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和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11月22日-24日,新华日报与长江经济带11省(市)省级党报及黄河流域部分省级党报代表一道,联合启动“大江奔流携手共进 主战场 主动脉 主力军——长江经济带省级党报首次联合考察采访”活动。采访团围绕“最美岸线行、保护滨江行、最美江湾行、绿色园区行”四条主题线,踏访南京、南通、常州和张家港四地,切身感受大江巨变。本报记者一路随同,采访江苏从“靠江吃江”到“靠江护江”的故事。
最美岸线行——
扬子江畔,渚清沙白鸟飞回
驻足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滨江广场,一江春水静静东流,不远处,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宛如一颗“绿宝石”熠熠生辉。这里是南京打造最美长江岸线的起始段。
滨江广场所在地,以前散乱分布着大小企业10家。72岁的附近居民汤成秀说,记忆中的滨江建材厂、陈塘造船厂,现在成了绿色生态带,滨江美景让她心旷神怡。近年来,南京江宁区对沿江19.08公里的生态环境系统修复,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52家、8.5万平方米。
“绿水青山正在转化为金山银山。”江宁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樊向前说,生态修复已经成为江宁滨江最耀眼的“名片”,良好的生态推动了区域的招商引资工作。
从江宁滨江到燕子矶,采访团乘船而下,沿江水清岸绿。南京市栖霞区委书记黎辉介绍,燕子矶新城片总面积18.81平方公里,在高峰时期,这里曾有各类企业404家,其中小化工、电力、橡胶等企业100多家,成为南京的一大污染源。为破解“化工围江”困局,栖霞区通过“关停并转”综合施策,累计投入150多亿元,全面完成404家企业关停、搬迁、拆除工作。此后,栖霞区又投入约8亿元,完成南京化工厂、钟山化工厂等43家企业、约3500亩土壤及地下水的场地调查、综合治理。现在,燕子矶地区已被列入我省“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
保护滨江行——
沧桑巨变,让人流连忘返
11月23日,采访团来到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
狼山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管理办公室主任成宾介绍,五山及沿江地区共有岸线14公里,是长江南通段重要的生态腹地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水源地。这里的江边一度密布着码头和工厂,使南通“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2016年年底以来,南通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统筹推进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几年间,腾出修复岸线5.5公里,建成军山绿野、龙爪岩滨江风光带等一批生态景观,新增森林面积约6平方公里,将五山及沿江地区打造成了“城市客厅”。
“南通城的水系与长江贯通,守护好一江清水,我们都是责任人。”南通市水利局副局长蔡莉告诉记者,南通的水系治理采取系统化治理模式,原来中心城区的78条河道中,有18条是黑臭水体,还有44条是断头河,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将所有断头河全部疏通,现在,南通主城区的水质基本保持在Ⅲ类水。
最美江湾行——
四个“最美”,打造江海第一湾
张家港依江而建,因江而兴,但随着港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人水争地矛盾突出,12公里长的张家港湾,生产岸线达9公里,生态亮起了红灯。
去年起,张家港投资37.6亿元,实施“五大整治提升工程”,将9公里生产岸线全面调整为生态岸线。原本遍布码头、工厂的江岸,如今已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地毯”,张家港湾成为市民亲近长江的好地方。通过生态提升,张家港湾形成最美江滩、最美江堤、最美江村、最美江湾等4个“最美”特色。
张家港市发改委副主任徐道娟介绍,近年来,张家港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十大板块提标、百里岸线还绿、千企腾挪扩容、万顷良田保护),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重点在张家港湾、双山岛等区域,加快实施产业腾挪,复原生态自然循环,让长江沿岸“长”出美丽新内涵。去年,长江沿岸完成植绿复绿2162亩,自然湿地保护率维持在61.1%。
绿色园区行——
生态回归,无边光景一时新
24日,采访团来到常州滨江化工园区内的一栋黄白相间的办公楼前,如果不是工作人员介绍,记者很难将这里与长江大保护展示馆联系到一起。
“常州长江大保护展示馆是在原来的常隆化工行政楼旧址上改建而来。”工作人员介绍,常隆化工拆除前厂房林立,如今仅保留了这幢行政楼,其余地块都已基本复绿。
沿滨江前行,记者发现,从过去两岸烟囱耸入云,到无边光景一时新,常州让生产岸线回归生态岸线。目前,长江常州段生态岸线占比高达80.6%,位列全省第一。
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北区委书记周斌介绍,常州按照长江大保护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快化工企业腾退速度,2016年以来,滨江化工园区累计关停化工企业77家。预计今年底化工企业数目将压缩至41家,而明年年底将压缩至30家。在加快落后产能腾退的同时,常州也在积极谋划新的高质量项目。
许海燕 赵 冉 胡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