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畅通链接 共创繁荣”为主题的东盟-中日韩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论坛暨东亚企业家太湖论坛在江苏省苏州市如期举行。今年正值RCEP生效的第一年,RCEP有助于产业链、供应链关系变得更加稳固,因为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税进一步下调且与各类贸易相关的规定也变得更加简化。其实,特定国家之间缔结贸易协定的宗旨就在于此。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能将贸易协定作为对外的壁垒,一门心思增加内部交易。我们要追求的是,如何利用RCEP使链接变得更加畅通,共同创造更加繁荣的世界。
最近一段时间,有些国家以安保为由提出产业链、供应链应当只建立在相互友好且可信赖国家之间,引发了担忧。按照此等逻辑,我们必然要将关系相对疏远的国家排除在(经济)体系之外。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贸易排斥行为很多时候等同于政治、军事行为。二战之前的大多数战争,其背后逻辑就是贸易纠纷。但世贸组织及其前身GATT成立后,至今尚未发生过由贸易争端直接引发的战争。因为大家的贸易行为有据可循,且对参与范围也不再粗暴设限。正是依托了全球性的自贸体系,包括韩国、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即使可能在政治、社会、文化上有着差异,但确实享受到更多机遇。而错综复杂且日益紧密的贸易关系让很多国家在非经济领域也迎来了稳定与发展。当下的国际贸易早已发展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既是自由贸易体制下的成果,也是国际局势和平稳定的基础。而最近出现的,仅仅要在关系紧密的几个国家之间建立起小圈子的贸易体系,且将特定国家从体系排除在外的企图本身就是在否认自由贸易的成果。如果在落实刚生效不久的RCEP时也依循上述方向落实,那对此等逻辑来说无疑是有了强有力的“支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RCEP应当进一步观审市场规模及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多样性与发展程度,并探索出更加有效的运用模式,切实成为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且互惠互利的自贸协定。
很多时候,在地理及历史文化方面背景相似的国家间共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象更为常见。但RCEP是融合了不同文化、种族、语言的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国际组合。伴随着贸易次数的不断增加,各国之间的信赖也不断积累,并进一步发展成为关系融洽的金融及投资伙伴。简单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外国商品可以激发对该国的好奇与好感,从而缩短彼此心灵间的距离,这就是通过贸易从了解走向理解的过程。因此本次出席太湖论坛的各企业家应时刻铭记,自己新结交的贸易对象并不单单是潜在的利益供给,更有可能是共同担负起两国间友好桥梁使命的伙伴,当与之拿出诚意,真正做到合作共赢。我们常说合作带来机遇,在当下的全球化环境下,我们都在努力通过贸易行为来提升自己在供应链所处的地位。现在的绝大多数商品都是通过全球性分工组装而成的“集大成”商品,这种角色分配在供应链中很容易变成某种固化模式。回顾过去,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最开始在国际供应链体系中承担更多的是提供劳动力与原材料的、较为初始阶段的任务。但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一步步走到了现今的位置。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如果没有国际自由贸易体系,单单通过自身努力是无法取得眼前成就的。所以,在RCEP的框架下我们应该帮助更多的、尚处于初始阶段的国家更好地运用国际贸易规则,真正把握住RCEP带来的时代机遇。
当下,新冠疫情对国际贸易造成阻碍,并大有被利用为影响贸易关系的政治手段之势头。因此,原先的国际供应链体系有可能被恶意利用为贫益贫、富益富的手段。在此环境下,RCEP更应担负起作为新出台的全球最大贸易体系的使命。而中国在人口、经济规模、贸易量等方面都具有最大的体量。本次太湖论坛可以帮助RCEP及各国更好地了解并认清当下的大环境,并成为我们大家就自身应担任的角色进行反思的契机。
大韩民国驻上海总领事 金胜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