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的主题为“为绿色未来而创新”。我省聚焦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知识产权强企行动计划,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训工程,筑牢保护机制,厚植知识产权沃土,为产业及企业创新赋能。
推进强企行动
提升专利价值
用3年时间突破“金属板材成形装备机构构型设计技术”“精密动静压支承与导向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完成产业专利竞争态势分析以及核心技术的专利布局,形成一批支撑行业发展、具有前瞻性和国际竞争力的高价值专利——这是扬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所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针对知识产权产出质量不高、企业主体意识和能力不强等问题,我省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强企行动计划,支持一批企业和高校院所合作共建“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打造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去年,全省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7家、优势企业174家,高价值专利培育等3项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目前我省已建成48家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累计产出PCT专利600余件,参与或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近200个,专利产品销售收入达820多亿元。
4月26日发布的《2019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显示,我省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占全省总量的比重双双提升,分别达79.34%和79.35%,比2018年底提高了6.44个百分点和2.27个百分点。
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支苏平表示,今年将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企行动计划,拟遴选60家左右产业集群骨干企业承担省级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拟新建10个左右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鼓励和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基础性、原创性、前瞻性知识产权创造。
聚焦产业“主战场”
引导专利布局
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是支撑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也是促进知识产权创造的主战场。
“去年,省知识产权局聚焦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开展专利态势分析,围绕芯片设计等6个关键核心技术开展专利预警分析,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更深层次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朱勤虎表示,知识产权创造要与产业创新发展深度融合、一体推进。
“为更好地支撑促进苏州市重点产业发展,我们探索在纳米、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光电、医疗器械、光通信、智能制造等产业集中地区分别设立了‘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苏州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苏州智能制造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苏州市医疗器械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昆山市广电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5家中心目前已挂牌运行,相继实施了专利导航和海外专利预警分析研究,为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指引与支撑。
朱勤虎表示,知识产权促进产业创新,要聚焦区块链、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与制药、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领域,研究和探索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和办法;要做好知识产权的分析评议、导航、预警等工作,用数据对技术路线图谱、产业发展态势“精准画像”,指导创新主体规避风险、精准布局;要针对一些重点产业、重点集群,及时发布知识产权发展态势报告,形成分析成果,真正将产业集群打造成知识产权创造集群。
筑牢保护机制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和司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探索建立并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以加大对侵权行为的遏制和打击力度。
因“小米生活”对“小米”恶意侵权,被告中山奔腾电器有限公司被判实施惩罚性赔偿,按照侵权获利数额的二倍计算,赔偿原告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经济损失5000万元。此案入选“2019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
“保护是今年以及今后一段时间知识产权工作的重中之重。”支苏平介绍说,去年全省共查处假冒专利案件4352件,处理专利侵权纠纷3511件,3件案例入选全国专利商标十大典型案例。
今年,我省将着力构建严格高效的知识产权“立体”保护体系。加快法制建设,做好《江苏省知识产权促进条例》立法调研、草案起草等工作;做好《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贯彻落实文件起草工作。推进部门联动执法协作,加强互联网、展会、进出口等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知识产权执法保护智能化。健全大保护工作格局,形成省、市、县(区)三级联动的知识产权维权保护网络。
本报记者 蔡姝雯
链 接 >>>
10年打了600多场商标官司
品牌创始人现场分享维权故事
昨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与江宁区政府联合举办“知产‘宁’身边,关联你我他”知识产权日主题活动。针对商标侵权愈演愈烈现状,法官提醒,防止商标侵权,企业要趁早申请注册商标。
我省法院去年共审理商标权纠纷案件5179件,约占知识产权案件总量的31%。活动中,“大脸鸡排”品牌创始人张立刚现场分享了他的企业维权故事。从在江苏路30号开设第一家“大脸鸡排”门店到如今在全国拥有近800家连锁门店,张立刚花了10年时间。一边是“大脸鸡排”名气越来越大,一边却是市场上“李鬼”不断涌现。张立刚先是花重金买回了被别人注册的“大脸鸡排”商标,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维权,先后提起商标侵权纠纷案件600余起。
如何加强品牌保护?南京知识产权法庭法官柯胥宁从法律角度向正在自己创业以及打算创业的人提出建议:在发展之初就要加强品牌意识,规划品牌战略,及时申请注册,避免恶意抢注。他也告诫,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在商标申请以及实际使用过程中,都应当坚持原创,拒绝山寨,“傍名牌”“搭便车”的侥幸心理千万要不得。 本报记者 顾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