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翔宇郭明婧
过去一年,徐州的一系列惠企稳企安企政策持续发挥效力,经营主体如同雨后春笋般持续稳定增长。如今,146.9万家经营主体共同构成了徐州经济基本盘,如一条经济长河奔流不息,形成推动徐州经济不断前进的强大力量。
追本溯源,营商环境是这条经济长河的源头活水。从行政审批流程的大刀阔斧改革,实现高效便捷服务;到金融机构精准把脉,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再到税务部门贴心服务,绘就企业安心发展的温暖底色,徐州构筑起了“速度、精度、力度、温度”四位一体的营商环境矩阵。
速度:40分钟办结三项业务,“政务引擎”提速增效
1月22日下午3点,梁煊笛捧着一沓文件踏入鼓楼区行政审批大厅,在多个窗口间穿梭。
作为徐州迅捷会计服务有限公司的外勤会计,这次她肩负多项业务,给一家客户公司的员工开通社保和医保业务,给另一家新设立的公司领取营业执照,以及办理一家企业的合伙企业变更。
约40分钟后,三项业务统统办结。审批中心仿佛是一座高效运转的“政务引擎”,工作人员如同精密的齿轮,为每一位到访者解答疑惑、办理业务。
对于这个速度和效率,梁煊笛非常满意:“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办事大厅的,没想到这么快就全办好了!”
“审批流程精简后,效率大大提升。现在企业办理业务,很多事项是属于线上线下都可以操作的。”鼓楼区数据局审批改革与服务科科长蒋满介绍道,“如果有客户对网上程序、步骤有不明白的,可以来线下,我们工作人员会帮助操作。”
与过去动辄数日甚至更久相比,如今企业办理类似业务耗时大幅缩短。这得益于政务流程简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工作人员素养提升,背后体现出徐州精准把握企业需求。优化服务流程降低了企业时间和运营成本,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鼓楼区行政审批大厅的高效服务并非个例,而是徐州整体营商环境优化的一个生动切片。
在云龙区,“流动政务服务队”让企业不出园区就能开公司;在高新区,审批系统AI自动预审搭建起“无感智办”政务服务新场景;在泉山区,“泉城代办”服务不仅“全程代办”还“随时能办”;在贾汪区,“一刻钟服务圈”保障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高效办成一件事”……
对行政审批流程的重塑与优化,其实是对企业和群众需求的深度洞察与尊重。是效率的提升,也是服务理念的升级,从“被动等待”转变为“主动出击”,从“按部就班”迈向“创新突破” 。
在全市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也为徐州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精度:1000万元“金融活水”润泽企业成长
在江苏宁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奏响了发展的乐章。
生产线上,原材料源源不断输送,经过一系列自动化加工流程,被制作成一个个精细的零部件。这些螺栓、螺母将奔赴全国各地,成为江淮、比亚迪、长城等知名品牌车辆的零部件。
“去年,我们公司的销售额达到近3亿元。”江苏宁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金辉介绍。
这惊人的销售额,得益于一笔1000万元的小额贷款。
“之前刚进入投产阶段时,我们存在资金需求,工商银行睢宁支行得知后,很快联系了我们。”金辉回忆道,工商银行睢宁支行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向他们提供了1000万元的小微贷信贷资金支持。
这笔贷款就像一场及时雨,助力江苏宁欣顺利推进生产线提效升级,拓宽了公司的低成本融资渠道,提升了公司的研发与创新能力。
“现在我们车间日均生产螺母超过100吨。”金辉的话语里满是干劲。
江苏宁欣的蓬勃发展,是徐州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产融合作的生动缩影。作为全国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徐州在金融生态优化方面持续发力,不仅为个别企业解了燃眉之急,更通过完善金融体系,为全市企业提供坚实支撑。
“政银企”对接常态化,架起了精准服务的桥梁。多场“银企对接会”有效打破信息壁垒,为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与此同时,一系列创新金融产品活跃在徐州市场:“徐科中银贷”重点支持小微科企和“硬科技”企业;“苏服贷”为服务业小微企业降低融资门槛;“苏岗贷”则倾向于稳岗效果好的民营企业。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徐州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16%,众多小微企业借此东风,在市场浪潮中稳健前行。“金融活水”的润泽,正助力徐州企业茁壮成长,为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力度:80 亿减税降费退税,税务春风拂动发展新程
“税惠‘春风’在加速创新的道路上‘推’了我们一把,让我们不断增强创新投入的信心。”提到税费服务在企业推进技术革新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江苏鑫华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许继海坦言。
各项税费服务缓解了鑫华作为半导体产业用电子级多晶硅生产推进创新,在高研发投入下的资金压力。
过去一年,徐州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减税降费退税超80亿元。
为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徐州税务部门内外结合、多点发力,将包括重点企业、专精特新民营中小企业、新办企业等出口企业纳入出口退税“白名单”,分类精准实施7项服务举措,助推各县区局发挥属地优势打出服务“组合拳”。目前,全市出口退税“白名单”企业扩围至42家,退税额占全市比重约64%。
徐州税务部门始终聚焦企业在出口退税方面的涉税需求,针对不同类型企业,以“套餐式”精准推送税费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在发展道路上不断壮大。
2024年起,徐州市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在合规前提下,大幅精简跨境电商企业出口退税申报资料,从5类减至2类,还设立“一件事”业务团队与工作专窗,提供 “一站式”精准对接服务。此外,通过集中受理、分类解答企业疑问,压缩办税时长、升级办税体验,让企业告别多部门奔波,切实提升便利度与获得感。
“全市出口退税正常业务办理时长相比以往缩短57%,如今平均1个工作日左右即可完成。”徐州市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副局长周良才介绍。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留抵退税、出口退税、重点人群退税补贴等一系列减税降费退税政策的精准实施,为企业卸下负担、轻装上阵,有效激活经营主体活力,构建了更具吸引力与竞争力的营商环境,为徐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温度:“一企一档”贴心服务,暖企行动激发活力
“这是针对楼宇企业建立的‘一企一档’,方便对企业入驻、经营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动态管理。”泉山区王陵街道楼宇专班工作人员一边翻阅着手上的“小册子”,一边介绍道。
这本“小册子”上,详细记录着楼宇内企业的基本情况、上下游产业链、运营诉求等各项信息。王陵街道的楼宇专班人员,经常带上这本“小册子”来到财富广场。
拜访企业、了解情况、收集问题,再和物业展开座谈,商讨下一步招商计划……一层楼一层楼地跑、一扇门一扇门地敲,这就是他们的日常工作。
走进位于财富广场B座一楼的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建国西路证券营业部,街道楼宇专班人员和公司负责人熟络地交谈起来。
“入驻一年来,你们经常来我们企业走访调研,了解需求、分析问题、讲解政策,感觉很温暖、很贴心。”公司负责人笑着说。
从春风化雨般的主动问需,到枝叶关情式的细致护航,无不彰显着徐州对企业的关爱与重视。
近日,徐州表彰了2024年度经济风云人物,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政企交融汇”“作风会客厅”品牌持续擦亮,畅通了民营企业诉求表达渠道;常态化开展“贴心交流、暖心服务、真心惠企”服务企业活动,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实现镇(街道)全覆盖,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23条”……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以周到贴心的服务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与活力。
徐州以延伸至毛细血管的服务触角,在营商沃土上织就一张温情脉脉的暖网,让“亲商暖企”的暖意顺着每一条政策脉络流淌。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从行政审批的高效便捷,到金融机构的雪中送炭,再到税务部门的精准服务,在徐州,速度、精度、力度与温度交织成动人旋律,奏响了营商环境优化的激昂乐章。
展望未来,徐州将持续深耕营商环境建设。到2025年,通过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施方案、完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等举措,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升办事效率;扩大金融支持范围,为更多企业注入发展“血液”;精准实施税收优惠政策,让政策红利精准落袋,为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徐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引更多“金凤凰”栖息彭城,共同绘就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