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HiJiangsu”外媒采访团走进苏州通安镇,探访小镇如何稳步迈进安民富民之路。

外媒采访团“打卡”通安镇
“通安镇大致分为三部分,东部是镇区,西部是万亩农田,南部是树山生态旅游村。”通安镇党政办科员王思介绍,城镇化建设、农业发展和旅游生态发展是通安镇三大发展方向,而为其输送源源人才的通安镇富民培训基地,不但“精心育花”,也让人才“满地开花”。
城镇化建设下,通安镇近10万人口中有6.4万动迁小区居民,农民失地失业问题明显。为促进农民再就业,2019年12月,通安镇富民培训基地正式开放,为居民提供企业用工调研、求职人员技能培训和双方对接上岗的链条式服务。
中式面点、茶艺、育婴、家政服务……富民培训基地开设30多项专业课程,对全镇失地农民和社区居民提供免费培训。“课程报名条件宽松,本地户口凡是缴纳灵活就业社保的,都可以免费报名。外地户口要先缴纳培训费,待考试通过后以补贴返还。”富民培训基地工作人员朱蕾介绍,“这就相当于基地搭建免费学习的平台,培训人员通过考试可以拿到各类、各级资格证书,不少还是国家级的,这能为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上增加重量级砝码。”

水稻种植培训班
培训中心3楼的一间教室里,水稻种植培训班第3次课正在进行。滕亮是其中一位学员,他说:“我承包了130多亩稻田,在经营上有很多困惑。课程为我们讲解国家政策、农机操作、施肥方法等等很实用的知识,干货很多,我受益匪浅。”滕亮去年因兴趣参加过家宴培训,不久前还参加了经营辅导课程。“富民培训基地不但‘富民’,也能满足我的兴趣爱好。技能满满,我走遍天下都不怕!”
依托树山村旅游资源开了两家农家乐的朱雅琴也曾受益于培训中心,业余时间她就来上课。朱雅琴表示,学会的茶艺、西餐制作技能都能用在农家乐经营上,菜品越来越丰富,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树山村生态旅游介绍现场
正是朱雅琴这样从培训中心里走出来“技多不压身”的人才,推动了树山生态旅游村的建设。云泉茶、白杨梅、翠冠梨,树山村高质量发展“树山三宝”品牌农业,并请规划师改造村内风貌。树山村以这些举措活化乡土遗产,讲好树山吴文化,激发了旅游活力。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童棹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