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read_image.jpeg
3_副本.jpg
江苏完成首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生物物种增至9266种
来源:新华日报   2025-08-30 09:13:00

8月28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2017年起,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以县域为单元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历经八年多时间,江苏已完成全省首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共记录生物物种9266种,其中,陆生维管植物2913种、陆生脊椎动物523种、陆生昆虫3216种、淡水水生生物2614种。

调查期间,近30种江苏新记录物种被相继发现,如苏州市吴中区发现毛脉槭、工业园区发现伞房花耳草,南通市经开区发现海边月见草,无锡宜兴市发现凹耳臭蛙,南京市玄武区发现蕈步甲、江宁区发现亚洲长翼蝠等,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选择在江苏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标志着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物种栖息生境不断恢复。

调查成果显示,我省珍稀濒危物种数量稳步增长,分布范围持续扩大。多个物种从局部扩散至更广区域,例如,溧阳市首次发现“植物熊猫”独花兰的野生种群,成为继句容市宝华山之后全省第二个分布点;“鸟中国宝”东方白鹳从扬州、宿迁、盐城等局部区域扩展至全省13个设区市。从空间分布来看,全省生物分布特征鲜明,空间格局结构清晰分明。宜溧山地、宁镇山脉、云台山区成为陆生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滨海与太湖湿地是陆生脊椎动物的重要栖息地,苏南水网及大运河沿线则为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生境,这些区域与江苏省重要生态空间高度重合,充分彰显了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的显著成效。

此次调查共系统记录、收集整理到62万条调查数据。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陆嘉昂介绍,接下来,将进一步研究分析重点物种的分布格局和演变规律,为新决策、新政策提供更精准的科学依据。

(记者 洪叶 姚政宇)

标签:

责任编辑:任虹

阅读推荐
wechat_2025-08-25_102046_647.png
一些传统服装企业加速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娃衣”生产企业也迎来大量海外订单。
W020250818526178034155_副本.png
这部融合珍贵史料与艺术表现的影片,以其震撼人心的真实影像,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将这段被西方长期忽视的历史重新带入全球视野。
96b85e4e-7315-41c1-9e54-5cfd85049818.png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讲得深入人心。
墙1(1)_副本.jpg
展览通过338幅人物画作,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和抗争精神。
wechat_2025-08-07_100918_780.png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本网策划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