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今日江苏
拧成一股绳,苏黄“白衣战士”联手抗疫
来源:新华日报   2020-02-19 10:01:00
江苏援黄医疗支援队的医护人员将外套挂在门外消毒。”采访组为医疗队捎来“利器” 18日晚7点30分,采访组在医疗队住地餐厅巧遇江苏援黄医疗队前方总指挥、南医大副校长、南医大附属逸夫医院院长鲁翔, “刚刚开完会,马上吃个饭,还要接着开。鲁翔介绍,医护人员在隔离病房里,没有办法使用电脑、开医嘱,甚至隔着面罩面对面讲话也听不清楚,与隔离病房外的医护人员交流更是困难。

江苏援黄医疗支援队的医护人员将外套挂在门外消毒。 新华报业赴黄石采访组记者 万程鹏摄

2月18日,新华报业赴黄石采访组抵达鄂东南城市黄石。明媚的阳光下,磁湖边人迹难寻。很难想象这座秀美的国家园林城市,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援黄医疗队受到高礼遇

车行赴鄂,沪渝高速上开放的服务区少了往日的热闹,停车休息的大多是大货车司机。延续春节的寂静,黄石全城仿若静止,采访组驶过的所有路口每个方向都是红灯。车窗外不时闪过被拉上隔离带的小区,路口临时搭建的防控卡口、甚至用卡车封堵入口,提醒这里并不平静。

沿城中碧波荡漾的磁湖而行,采访组来到江苏援黄医疗支援队住地,大红色欢迎横幅悬在酒店门口。2月11日江苏援黄石医疗队抵黄石后,受到高等级礼遇。当晚去黄石高速公路收费站,道路两旁民警敬礼致意的照片刷爆朋友圈。这些天,黄石也在提供尽可能的方便。

下午5时整,住地门口驶来一辆挂有“中心医院”标识的中巴车。司机吴师傅告诉记者,每日早8点到晚11点,他和同事接送往返于市区各家医院的江苏援黄医务工作者上下班。吴师傅24小时待命,随时出发接人。打开手机,吴师傅划拉着长长的通话记录,号码归属地大多是江苏南京、苏州等地。

在他眼中,江苏医务工作者“非常客气”,“上下车总是说谢谢师傅,我们觉得不好意思,他们是来帮我们忙的。”

采访组为医疗队捎来“利器”

18日晚7点30分,采访组在医疗队住地餐厅巧遇江苏援黄医疗队前方总指挥、南医大副校长、南医大附属逸夫医院院长鲁翔,“刚刚开完会,马上吃个饭,还要接着开。”听到采访组为医疗队捎来急需的医疗设备,鲁翔忙说谢谢。

到黄石工作第3天,鲁翔就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要一套设备”。这个最终由采访组“人肉快递”的大箱子,装的是远程诊疗设备。鲁翔介绍,医护人员在隔离病房里,没有办法使用电脑、开医嘱,甚至隔着面罩面对面讲话也听不清楚,与隔离病房外的医护人员交流更是困难。这套设备既能提高病房内外医护人员沟通效能,也能让一些轻症患者与病房外的家属交流。

更重要的是,这套设备还可为黄石带来强大“后援团”。投用后,尽管前方只有一个医生,却能连线获取江苏众多医院的科室和专家的支持。“这样,后方医生可随时帮助前方医生解决问题。”鲁翔概括说:“这套设备是远程视频诊疗利器。”

十多道“工序”才能进房间

从出电梯开始,记者就发现医疗支援队住地颇为“凌乱”。迎面放着微波炉,旁边堆着不少水果点心。“医护人员起得比较早,微波炉可以让他们吃口热的。”鲁翔说。

走廊里,每个房间门口都挂着一两件衣服,堆着各种瓶瓶罐罐。轮休的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护师王昱告诉记者,这些衣服是外出时穿的,必须脱下后挂在外面,并及时认真喷洒消毒液消毒。

换了衣服,并不意味着立即可以进门。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管护师韩洁珣房间门口,划线分割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她要经换衣、换鞋、洗澡等十多道“工序”,才能放下身心暂时休息。外出工作时,穿戴防护设备也极为繁琐。“每天工作6小时,其中穿戴就要1小时。”王昱说。

苏黄积极磨合共战疫情

一系列所见所闻让采访组意识到,黄石疫情仍不容乐观。鲁翔坦言,黄石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呈现两个特点:一是高龄,八九十岁患者占一定比例;二是部分患者合并肝癌、肾衰竭等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接下来,医疗队要承担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把这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尽早排查出来、尽早治疗,扭转局面。

黄石确诊病人接近1000人,对于当前面临的困难和下一步打算,江苏省支援新冠肺炎防治前方指挥部医疗救治组(专家组)组长黄英姿分析认为,一是接近百人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抢救问题,二是当地已将轻症病人进行集中收治,“希望找到一些指标或办法,筛查出可能转成重症或危重的时机并进行早期干预”。

面对疫情,黄石医务工作者与江苏医疗队拧成一股绳。“当地配合度非常高,我们提了很多建议,只要是合理的、规范的或是有利于控制和治疗疾病的,他们都在积极配合。”黄英姿说,“江苏队”来了一定要做点事情,帮助黄石将流程梳理得更好一些、感控做得更严密一些,对于危重病人救治注入很强的医疗和护理力量,黄石方面非常欢迎。

“黄石当地的医护人员历经一个多月的奋战,非常辛苦。江苏援黄石医疗队队员要与他们并肩作战,积极磨合,同时进行布局调整。”鲁翔告诉记者,他与黄石市血液中心同志进行商讨,尽快启动新冠肺炎康复者自愿捐献血浆项目,让更多患者获益。

新华报业赴黄石采访组记者

蔡蕴琦 胡安静 万程鹏 陈月飞

标签:医疗队;医护人员;江苏

责任编辑:唐凯

玩偶;消费;海外订单
一些传统服装企业加速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娃衣”生产企业也迎来大量海外订单。
照相馆;南京大屠杀;影片
这部融合珍贵史料与艺术表现的影片,以其震撼人心的真实影像,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将这段被西方长期忽视的历史重新带入全球视野。
科普;健康知识;血脂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讲得深入人心。
画作;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展览通过338幅人物画作,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和抗争精神。
江苏省;港澳台青年;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heritag;innov;digit
当下,遗产的活化、创新与传承,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留学预警;教育部;安全风险
近期,菲律宾治安不靖,针对中国公民犯罪多发。
长江隧道;扩建工程;太仓
“江海号”盾构机新近组装完成的隧道管片,毫米级误差,滴水不漏,外国友人很是感慨,忍不住上手触摸。
大运河;江苏;比利时
当天,“千年运河水韵江苏”专题展览精彩亮相,此外,一系列精彩活动还将相继在比利时、克罗地亚举行。
航站楼;淮安;涟水
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淮安涟水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房屋建筑总承包项目正式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