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晏培娟 艾培
通讯员 王璧瑢 潘蕾 李心蕾
2月14日,江苏柳工机械有限公司装配车间,工人们正在进行臂架式高空作业平台的零部件安装,工程车和AGV小车来回穿梭,而在企业的整机库里,一排排高空机械设备整装待发。作为镇江高新区制造业的主力军,2024年江苏柳工机械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双增长。“今年我们将继续投入智能制造生产线,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布局新赛道,推动区域制造业快速发展。”企业总经理李鹰说。
“在总量规模相对较小的前提下,镇江高新区要更加突出发展速度和亮点特色,抢抓跨越发展关键期,提升产业能级、用好科创资源,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跃上新台阶。”镇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顾小俊表示,将锚定“三区一高地”发展定位,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2024年,该区GDP增长6.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2.8%。
聚链成群,产业能级快速提升
2月17日,镇江哈汽重燃及核电装备制造项目现场,车辆穿梭、机械轰鸣,工人们铆足劲、绷紧弦加速建设,项目联合厂房主体钢结构已完成60%。作为省重大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成后哈电汽轮机(镇江)有限责任公司有望成为国内领先、行业一流的研发制造基地。
聚焦“强链延链补链”,加快推动产业链现代化。镇江高新区围绕镇江市“876”重点产业方向,大力推动产业链上延下拓,通过筛选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精准确定招商引资目标,协同链主企业开展联合招商、以商引商。2024年,该区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8个,总投资160.4亿元,其中10亿至30亿元项目6个、30亿元以上项目1个,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哈电储能项目一期竣工试产、二期厂房主体完工;鹰普高端液压装备项目竣工投产;动力船舶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入选首批江苏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名单……随着哈电集团南方基地、海工装备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地标”快速崛起、全面起势,镇江高新区已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局面。去年,该区的新能源船舶、储能电力装备、高端液压装备产业链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向“新”而行,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2月18日,镇江船厂为海外客户定制的15600DWT重载运输船进入最后的试验检测阶段,下个月即将交付。“为了满足客户在定位桩和自动尾门系统方面的要求,我们在材料强度、密封性能等方面下足了功夫。”镇江船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伟林介绍,经过40多年的深耕,企业在全回转拖船领域创下61项中国第一,拥有近百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船型。
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唱主角、挑大梁。作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的9个国家高新区之一,镇江高新区全面开展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围绕人才引进、技术合作、研发投入、资质认定等创新活动,共设定49个指标,将创新积分与扶持资金挂钩,实现积分直接兑换扶持资金。同时,围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智改数转、技改创新等9个方面,镇江高新区排定146家培育企业,一企一策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南京邮电大学研究院与矽佳测试合作研发国产高性能ATE测试机核心芯片,成功打破国外垄断;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攻克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电磁矫平技术;南师大创新发展研究院孵化的锐光凯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与英国卢瑟福国家实验室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目前,镇江高新区规上新型研发机构占比超40%,共孵化科技型企业30家,推动成果转移转化25项。2024年,该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3.6%。
助企解忧,打好服务“组合拳”
“高新区招商中心在春节假期就帮我们准备好了材料,还主动帮忙对接相关部门,让我们省心不少。”江苏岙普海洋装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德宏表示,作为新招引落户企业,得益于镇江高新区的悉心服务,节后复工以来,企业在资产购置、环评手续办理等方面进展迅速。
优化营商“软环境”,夯实发展“硬支撑”。镇江高新区聚焦产业链服务供应、供需对接,建立健全产业项目帮办代办联动服务机制,为企业从项目签约审批到建成投产提供“全程帮办”服务。同时,该区整合优化企业服务中心、项目办、招商中心三支服务力量,让企业足不出户享受一揽子服务。
镇江高新区在全市率先设立“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全面落实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领导挂钩服务重大项目、走访重点企业等机制,坚持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在一线,用“近悦远来”的环境激活市场“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