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2024泰兴金秋经贸科技洽谈会举行,南京工业大学—泰兴产业学院启动联建。据了解,该产业学院由泰兴市政府、南京工业大学、泰兴经济开发区、泰兴市港口集团公司四方共建,着力围绕泰兴特色产业发展战略与前沿技术发展需求,充分整合高校创新端资源,打造集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技术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公共科研服务平台以及综合型产业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校长蒋军成表示,化工是南工大的王牌专业,化工产业恰恰是泰兴主导产业之一。当前,泰兴正在壮大新能源、新型食品、节能环保等产业规模,并优先发展合成生物、前沿新材料、新型储能、氢能、零碳负碳、第三代半导体等成长型未来产业,为承载南京工业大学的产业学院提供了产业支撑力。“产是才之基,才是产之魂。产业学院力图把南工大的优势学科与泰兴的特色产业黏合起来,催生化学反应,实现相融互促。”泰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俊表示,产业学院紧贴企业而建,企业足不出园就能对接技术需求,同时也能让南工大的学子们接受产业实训,既为泰兴的特色产业发展进行科创赋能,也可助力南工大师生就业创业。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高端人才的数量决定着一个地方产业发展的水平和潜力,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气质和发展能级。19家世界500强、全球化工50强投资企业在泰兴落户,培育了新浦化学、济川药业2个百亿级企业,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家,世界“单打冠军”产品23个,产业关联度达78%,精细化率达60%,近年来又落户延长中燃、药明康德等一批百亿级项目。面对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共建“一带一路”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以及上海都市圈扩容的难得机遇,泰兴持续做强人才磁场引力,以人才之“聚”激发创新之“活”,托举产业之“强”,从而在长三角城市群竞相发展中争得更多协同发展的机会,承接更多优势资源的溢出。
做强高端人才“引力场”,泰兴市立足“一产业一高端研发平台”,建成全国首家特医食品研究所、全省首家半导体陶瓷材料研究所、泰州年度唯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建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新型光电材料2个院士领衔平台,承接国家重大任务1项,组建攻关联合体4个,孵化企业5家,集聚各类高端科技人才超过200人。规划土地108亩、投资5亿元,建设“泰州唯一、全省首批”化工中试基地,打通创新成果从“研”向“产”最后一公里。目前,19栋单体建筑建成封顶、28个意向项目“跃跃欲试”。
在顶级人才加持下,泰兴市2023年引进青年人才7600余人,形成“最强大脑”顶天立地、“青春才智”铺天盖地的喜人景象。“123”特色产业全部建立对应的新型研发机构群,从“实验场”走向“应用场”,高端人才全程领跑。2023年,泰兴市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跻身中国创新百强县第29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省“双创”人才黄维洲领衔的新型OLED有机发光半导体材料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正式在泰兴投产,产量预计占据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在泰兴,未来将有更多产品实现从“按吨卖”到“按克卖”的蝶变升级。
秉持“人才指数”就是“发展指数” 的理念,泰兴市设立规模20亿元的双创引导基金与19.4亿元的产业基金,用于支持各类创新重点项目,特别是发展“院士经济”,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收获创新项目“葡萄串”。“围绕‘全域创新、全面转型’两大主题,泰兴正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持续迸发昂扬向上‘新活力’。”泰兴市市长刘文荣表示,锚定“逐鹿苏中勇当排头,跨江争雄奋力赶超”的目标定位,将沿着“向‘新’而兴、向‘江’而兴、向‘绿’而兴、向‘敢’而兴”的实践路径,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勇攀新高、再创佳绩。
如今,泰兴市形成高层次人才项目引进一个、带出一批、发展成链、集聚成群的良好势头,开辟出工程塑料、新型显示材料、电子新材料产业新的竞争赛道,呈现出“以产业带动人才集聚,以人才助推产业升级”的生动局面。金征宇、陈坚、庞国芳、谢明勇等18名院士集聚泰兴,领衔10个创新创业项目,集聚48名国家级人才,实现以产业集群催生人才集群,以人才集群引领产业集群,有力推动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 本报记者 周建平 赵晓勇 通讯员 徐路 李馨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