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通市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显著,从“雾霾灰”到“晴空蓝”,蓝天不再是南通的“稀客”“贵客”,而成为这座滨江临海城市的“常驻客”。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年10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在168个重点城市中,南通成为全国空气质量较好的前20个城市,位列第10;同时进入PM_2.5浓度较低的前20个城市,位列第8。截至11月23日,南通市PM_2.5年均浓度2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9%,优良天数比率85.1%、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
源头防控,步履不停攻坚不止
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南通市委、市政府紧盯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不动摇,把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顶层设计、源头治理和靶向治污,多次召开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推进会,研究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擦亮“南通蓝”亮丽名片。
每年年底,南通市生态环境局都会靠前谋划来年臭氧“夏病冬治”,明确来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全面开展VOCs污染治理、NOx综合治理等臭氧治理五大行动,2024年以来,积极开展低VOCs含量清洁原料源头替代,全市推进实施746个大气治理重点工程项目,完成180家铸造、水泥企业综合整治;综合运用提前淘汰补贴、区域限行、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持续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淘汰国三、国四排放标准柴油货车2867辆、国一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768辆,累计减排NOx、VOCs1603.1吨、2373.67吨,为全年空气质量改善夯实基础。
同时,建立污染应对联动机制,强化多污染物协同管控,实施重点区域污染源清单化管理,科学制定工业企业深度友好减排清单(臭氧1123家、颗粒物459家),推动加油站、储油库错峰作业,沿江罐区持续喷淋降温,多部门联动开展督查巡查,全力以赴压降污染高值。
创新“智”治,勠力同心保卫蓝天
“10月22日09∶45,在通州平潮镇西站大道周边,VOCs峰值浓度为4622.0μg/m^3,周边VOCs浓度约832.1μg/m^3,主要污染物浓度为二甲苯/乙苯4366.2μg/m^3,主导风向为西北风2级。”通州生态环境局接到指挥调度平台发出预警后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开展现场核查,检查发现某企业内部车间内有构件正在晾干(油漆未干),喷涂房未密闭,已立案查处。
南通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探索大气环境治理新方法、新路径,建立“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新模式,建成市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中心并实体化运行,构建市、县上下贯通、信息共享、反应迅速、指挥有力的一体化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体系,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向“智”理转变。全市113座大气环境监测站、1座大气监测超级站、6座VOCs组分站、583个大气网格微站等全部接入指挥调度平台,第一时间掌握重点区域、重点污染源的污染物浓度,特别是PM2.5、PM10、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一次污染物,每天发布高值网格数据,深化数据分析,针对高值区域、高值点源开展源头减排。今年以来,有效处置解决了约700件烟花爆竹燃放、工地扬尘污染、工业企业排放、秸秆露天焚烧等问题,推动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面推进餐饮油烟、扬尘污染智能化监管,建设市扬尘治理综合监管云平台、餐饮油烟监管平台,研究制定相关在线监测设备管理技术要求,推进在线监测设施规范建设和管理。持续优化平台数据分析功能,自动生成报警信息并推送至相关监管职能部门和市生态环境局,及时发现、处置疑似污染问题。借助网格化微站、走航车、无人机等先进科技设备,精准锁定污染来源,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六参数和激光雷达走航132次,出动无人机856架次,发现约300个扬尘问题,均已整改到位,1—10月全市降尘量1.5吨/月·平方公里、全省最优。
绿色惠企,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保卫蓝天,更保民生。南通市持续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多次组织开展中央、省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申报专题培训,鼓励、指导企业积极申请中央、省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024年以来助力全市24家涉VOCs治理企业成功申报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11亿元,申报数量全省最多。
此外,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清洁原料源头替代、VOCs综合治理阶梯式资金奖补方案,拨付首批奖补资金390万元。与南京银行南通分行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试点推出“蓝天贷”产品,金融机构提前介入对接大气治理项目工程资金需求,为40家企业授信4.97亿元,有效打通企业融资难的“最后一公里”,护航企业绿色转型。下一步,生态环境部门将持续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加大帮扶指导力度,让政策红利惠及更多优质企业,坚持绿色优先,以高品质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 通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