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叶耘
职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记者
从12岁离开宁波到外地求学,我人生大部分时候其实都是“在路上”,但“回家”一直是规定动作。后来留在南京工作,“在路上”的状态变少了,而“回家”却成了选择动作。
细算了下,工作10年,我在家里的时间大概不超过90天。这其中,有工作的原因,节假日值班;也有无法预料的原因,比如疫情影响。
在跟爸妈成为“网友”的这些年,我看着我妈从一个生病住院要让家里所有人瞒着我的“懂事”大人,变成逢节必问“回家吗”的“唠叨”老人。而我,也在这条“回家路上”逐渐变成一个不守信的人——答应爷爷会回家却没有见到他最后一面,答应奶奶陪陪她但每次都来去匆匆……
虽然时间和距离改变了我们,但好在家里的一切没有变,我妈的“嘴硬心软”也没有变。
有一年轮到除夕值班,跟家里报备到家时间,我让大家不要等我吃年夜饭了。我妈在电话里听到,直冲冲来一句“这么晚,等你我们要饿死了”,我说“是呀,到时候给我下一碗咸齑年糕汤就可以了”。确认了大家不会等我吃饭,我就安安心心工作了。结果晚上9点到家,开门一看,爸妈坐在沙发上看春晚,旁边一桌年夜饭齐齐整整,一筷子没动,还多了一份咸齑年糕汤。
说毫无触动那一定也是我“嘴硬”。听着电视机里春晚的声音、厨房里咕嘟咕嘟煮年粽的声音、桌子上杯盘推动的声音,爸妈碎碎地念“这个要吗”“那个吃一点”……觉得无比心安,脑中突然蹦出王安石的那一句“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世俗的烟火动人,大概就是因为有家人在,而有家人在,走得再远,也有归途。
今年再一次轮到过年值班,年初二的班,本来担心回不了家过年了,还好有同事仗义帮忙,让我可以早点回家。回家以后,我要先陪我奶奶坐坐,再跟我妈一起包个年粽,然后在家做一只四体不勤的“猪”,饭来张口等我爸投喂。新的一年,希望家人身体健康,彼此陪伴长长久久。
文字整理:中国江苏网·新江苏记者 任虹 海报制作:李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