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王晶枫)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在江苏视察,为江苏擘画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宏伟蓝图。7月26日上午,“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七场——美丽江苏建设专场在南京召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淮安市和盐城市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就江苏近十年来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取得的成就向公众进行发布。
十年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呈现美丽江苏图景。
深入实施六大重点工程 推进美丽江苏建设
一是生态美境建设工程。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修复,大力提升空气质量,“江海河湖”统筹改善水环境质量,筑就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江苏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实现了从严重透支到明显好转的历史性转变。据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尹荣尧发布的数据,从2012年到202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提升到11.64万亿元、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经济总量增加了115.6%,但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数据大幅下降,PM2.5平均浓度下降54.8%、降至33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2.4%,社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连续五年上升,2021年度达到93.6%。同时,我省实施沿江污染治理“4+1”工程,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保持Ⅱ类,太湖治理连续14年实现“两个确保”,湖体总磷、总氮浓度达到近十年来最优。淮安白马湖生态保护成为“江苏样板”,成功入选全国15个重点保护湖泊。
二是美丽宜居建设工程。提高住有优居的住房条件,提升绿色建筑的发展质量,打造美丽宜居标杆城市,建设交相辉映的靓丽城乡。据省住建厅副厅长范信芳介绍,2011年至2021年,全省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由2011年的10.60%提高到2021年的25.56%,省政府连续10年把棚户区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实施棚改227.23万套(户),600多万群众出棚进楼,城镇棚户区改造完成任务总量位居全国第一。江苏村庄环境面貌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我省紧扣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农村水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完善村庄环境基础设施,为美丽乡村建设筑强硬件基础。
三是畅达交通建设工程。提升区域一体化的便捷出行服务水平,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建设广覆盖的城乡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农村出行方面,据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朱国兵介绍,农民出行条件显著改善,覆盖县、乡、村道的“路长制”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推进,户户通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发展模式大力推广,全省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通达率100%。
四是水韵江苏人文工程。培育苏韵文艺精品,壮大特色文旅产业,夯实文化设施基础,擦亮大运河文化品牌,充分彰显江苏文脉特质。截至目前,江苏保有全国最多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1个)和街区(5个)。盐城市副市长蒋巍在会上说,盐城大力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全市湿地保有量为76.96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62%,湿地保护地数量与等级在全国乃至世界均属前列。
五是文明新风倡导工程。开展文明城乡创建活动,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行动,全方位构建诚信社会体系。
六是绿色发展提升工程。打造绿色循环产业园区,培育绿色发展领军企业,壮大绿色技术创新载体。
淮安城市风光(淮安市委宣传部供图)
推动落实“双碳”重点工作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深入推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加快形成,我省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这首先离不开我省“双碳”工作领导机制,除了成立由省委书记任第一组长,省长任组长的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外,我省还成立了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多个部门参与的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专班、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强能耗双控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各有关部门成立的专项工作组。
此外,我省积极整合设立全省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省级投资基金和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绿色低碳创新突破。将“双碳”要求与环境统计、环评与排污许可、环境监测、监管执法、督察考核等环境管理制度统筹融合,探索建立碳排放统计、监测、评估、监管体系。
为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我省统筹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累计完成治气重点工程3万余项,完成火电、钢铁行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十三五”以来,我省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合理安排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活动,持续优化全省矿业结构和开发布局。据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孙卫东介绍,全省非油气矿产资源年采矿石量从1.58亿吨下降到1.19亿吨左右,矿山总数减少约874个下降到185个,下降率达78.8%,淘汰落后矿山800多个,矿业结构“多、小、散”现象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提升。淮安市副市长张笑在会上介绍,淮安聚力打造的“淮味千年”优质农产品公用品牌,正是好水、好土、好气候的见证。
作为长江下游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地区,江苏辐射和带动中上游经济社会发展,地位重要、责任重大。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真正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任重道远。“十四五”时期,我省将继续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整合集聚创新资源,构筑区域创新高地。更大力度推动重点行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统筹沿江沿海产业优化布局、升级转移,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沿江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省发改委副主任季鸣说。
形成共抓大保护工作格局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江苏是长江经济带中水网密度最大、发展基础最好、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长江江苏段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型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十四五”时期我省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省将13个设区市一体纳入、明确共抓长江大保护责任,制定出台我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以及20多个专项规划和政策文件,同时每半年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推动长江大保护劲头不松、力度不减。
“十四五”时期,江苏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座谈会上提出的长江经济带“五新三主”新的使命要求,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切实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确保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实施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经济发展需求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牢牢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推进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努力实现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量变到质变。
同时,我省还将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加强长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长江伟大奋斗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弘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时代长江生态文化。打造具有长江特色的文化产业和城乡风貌,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