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江蘇無錫經開區雪浪小鎮,架構精巧的現代建築中,釋放的數字能量不一般。大飛機製造:從手工裝配到數據裝配;動力設備:發動機有了數字雙胞胎;煤炭行業:從工人下井到數據下井;整車及零部件:中樞系統讓工廠成為整體……小鎮展廳內,一個個為工業賦能的智慧化案例說明,這裏已成為數據算力和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的「集散地」。
小鎮內孵化的第一家數字化公司、無錫雪浪數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由創始人王峰聯合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華勇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阿里雲創始人王堅旗下的雲棲創投基金等聯合成立,致力於打造基於數據與模型、工業知識的雪浪雲國家工業互聯網平台。無錫雪浪數制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姜其強介紹,目前雪浪數制擁有約300名科研人員,先後獲得4輪融資,為200多家客戶提供服務,在數字化服務及平台方面年收入近1億元(人民幣)。「過去四年多時間,我們從無錫出發,立足長三角,覆蓋了全國大部分頭部製造業企業,陸續承接和落地了幾百個項目。」姜其強說,長三角地區的客戶群最為密集,主要集中在高端裝備、航空航天等數字化要求和工業知識濃度高的行業。
「某國產大飛機,有400萬個零部件、20萬道工序,需要500名工人協同配合才能完成裝配。在2019年,我們去調研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個協同配合的生產過程需要6個月左右的時間。而通過我們對所有工藝進行數碼化編排,可以提升10%以上的裝配效率。現在,6個月的裝配時間已經縮短到4個月。後期,我們又把服務逐步從製造環節延伸到客服和試飛環節,為海量數據的處理提供底層支撐。」姜其強說。
他介紹,在江蘇本地,雪浪數制最早服務的是號稱「國之重器」的雙良集團。「雙良集團在全球有1萬多台環保裝備,售後運維工作非常繁重,他們在全球建立了自己的服務公司來保證裝備24小時不間斷為客戶服務。我們幫助他們把所有大型裝備的實時運轉數據採集到我們搭建的工業雲平台上,通過對雙良集團老專家、工程師的工業知識數字化轉型,形成數學模型,對採集到的數據進行全流程的分析和監控,實現對設備故障預測和各類風險的提前感知,取代了大量必須到現場對設備實時巡檢的售後運維人員。」
雪浪小鎮與杭州雲棲小鎮、上海海納小鎮為「姊妹小鎮」,不同於內地一般的特色小鎮,雪浪小鎮在建設之初即被賦予帶動長三角產業互聯網升級發展的重要使命,由江蘇省及無錫市主政官員「掛帥」。通過一年一度的製造業企業為主角的「雪浪大會」搭建橋樑、由眾多院士及互聯網專家組成的NGO組織雪浪工程院提供公共技術支撐,小鎮及周邊創新企業直接與產業界對接需求,量身定製服務。成立五年來,無錫雪浪小鎮已經連接起300多家工業互聯網方案提供商,服務區內外超過1000家企業,為長三角製造業與創新企業搭建互通創新合作平台。
在不久前舉辦的2022雪浪大會上,作為雪浪小鎮2.0升級版的核心支撐,雪浪算力中心正式啟用,首批超百家企業接入。未來,該中心將與籌建中的雲棲算力中心、海納算力中心共同打造長三角算力集群,構建「工廠大腦+城市大腦」融合新生態,助力長三角智能製造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記者 杜林 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