介绍, “十三五”时期,我省聚焦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省定经济薄弱村、“6+2”重点片区,以及12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区),组织实施了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全省254.9万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年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82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8万元以上,12个重点帮扶县区、苏北6个重点片区和黄桥茅山革命老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为使农民和市民不再有明显身份界限、让城乡生活品质不再有明显落差,我省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做到每个建制乡镇1所公办卫生院、每个行政村1个村卫生室。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十一连增”,达到每月187元。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40元。以设区市为单位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

在城乡社区治理方面,硬件建设水平和服务质效不断提升,治理活力显著增强。省民政厅副厅长蒋同进介绍,十年来,省级财政每年投入社区建设专项资金1.05亿元,“十三五”以来,以省政府民生实事形式每年改扩建不少于300个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共引导地方累计投入超过56亿元,新建、改造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项目5276个,新增社区服务用房185.3万平方米。目前,全省城乡社区全部建立了综合服务中心,平均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服务设施面积达到61.1平方米。健全涵盖政务服务、市场服务、公益服务、志愿服务、互助服务等协同发展、高效供给的综合服务体系。推行“一门受理、一窗通办、全科服务”模式,采取“公益创投”等方式创新社区服务,全省每年公益创投资金约2.6亿元,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社区服务。

标签:乡村;盐城;农村人居环境

责任编辑:王晶枫

扬州;巴西;东方白鹳
扬州“护线爱鸟”示范经验多次亮相国际舞台,赢得海外国家关注。
中草药;中医文化;中医药学
这不仅仅是一种医学体系,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过去与未来、人类与自然的桥梁。
新型城镇;城镇化;江苏省
对未来五年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了具体部署,提出了5大行动、1项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和24项具体举措。
电商;跨境;跨境电商
随着欧美年终购物季的到来,南京跨境电商出口持续升温。
威尔逊;南京大屠杀;鼓楼
南京大屠杀期间,在鼓楼医院工作的罗伯特·威尔逊医生是南京城内唯一的外科医生,周纪穆则担任他的助手,两人携手救助难民。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南京大屠杀历史;传承
见证两个“32”背后一个又一个家庭为传承这段历史记忆所做出的努力。
视频;南京大屠杀惨案;历史记忆
一幅长卷穿越时空,感受缅怀与纪念、记忆与和平的生生不息。
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2024年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十周年。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留学生
纪念碑前,在宁留学生神情肃穆,静立默哀,依次敬献手中白菊,以表缅怀之情。
南京大屠杀;传承;纪念馆
有这样一群人,接过铭记历史、捍卫真相的接力棒,传承着民族之殇、吾辈自强的记忆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