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主题活动 > 家在运河边
冯亦同:一撇到隋唐,一捺通京杭,大写的“人”昂首东方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20-12-22 09:53:00
“大运河,一撇到隋唐,一捺通京杭。一个大写的人昂首阔步世界的东方……”2020紫金文化艺术节开幕前夕,新江苏对话大型合唱交响音乐会《大运河》词作者冯亦同,听他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

“大运河,一撇到隋唐,一捺通京杭。一个大写的人昂首阔步世界的东方……”2020紫金文化艺术节开幕前夕,新江苏对话大型合唱交响音乐会《大运河》词作者冯亦同,听他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

冯亦同展示其发表的诗歌

“当最后一个乐章‘大运之河’的主题歌响起,女高音唱到一撇一捺这一句,人声和乐器的融合,引发了共鸣,将情感推向了高潮。”冯亦同说。

谈起和大运河的故事,冯亦同向新江苏介绍了自己此前发表在《新华日报》上的一首名为《渡江桥下》的诗,大运河流过扬州,流过了美丽的渡江桥,他就住在桥下。“写《大运河》,我是作为一个‘大运河人’和大家讲这个故事。”

《大运河》彩排现场

2500多年来,大运河在维护国家统一、繁荣社会经济、促进文化交流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运河始终和人民的悲欢连接在一起,今天创作得以完成,是历史给予的一个机遇。”冯亦同说,“大运河是一棵大树,既是大动脉,又是繁荣世世代代的生命之树。”在歌词中,冯亦同写下了自己对大运河的理解。创作时,他曾试图寻找大运河的源头,但发现“运河是把所有的能够流到大运河沿线的水都集中起来,如果非要说有源头,那可能是劳动人民的铁锹,或是设计者下定决心和大自然‘要水’的想法,两三千年的历史在其中流淌。”

冯亦同今年80岁,大运河在他家乡宝应县这一段,从最北的黄浦到最南的界首,长度也正好是80里。两个“80”让这次创作具有特殊的意涵,“对我的生命而言意义太大了。”

“美哉!大运河;伟哉!大运河。四海情谊铺大道,中国精神铸脊梁——啊,一部流动的史诗,永远为蓝色星球歌唱!”《大运河》的结尾部分,冯亦同将诗歌献给了养育了人类的地球。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周永金

标签:

责任编辑:冯晓丹

扬州;巴西;东方白鹳
扬州“护线爱鸟”示范经验多次亮相国际舞台,赢得海外国家关注。
中草药;中医文化;中医药学
这不仅仅是一种医学体系,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过去与未来、人类与自然的桥梁。
新型城镇;城镇化;江苏省
对未来五年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了具体部署,提出了5大行动、1项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和24项具体举措。
电商;跨境;跨境电商
随着欧美年终购物季的到来,南京跨境电商出口持续升温。
威尔逊;南京大屠杀;鼓楼
南京大屠杀期间,在鼓楼医院工作的罗伯特·威尔逊医生是南京城内唯一的外科医生,周纪穆则担任他的助手,两人携手救助难民。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南京大屠杀历史;传承
见证两个“32”背后一个又一个家庭为传承这段历史记忆所做出的努力。
视频;南京大屠杀惨案;历史记忆
一幅长卷穿越时空,感受缅怀与纪念、记忆与和平的生生不息。
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2024年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十周年。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留学生
纪念碑前,在宁留学生神情肃穆,静立默哀,依次敬献手中白菊,以表缅怀之情。
南京大屠杀;传承;纪念馆
有这样一群人,接过铭记历史、捍卫真相的接力棒,传承着民族之殇、吾辈自强的记忆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