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努力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发布会“推进农业现代化”专场在南京举行。记者获悉,江苏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取得了明显进展:粮食总产连续9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淡水渔业产值连续31年位居全国第一;全省绿色食品5383个、有机农产品26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37个,总量规模全国第一。
据了解,近年来,江苏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四化同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粮食总产连续9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2022年更是创下了753.8亿斤的历史新高,今年江苏夏粮实现面积和总产双增,夏粮产量达281.42亿斤,同比增加1.36亿斤。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一直稳定在2000万亩和5600万吨左右,居全国第五位和第三位。猪肉自给率达70%。淡水渔业产值连续31年位居全国第一。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装备支撑。据介绍,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1.8%,超过全国平均近10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农业行业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52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82项。“十四五”以来培育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354个,18个水稻品种列入农业农村部“超级稻”品种名录、占全国1/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超过全国平均10个百分点,设施农业、林果业、畜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总体机械化率达到62%,超过全国平均20个百分点。
乡村产业加快发展。目前,10亿元以上县域特色产业199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1个,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个、农业产业强镇71个。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746家,营业收入1.25万亿元。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59家,入驻企业1517家。预制菜相关企业超过5800家,17家企业入选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乡村休闲农业、农产品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增幅连续多年保持在10%以上。上半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661亿元,乡村休闲农业综合收入605亿元,同比分别增12.2%、31.4%。全省绿色食品5383个、有机农产品26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37个,总量规模全国第一。
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按时完成,昆山等6个县(市、区)入选全国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建成统一联网、省市县镇四级联动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率先启动省级农村改革试验,获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5个、数量全国第一。全省现有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63家,其中国家级98家、全国第三。全省纳入名录管理的家庭农场16.8万家,农民合作社5.3万家,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6.8万个。拥有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4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6个等一大批“国”字号发展载体,建设省级农业现代化先行区15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73个。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2022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86元,十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率8.63%。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1: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今年以来,农民收入增幅继续保持高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乡村环境面貌加快改善,今年以来,推动各地加快66.3万户改厕和1066个整村推进项目实施,建成196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2020年起开展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三年累计开工建设重大项目3582个,撬动社会资本投入3455亿元,今年以来,全省已开工建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936个。出台“财政金融支农16条”推动财政、金融协同组合发力支持农业农村,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涉农贷款余额5.73万亿元,同比增长18.2%。
下一步,江苏将启动实施农业高质量发展“四个一”建设工程(1000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000个新型主体领头雁、100个农产品和农业服务业品牌名牌、100个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载体平台),明确到2025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更加稳定安全,乡村产业发展更加高质高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更加充分广泛,农业物质装备支撑更加凸显优势,农村改革创新更加充满活力,农民增收渠道更加稳定多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更加有力有效。到2030年,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展望2035年,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基本同步,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基本健全,农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更高、走在前列。(沈洁 许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