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今日江苏
有序防控下,满满年味浓浓温情
春运首日记者探访机场高铁汽车站
来源:新华日报   2022-01-18 08:24:00
1月17日,2022年春运正式拉开序幕。新春将至,有人选择就地过年,也有人踏上返乡之旅。

1月17日,2022年春运正式拉开序幕。新春将至,有人选择就地过年,也有人踏上返乡之旅。记者分别到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探访发现,旅客进出有序,各场站疫情防控措施严密,全力保障旅客平安出行;暖心姜茶、新春福袋,服务举措温馨,用浓浓年味和满满温情,让旅客归家的旅途更顺畅、归乡的脚步更从容。

禄口机场: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他人

“请大家提前打开健康码,测量体温,配合检查,保持一米距离。”17日8点,记者乘坐南京地铁S1号线到达南京禄口机场,顺着扶梯到达T1航站楼,一路上,“进入航站楼请出示苏康码”的大型公示牌随处可见。经过“一人一码”和防爆检查后,记者来到航站楼出发大厅,大厅内秩序井然,旅客四处分散,一律佩戴口罩。

在值机柜台旁边,一个白底写字板上醒目写着“请前往北京、沈阳、哈尔滨、伊宁、长沙、大庆、西安、三亚、海口的旅客提前准备48小时内核酸证明”,并对前往中高风险涉疫地区的旅客,明示相关政策。

4只大箱子,几个背包,高高地堆在手推车上,这些是高艳梅一家四口出行的装备。今年65岁的高艳梅和丈夫前些年在海南买了房子,从此每年春节,一家人都会选择去海南度假。“前天晚上,我们在医院做了核酸证明,今天还准备了酒精湿巾和N95口罩。”高艳梅捏紧了口罩说,“南京和万宁都很安全,我们没有心理负担,但是,路上还是会做好防护,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他人。”

“相对于不能回家的人,我们是幸运的。”来自贵州的王尧荣和3位老乡取了登机牌,托运完行李后,正走向安检口,“我们都是贵阳老乡,一起在南京的工地打工,在工地顺利完成最后任务,终于能回家了。”

“我和家人权衡了很久,最终决定节前到学校去。”在墨尔本读大二的冯宇轩已在家里上了一年半的网课,“受疫情影响,一直在家上了很久网课。”冯宇轩无奈地说,“从出家门到机场,我一路上防控做得很严密,出门在外,怎样保护自己,我有经验了。”

8点20分,刚刚下飞机的王雨和妻子在出站口等待,激动且焦急:“我弟弟马上就来接我们回家啦。”王雨和妻子在西宁开了家饭馆,打拼已有10多年,父母和女儿都在马鞍山老家,过年才能回一次家。“孩子今年上一年级了,现在肯定在家里盼着我们回家。”王雨说。

南京南站:从严从紧落实疫情防控要求

“请旅客保持一米安全距离,并出示身份证和苏康码,有序排队。”10点半,记者来到铁路南京南站南广场,广场外扩音喇叭循环播放着旅客注意事项。进站口的玻璃幕墙上贴了多个包括“正确佩戴口罩”在内的指示牌。5个进站口保留两条通道,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逐一查验旅客身份证、苏康码,对旅客个人信息进行认真核实确认。

候车室内,是一派喜庆、祥和的氛围。南京南站开展的“福至运来、情满旅途”——江苏省千名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活动,在候车室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提前送上新春祝福。“拿到书法家写的‘福’字,回家之路很温馨。”一位旅客说。

“第一次来南京,竟然是中转。”在新疆从事棉花生产工作的贺青慧和丈夫从新疆奎屯出发,于17日早晨到达南京,并在南京南站买了高铁票前往安庆老家。“公公婆婆都在老家,这两年受疫情影响,我们难得回来,这次能够顺利返乡,我们非常珍惜,必须严格注意疫情防控。”贺青慧说。

在东南大学读大四的王健沣是徐州人,去年春节受疫情影响,家里人开车来南京接他回家,今年考虑到国内防控做得好,就决定自己乘高铁回家。“我两个小时就可以到徐州了,其间我会认真做好防护,不摘口罩,少和外人接触。”

“2022年春运铁路南京站预计共发送旅客512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增加32.8%。2022年春运客流由基本客流、探亲客流、务工流和学生流为主,且呈现出‘摊平拉长’的平缓态势。”铁路南京站南京南车间党总支书记祖韬介绍,春运期间,车站从严从紧落实乘车全流程疫情防控要求,采取包括各类闸机和安检仪在内的设备和环境每两小时动态消杀消毒,强化客流组织,按规定做好旅客进站测温验码等工作,引导旅客有序进站、分散候车;列车将预留隔离席位,停止餐车堂食服务,改为送餐至车厢座位。一旦发现涉疫旅客,将及时移交地方防控部门,科学有序做好处置工作。同时,在候车区增派人手,设立防疫督导员,对个别不规范佩戴口罩的旅客进行提醒。

南京客运汽车站:不会出现集中大客流

下午1点多,记者来到南京汽车客运南站售票大厅,看见前来乘车的旅客已准备好实时健康码。为帮助特殊原因无法亮码的乘客,在进站左手边,设有“无健康码登记处(60岁以上人员)”。桌子上贴着可调取旅客行程的二维码和小程序码,还有工作人员为无健康码旅客进行申报登记。

“出示车票就可以免费领一个福袋!”记者在候车大厅看到车站工作人员正为旅客们准备装有春联、福字、窗花的新春福袋,让回家过年的旅客提前感受到年味,汽车客运站还给旅客准备了“暖心姜茶”。

在自助取票机前,刚从南京溧水赶来的姚春生走进取票队伍。在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读大四的他,虽然老家在泰州,距离南京不远,但已有半年没有回家。他告诉记者,本打算回家前去无锡玩几天,但妈妈一直打电话催促他早点回家。“来到客运站发现大家防范意识很强,刚才还看到有戴双层口罩的赶路人。”

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外出打工是很多人的选择。孙成龙就是其中一员。他常年在南京御品周庄饭店做保安,只能与爱人分居两地。“准备今年过完年在老家连云港找一份工作,虽然这边一个月工资4000多元,抵得上老家两个月收入,但还是想回家陪陪老伴。”为了能够平安到家,孙成龙提前做了核酸检测,他说,无论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口罩一定要戴好,而且要多备几个。

受省内多条铁路线开通、学生客流在春运前启动以及疫情影响,预计今年春运期间南京各汽车站客流平稳,不会出现集中大客流现象。南京公路客运站务有限公司运营部主任嵇娟介绍,春运期间,将密切关注铁路部门班次动态、客流变化,及时增开铁路紧缺班线,尽力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同时,密切关注假日运输期间售票动态,研判假日运输需求,迅速准确掌握客流变化,动态调整班次。站务公司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请广大旅客密切关注往返地区的疫情等级变化,如出入中风险地区,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入站。

本报记者 梅剑飞 朱璇 田墨池

标签:旅客;口罩;春运

责任编辑:张理

玩偶;消费;海外订单
一些传统服装企业加速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娃衣”生产企业也迎来大量海外订单。
照相馆;南京大屠杀;影片
这部融合珍贵史料与艺术表现的影片,以其震撼人心的真实影像,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将这段被西方长期忽视的历史重新带入全球视野。
科普;健康知识;血脂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讲得深入人心。
画作;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展览通过338幅人物画作,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和抗争精神。
江苏省;港澳台青年;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heritag;innov;digit
当下,遗产的活化、创新与传承,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留学预警;教育部;安全风险
近期,菲律宾治安不靖,针对中国公民犯罪多发。
长江隧道;扩建工程;太仓
“江海号”盾构机新近组装完成的隧道管片,毫米级误差,滴水不漏,外国友人很是感慨,忍不住上手触摸。
大运河;江苏;比利时
当天,“千年运河水韵江苏”专题展览精彩亮相,此外,一系列精彩活动还将相继在比利时、克罗地亚举行。
航站楼;淮安;涟水
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淮安涟水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房屋建筑总承包项目正式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