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乘东风,苏州大有可为!
来源:苏州发布   2023-08-16 14:31:00

8月16日上午,江苏省召开“努力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第六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金晓虎介绍了苏州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情况。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苏州持续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区域高水平、高质量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摄影:高志欣

近年来,苏州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促进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开展了四方面工作。

更高水平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苏州持续推动与上海对接融合、协同发展,持续放大“沪苏同城”效应。

一是重点领域合作协同加力

加快建设上海—苏州科技集群。学习借鉴临港片区制度创新经验做法,用好中新、中日、中德、中荷、海峡两岸等平台。推进沪苏港口合作,推动苏州港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

主动对接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深化跨区域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联动上海办好“五五购物节”。

二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建设亮点纷呈

聚焦“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大科创”核心功能,组织实施《苏州行动计划》,打造苏州北站与上海虹桥复合枢纽,共同参与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建设,拓展智慧交通应用场景,“虹桥品汇苏州港”等进博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

布局虹桥—相城沪苏合作商务会展区,建设上海虹桥苏州(相城)数字经济创新产业园。

三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

突出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探索推出112项制度创新成果,国内首部跨行政区国土空间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国内首个跨省域高新区在示范区揭牌成立,省际边界联合河(湖)长制治水经验入选《新时代治国理政案例精选(2021)》。

更深层次融入三省一市城市合作

城市间交流合作更密切,各领域合作成效加快凸显。

一是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加快建设

深度参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等建设,苏州实验室、“一区两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加快建设。参与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编制实施,苏州被纳入共建世界级城市群和世界级高端制造集群体系。

大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协同长三角8个城市13个车联网示范区率先启动应用测试互联互通。中新苏滁产业园、中新嘉善产业园、苏阜产业园区有序建设。

二是民生服务共享更加便捷

沪宁沿江高铁全线铺轨贯通,通苏嘉甬、沪苏湖等铁路项目加快实施,轨道交通11号线与上海地铁11号线实现无缝对接;康力大道等跨区域道路建成通车。

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正式启用,上海世外等合作办学项目落地,深化与上海中山、华山、瑞金等医院合作。

民生服务

三是生态环境联保共治持续加强

太浦河“沪湖蓝带”计划稳步实施,水质达到Ⅱ类。吴淞江(江苏段)整治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元荡生态修复和岸线贯通工程有序推进。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扎实推进。

更大力度服务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苏州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全力做好区域互补、南北联动、跨江融合大文章。

一是苏锡常都市圈加速融合

落实好苏锡常都市圈发展行动方案和苏锡合作协议,苏锡太湖通道、望虞河整治等六大先导工程加快推进。

统筹推进漕湖—鹅真荡“双湖生态客厅”和漕湖北岸综合开发,积极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

二是南北合作共建成效显著

先后与宿迁、连云港、淮安、盐城、泰州共建工业园,苏宿工业园区在全省南北共建园区考核中荣膺“十二连冠”,获评国字号荣誉6项、省字号荣誉40余项。

三是跨江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开通运营,张靖皋长江大桥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海太过江通道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苏锡通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

更优品质推进市域统筹发展

苏州以“空间缝合”为抓手,实现产业空间重构、创新资源重组、城市品质重塑,积极推进太湖新城建设、苏相合作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东区)、中新昆承湖园区、昆太协同发展、科技产业园等市域合作园区加快建设。

市域合作

2022年末,苏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2.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95万元、4.38万元,分别增长3.4%、5.5%,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

摄影:陈铭

接下来,苏州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着力突出五个方面。

一是着力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

以苏州实验室、“一区两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为引领,深度参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推进“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建设走深走实。积极参与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围绕25个细分产业领域加快布局基础研究创新体系。

二是着力加快重大示范性项目建设。

以项目化带动长三角一体化,高效推进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推动苏州高铁北站与上海虹桥站合力建设“大虹桥”复合型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推动苏州港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继续加大重点领域、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力度,打造更多具有区域辐射功能的总部项目。

三是着力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加强太湖、淀山湖等跨界河湖治理,推动生态空间共同保护、环境协同监管。持续推进新一轮环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环太湖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参与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排污权交易制度,推进跨省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四是着力打造幸福宜居家园。

强化市域统筹,促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两项试点”。深化完善南北挂钩合作机制,大力度推进“1+5”共建园区联动发展,打造苏南苏北共同富裕的现实样板。

五是着力探索一体化体制机制。

强化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探索,加强都市圈协同联动,探索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等毗邻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新模式。继续深化苏州-阜阳结对合作。

借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东风,苏州正以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促进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

加油苏州!未来更好!

标签:摄影;苏州;区域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eee9fe5973607a04ee89b53d63e6ebba.jpg
对具有紧急、人道情形,来不及在我驻外签证机关办妥来华签证的外国人,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受理本市邀请单位为计划来华的外国人提出口岸签证预申请。
c8d98bc44f594f7fb5791a7f2cd686c4.png
近日,南京本土企业焦点科技旗下跨境电商平台中国制造网现身世界知名行业大展“法国巴黎国际工程机械展”。
要闻.jpg
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以正确义利观为价值导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开展国际发展合作,为全球发展注入中国力量。
微信截图_20240428172723_副本.png
4月28日,我国首个“交改直”输电工程——扬州至镇江±2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正式竣工投运。
本网策划
主视觉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