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青年群体的消费观念、行为模式以及消费趋势都在深刻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的发展。网络购物、知识付费、游戏经济热度高涨,青年作为主力军,如何引领数字消费新风尚?记者进行了采访。
网络购物形式新
“三、二、一,上链接!”晚上八点,“90后”白领张晓习惯性点开喜欢的主播的直播间,看看今天有哪些好物“上新”。
有着十年网购经验的张晓告诉记者,在直播间里能够看到主播介绍产品,直观又方便。“今年春节,家里贴的对联,给爸妈买的羽绒服、年货礼盒等都是在直播间里选购的。”
据统计,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达9.74亿人,其中青年是主力军,90后、00后网购使用率分别达95.1%、88.5%。
直播带货、短视频电商、即时零售……网络购物的新形式正在引领和创造青年消费新需求。
今年1月,徐州女孩小彭去四川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出发前用手机上的出行软件,从机票、酒店到景区门票、目的地租车逐个预订。“10分钟不到就全部搞定了。”小彭说。
这样的场景如今屡见不鲜。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5.48亿人,较2023年12月增加3935万人,占网民整体的49.5%。
互联网对文旅消费的提升不止于此。
“来徐州了,云龙山爬了,烧烤吃了……”当下,短视频平台上文旅相关内容频频刷屏,打造了一系列文旅IP热点。同时,互联网还催生了“citywalk”“露营经济”“夜经济”等新兴文旅消费场景,为文旅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身体不适时在外卖App上下单非处方药,节日到来时为亲朋好友挑选一束鲜花送花上门……作为一种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数字消费新模式,即时零售也正成为青年人的“心头好”。
数据显示,2024年,美团闪购平台卖出5亿份果切,鲜花、面膜、裙子、盲盒、游戏手柄等销量均有大幅增长,其中盲盒销量同比增长990%。
知识付费潜力大
“这个课程特别适合画画小白,我坚持跟着学习,用iPad绘画一年了。”27岁的段月在某视频网站上花费299元购买了一门“零基础iPad绘画入门”课程,包含了数十个录播教学视频,还可以加入班级社群,和老师、学员们相互切磋交流。
记者在该网站上看到,课程从语言学习和健身、摄影等兴趣生活,到考研考证、职场技能等多个领域,五花八门。每门课程一般会设置1—3节试听课,后续便要付费观看。
以网络为平台,将知识、教育服务作为商品进行交易,近年来,知识付费成为年轻人闲暇之余最热衷的学习方式之一。AI创作、视频剪辑、内容运营……年轻人可以轻松获取海量学习资源。
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808.8亿元,用户规模有望达到6.4亿人,其中青年人比例不低。
青年群体对知识付费的热衷,背后是对自我提升的强烈需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年轻人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新技能、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占据优势。
知识付费平台的崛起,也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新的机会。许多行业专家、学者和网红通过知识付费平台,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变现,形成了“知识变现”的新模式。
尽管知识付费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部分课程质量参差不齐,用户学习效果难以保证;此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持续吸引青年用户也成为平台需要解决的问题。
“未来,知识付费平台需要更加注重课程质量和用户体验。”一位行业专家表示,“通过引入更多优质内容、优化学习体验,才能赢得年轻人的长期青睐。”
游戏经济活力足
“这个皮肤好好看,就它了!”手游玩家赵小舟正在研究游戏中喜爱角色的最新款皮肤。
自2017年以来,赵小舟已经在各种游戏平台上购买了超过200款游戏,累计花费超万元。像赵小舟这样的玩家群体,正成为推动中国游戏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力量。
中国游戏产业年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游戏产业总收入达3200多亿元,其中我国自产自研的游戏收入2800亿元;玩家人数约6.7亿。
随着国产游戏质量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青睐本土作品。现象级大作《黑神话:悟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首款中国制作的3A游戏,它的销量已突破2800万份,更带动了国内主机游戏市场的迅猛增长。
游戏的火爆直接拉动了硬件消费。“自从《黑神话:悟空》发布后,我们店里的游戏设备销量直线上升。”徐州一家游戏设备专卖店老板李强告诉记者,“特别是PS5、高性能显卡和游戏主机,很多顾客都是冲着能流畅体验这款‘国民大作’而来。”
不仅仅是硬件销售,《黑神话:悟空》等热门游戏的成功也推动了相关衍生品市场的繁荣。
手办、周边服饰、主题展览等一系列IP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在年轻人对于游戏文化的追求越来越多元化,他们愿意为喜欢的角色买单,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巨大的商机。”手办店铺负责人许阁表示。
从硬件升级到IP衍生,青年玩家正以强劲的消费力与文化认同感,重塑游戏经济生态。政策扶持、技术革新与创意迸发的叠加效应下,中国游戏产业已步入全球化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