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今日江苏
“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
来源:新华日报   2022-10-13 07:46:00
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

本报讯 (记者 杨频萍) 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课堂上,陈冬、刘洋展示了失重环境下液体显著的毛细效应。三根粗细不同的塑料管,同时放入装满水的培养皿,管内黄色液体不断上升至管顶,最细的管子液面上升较快。“实验展示了失重环境下液体显著的毛细效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李晋斌说,毛细效应是指液体在细管状物体内侧,由于内聚力与附着力的差异,克服地心引力上升的现象,管的内径越细,毛细效应越明显。相比地面实验,太空的实验没有重力束缚,其表面张力作用会更加明显,这也是液体能在太空中升至管顶的原因。生活中,大树根部的水分和养分便是从极细的毛细管向上输送到树梢,人类制造的航空器发动机燃料储箱、高空热管也利用了毛细效应。

在这堂课中,航天员还晒出了在太空种下的水稻和拟南芥,并进行“天地共播一粒种”对比。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孙博介绍,拟南芥在植物世界里类似动物实验中的“小白鼠”,生长周期短、基因组小,是“模式植物”的代表之一,“拟南芥是地球上最早被完全测序的植物,科学家对拟南芥的研究相对深入。通过对拟南芥的培育,人们可以了解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特点。”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采取天地互动方式,除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介绍植物种植研究项目外,3名航天员还演示了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

标签:

责任编辑:王逸男

玩偶;消费;海外订单
一些传统服装企业加速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娃衣”生产企业也迎来大量海外订单。
照相馆;南京大屠杀;影片
这部融合珍贵史料与艺术表现的影片,以其震撼人心的真实影像,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将这段被西方长期忽视的历史重新带入全球视野。
科普;健康知识;血脂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讲得深入人心。
画作;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展览通过338幅人物画作,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和抗争精神。
江苏省;港澳台青年;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heritag;innov;digit
当下,遗产的活化、创新与传承,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留学预警;教育部;安全风险
近期,菲律宾治安不靖,针对中国公民犯罪多发。
长江隧道;扩建工程;太仓
“江海号”盾构机新近组装完成的隧道管片,毫米级误差,滴水不漏,外国友人很是感慨,忍不住上手触摸。
大运河;江苏;比利时
当天,“千年运河水韵江苏”专题展览精彩亮相,此外,一系列精彩活动还将相继在比利时、克罗地亚举行。
航站楼;淮安;涟水
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淮安涟水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房屋建筑总承包项目正式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