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努力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积极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专场新闻发布会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2023-07-11 17:52:00


赵金松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系统反映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担当新作为,省委省政府新闻发布平台组织举办“努力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系列发布的第二场——积极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专场。

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省发改委副主任林康,省工信厅副厅长李锋,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王存,省文旅厅副厅长钱宁,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霍慧萍,徐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先正,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我省贯彻总书记对江苏“四个走在前”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全面实现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等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省发改委副主任林康介绍江苏持续释放稳经济政策效应,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情况。

林康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2020年,总书记视察江苏,要求江苏“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江苏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沿阵地,有条件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支撑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明确要求江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上周,总书记再次到江苏考察,强调江苏“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并要求江苏继续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总书记的要求一以贯之、内涵深刻,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今年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紧紧扭住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个牛鼻子,出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强化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动力支撑。一是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出台支持苏州实验室建设的13条服务保障措施,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国内首款内生安全200G DPU芯片”等3项重大科技成果、建立业界首个6G综合实验室,第二批14家在苏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全部通过。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原始创新,完善“揭榜挂帅”机制,南京大学谭海仁团队研发的全钙钛矿叠层电池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东南大学崔铁军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微波段现场可编程衍射神经网络人工智能计算机原型,南大光电ArF光刻胶打破国外垄断。三是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6.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取得科技部入库登记,新增37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居全国首位,上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750亿元、增长10%左右。

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发布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一是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办好“苏新消费”四季主题购物节,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4%。启动2023“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文旅消费推广季,上半年接待境内外游客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98.3%、83.5%。二是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出台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实施意见,133个计划新开工省重大项目开工率超过88%,在建项目投资完成率64%,1-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321个,涉及总投资逾1.7万亿元。三是着力打造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京沪高速公路新沂至江都段扩建工程建成通车,南京上元门铁路过江通道开工建设,6月份高速公路日均货车流量同比增长1.1%,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扎实推进。

三、厚植实体经济优势。出台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方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夯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一是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入库企业1.6万家。二是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出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实施方案,打造“51010”产业集群体系,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1.1%、49.2%(一季度数据,此数据按季发布)。三是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支持1.5万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上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开票销售增长5.7%、高于工业开票2.7个百分点。推进“双千兆”网络建设,新建5G基站3.2万座、累计达到21.9万座。

四、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扎实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在发展中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是深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出台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计划实施办法,启动首批15个项目,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水乡客厅重大标志性项目方厅水院正式开工建设。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长江生态岸线占比提高到64.1%。深化“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1-5月对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8.9%。二是高水平建设“1+3”重点功能区。加快打通行政区—经济区—功能区的发展路径,开展“1+3”重点功能区实施进展评估。研究制定南京特大城市、苏州准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升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能级。深化推进南北结对帮扶合作,启动实施191个帮扶项目。三是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在都市圈框架下谋划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地区和农村协同发展道路,印发实施南京都市圈建设省际、省内重点合作任务、苏锡常都市圈重大事项推进清单。出台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行动方案,新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5个。赋能支持宁锡常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持续产出集成创新成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探索实践。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全国较早出台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42条政策,发布新版行政许可事项清单,94%的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建立我省培育世界一流企业“一库三榜单”,出台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18条措施,成为全国首个个体工商户总量破千万省份。二是着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出台外贸稳规模优结构14条政策,支持近1500家企业参加120多场境外重点展会,帮助企业抢订单拓市场,1-5月“新三样”出口增长33.3%、规模位居全国首位。三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出台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稳中提质的若干政策措施,持续推进外资补链延链强链行动和鼓励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三年行动,1-5月实际使用外资161.4亿美元、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六、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抓住风险易发高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高重大风险应对处置能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一是确保粮食和能源安全。夏粮总产282.3亿斤、较上年增加2.3亿斤。制定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方案和电力负荷管理预案,做好资源筹措工作,电煤可用天数稳定在20天以上。二是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基层“三保”支出足额保障,高风险金融机构实现动态清零,5月末全省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0.7%、低于全国1个百分点,国家两批次保交楼专项借款已全部拨付,14个项目完成整体交付。三是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省委开展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解剖式调研,紧盯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上半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9.65%、17.43%。

总的来看,我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成效明显,上半年国民经济保持循环畅通,经济运行全面恢复常态,呈现生产供给加速恢复、国内需求边际改善、发展质效持续提升等较为明显的特征,高质量发展态势得到巩固。一季度经济率先实现整体好转,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7%、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二季度在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主要指标同比增速有望进一步回升、将明显好于一季度,为稳定全国发展大局继续发挥重要“压舱石”作用,切实扛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责任担当。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前沿阵地”战略定位,更好发挥“三个作用”,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努力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做示范。一方面,持续巩固经济恢复向好态势。在保持生产供给平稳恢复的同时,更加注重扩大有效需求。一是持续释放政策效应。贯彻落实国家以及我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强化评估问效,推动各类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制定出台新的增量政策,纲举目张提振经营主体信心。二是着力提振投资消费需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力争计划新开工省重大项目三季度全部开工。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实施方案,支持南京、苏州、徐州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探索推进地方特色消费场景建设,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三是全力抢订单拓市场。开展“百展万企拓市场”行动,切实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开展“走进跨国公司总部”行动,制定新版外资总部鼓励政策,引进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

另一方面,加快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夯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物质技术基础,增强双循环的动力和活力。一是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组织实施80项产业前瞻技术研发项目、8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积极推进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数字经济科技攻关专项行动,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二是深入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产业强链行动计划,优化“1650”产业体系培育机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打造若干未来产业先导区,支持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促进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争创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三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支持企业走出去整合全球资源,强化对外开放高端平台建设,支持江苏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支持境内外合作园区发展壮大,支持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开放第五航权,加强江海联运、水运江苏建设,提升连云港港、太仓港发展能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全省上下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着力在服务构建新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谱写好“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赵金松

谢谢林主任。下面请记者朋友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请举手示意。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为了给更多记者提问机会,每人最多一次提问机会,谢谢合作。

中央广电总台记者:今年以来江苏经济持续恢复,无论从投资还是消费都比较火热,请问商务厅领导,江苏是如何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市场恢复的?“苏新消费”四季主题购物节在全省全面打响,下一步对于提升“苏新消费”品牌影响力,是怎样谋划的?

王存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看来您对消费非常关心、关注。确实,消费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更事关江苏经济的长远发展。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扩内需促消费工作,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要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的重大要求,按照“苏新消费”四季主题购物节的总体安排,组织开展“春惠江苏”“夏夜生活”系列主题活动,举办“江苏味道”“双品网购节”“第五届江苏老字号博览会”等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推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江苏首店”“小店经济”等消费场景,推动消费市场继续回升向好。1-5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06.5亿元,同比增长11.4%,增幅好于全国2.1个百分点,为稳定全国消费市场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全省社零总量占全国总规模的10.1%,总量居全国第二。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来促进消费潜力释放。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推动消费加快恢复。年初,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针对“着力恢复和提振消费”出台4条真金白银的政策,之后又相继出台实施《全面促进消费2023年工作要点》等一揽子政策促消费,最大限度释放政策效应。在全省范围内成功举办“苏新消费·销售竞赛季”活动,评选出130家优胜商贸流通企业,每家企业给予30万元专项奖励,鼓励激励企业争先创优。二是强化活动引领,营造浓厚消费氛围。今年以来,我们抢抓消费恢复关键期,坚持“省市县、政银企、线上下、内外贸”四个联动,累计开展11项省级重点活动、3200余场消费促进活动,发放超4.1亿元消费助力券和数字人民币红包,超10万家商家参与,各地市同步开展“一市一主题”活动,共同掀起“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全年可持续”促消费新潮。4月底,全省启动了为期5个月的“苏新消费·夏夜生活”主题购物节,推出“汽车享购全省行”“第二届江苏家电家居购物季”等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提振大宗消费。1-5月,全省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1839.0亿元,同比增长13.7%,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也感谢我们广大媒体朋友们帮助我们持续的宣传报道。三是强化品质引领,持续扩大高质量供给。持续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培育扬州等6个城市入选第二批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率先实现国家和省两级试点全覆盖。加强老字号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举办以“数说老字号、WU动新国潮”为主题的第五届老字号博览会,吸引省内外500余家老字号企业参展。开展2023年江苏省老字号“三进三促”专场活动,累计成交额突破1亿元。支持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召开首店经济发展大会,出台首店经济政策,不断创新消费场景。“首店”火热,已成为江苏消费一大新亮点。南京新街口商圈、百家湖商圈6月当月新开14家区域首店,苏州今年首店增长率达211.3%,无锡也有超过300家首店落地。四是强化服务引领,不断优化消费环境。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改造乡镇商贸中心76个、村级新型便民商店671个、物流配送中心44个、乡镇快递物流站点211个、村级寄递综合服务站1872个,改造升级乡镇农贸(集贸)市场160家,促进县域商品加快流通。推广应用汽车流通信息服务(二手车)系统,便利二手车交易,目前已在全省262家备案市场安装,占全部备案市场的77%。今年1-6月,全省二手车交易达113.7万辆,同比增长18.9%。

下一步,我们将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切实在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上下功夫、见成效,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全面促流通扩消费,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推动全省消费市场提质扩容。

(一)加快营造消费增长的“烟火气”。 加强“部门、协会、企业、平台、展会”多维联动,打造特色平台载体,形成多方合力。持续推动全省以“夏夜生活”为主题开展1700余场消费促进活动,发放1.7亿元惠民消费券及55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联动45个夜间消费集聚区,进一步繁荣“夜游、夜秀、夜宴、夜购、夜娱、夜宿”等消费业态。紧紧围绕夜间消费、商文旅体融合、首发经济、消费新场景打造等四个方面,抓紧筹划“金秋惠购”“冬季购物节”主题系列活动,力促形成“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红红火火、沸沸扬扬”的消费氛围。

(二)加快形成消费增长的“顶梁柱”。 家居、汽车、家电、餐饮被称为传统消费的“四大金刚”,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这也是我们持续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点领域。我们将深入贯彻6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出台针对性措施提振我省家居消费,推动家居行业快速发展。用足用好新能源车辆购置税减免等系列政策,促进我省新能源汽车消费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市场化、可持续的方式,支持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等活动,扩大大宗消费市场规模。持续开展“江苏味道”第三届餐饮促消费系列活动,推介13市首批28个“江苏味道”美食街区,大力提振餐饮消费。

(三)加快打造消费增长的“强载体”。支持省级试点培育街区进行智慧化改造和管理创新,推动省级21条试点培育街区进行改造提升。支持南京、徐州、苏州、无锡等城市以创促建,加快培育和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商圈建设为引领,推动多层次、多业态、多功能的特色性商圈和城市中心商圈发展。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建设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抓好内外贸一体化的示范引领,开展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行动。

(四)加快激活消费增长的“新动能”。重点抓好小店经济和首店经济,丰富消费场景,激发市场活力。筹备2023江苏电商直播节,进一步激发网络消费市场活力。继续开展2023年江苏省老字号“三进三促”专场活动,积极组织老字号企业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提升品质消费。注重目标导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分行业、分类别更大力度组织开展新一轮的“销售竞赛季”活动。

光明日报记者:江苏是工业大省,也是制造强省,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也是推动工业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有效抓手。我想请问工信厅领导,今年以来,江苏制造业投资特别是推动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如何?下一步将在哪些领域持续发力?谢谢。

李锋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以来,全省工信系统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扩投资、稳增长、促发展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扩大制造业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推动重大项目快速开工、加快建设,为工业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提供了坚实支撑。1-5月份,全省制造业投资延续了去年以来较快增长态势,同比增长10.6%,高于全国制造业投资2.2个百分点, 31个制造业行业中,有22个行业投资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71.0%,带动全省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上半年全省累计投资191亿元,新建5G基站3.2万座、累计达21.9万座;预计上半年新部署万兆无源光网络端口9.1万个,累计达到132.2万个,规模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千兆光网基本覆盖城乡所有家庭。全省5G在网用户总数超过4600万,全国第二(广东第一);千兆固定宽带用户总数超过1150万,保持全国第一;新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4个,累计数量达到58个,累计标识注册量和解析量全国第一;全省IPv6活跃用户数超过5000万,5G在创新应用上走在全国前列。我这里有个案例,中兴通讯在南京投建的滨江智能工厂,项目总投入约200亿元,2020年3月投产后,当年总产值就突破了300亿元,去年490亿元。该厂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建立园区-工厂-车间-线体-设备的数字化体系,将5G应用到生产核心领域,形成16大类、60余项5G+工业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库,生产装配质量漏检率下降80%,关键工序不良率下降46%,操作人员数量减少 28%,整体周转效率提升27%,每年节电超过30万度。项目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新基建5G创新应用提升示范工程、2021世界5G大会5G十大应用案例,获得2022年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大赛全国标杆赛金奖。

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方面,以构建“车-桩-网”融合互动的充换电网络体系为目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累计安排补助资金超过15亿元,引导社会投资超过90亿元。截至今年6月,全省共建成各类充电设施66.6万根,其中公共充电设施数量14.9万根;累计投运充电站10748座、建成换电站213座;车桩比1.95:1、居全国领先水平(全国平均2.5:1),率先实现公用充电设施乡镇全覆盖、高速服务区快充桩全覆盖,公共充电量位列全国第二。同时,推动省电力公司与中石化江苏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在省内已建成加油、充电一体化站260座。这里我想举两个小例子,一是针对大家普遍反映的老旧小区“接桩难”、周期长的问题,我们指导省电力公司制定出台《居住区充电设施报装管理办法》,从优化报装业务流程、缩短办理流程、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打通充电设施接电瓶颈;南京、苏州、南通、常州、连云港等地协调各方力量着力打通接桩入户“最后一公里”,特别是南京试点开展“开门接桩 充电无忧”服务以来,陆续完成90余个小区充电设施统一规划和接电前期工作,惠及18000余户居民,平均接电时长已由5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二是针对节假日高速公路服务区长时间排队充电问题,我们加快高速公路充电设施建设,改造升级低功率充电设施,率先在全国实现高速公路快充桩全覆盖。截至2022年底,全省高速公路已建充电桩864个,其中快充桩852个(平均功率60kW)、可基本满足充电30分钟续航300公里需求,全年充电量位列全国第二。同时,从2022年春节开始,会同省交通、电力等部门单位成立全国首支“高速优充”党员志愿服务队,采取发布地图、监测调度、现场引导、应急充电等八项服务举措,在全省高速路服务区充电量持续攀升情况下,有效缓解了大规模、长时间排队现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落实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分类指导和统筹推进,确保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落地见效,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一是持续推动重大项目投资建设。重点推进5G、千兆光网、大数据中心、5G+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标识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全年380亿元投资任务。

二是加快实现“双千兆”全覆盖。在城镇及农村人口集聚区进一步拓展千兆光网和5G网络覆盖范围,完成年度新增10G PON端口数10万个、新建5G基站4万座的目标任务,力争实现全省“县县双千兆、村村通5G”,网络规模持续位居全国前列。组织淮安、扬州、宿迁三个设区市开展千兆城市指标“补短板”工作,支持其创建国家千兆城市,力争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所有设区市千兆城市全覆盖。

三是持续推进IPv6规模部署。推动电信运营企业持续优化IPv6网络性能,支持广电网络IPv6升级改造,探索开展IPv6单栈和SRv6技术现网部署,强化数据中心、云平台等IPv6支持和应用推广。

四是优化城乡公共充(换)电网络布局。加大公共充电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实现年内新增公共充电设施2万个目标。城市建成区新建大于2 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和文化旅游场所停车场,按不少于总停车位10%比例配建充电设施。加大外围城区公共充(换)电设施建设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加油站因地制宜布建充(换)电站。稳步推进公路沿线快充网络建设。统筹做好节假日高速公路充电服务保障。

五是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按照《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居住区有序充电设施统建统营实施方案,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及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开展既有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改造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序时进度,简化居民接桩申请流程,着力解决一批老旧小区“接桩难题”。

六是提高充(换)电设施运维和管理水平。督促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综合运用定期专人巡检和实时在线诊断等方式,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及设备故障。进一步完善充电服务平台功能,提高充(换)电设施定位精准度,拓展多种方式便捷支付通道,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加强配套供电、规划建设、公共充(换)电场所及居民充电桩的安全管理,鼓励相关安全责任保险推广应用。

谢谢。

人民网记者: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在积极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霍慧萍

感谢人民网记者的提问!作为省会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这是我们的使命责任,也是我们的发展机遇。今年以来,我们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做了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聚焦提振信心,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在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稳增长政策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南京实际出台了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33条”配套政策措施及实施细则,综合运用减税降费、金融支持、援企稳岗等措施支持企业增强发展信心。通过政策解读、上门服务等方式,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相关政策,推动更多事项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截至目前,我市各类经营主体已累计享受各项税费减免缓缴和资金补贴97.12亿元、各类金融支持近1260亿元。

二是聚焦实体经济,全面激发发展动能。上半年召开全市产业强市建设推进会,出台产业强市行动计划,推进提升电子信息、汽车、石化、钢铁四大支柱产业,并梳理形成“2+6+6”创新型产业方向,明确在链主培育、应用场景、产业生态等方面进一步下功夫,提升产业发展质效。1-5月,全市创新型产业集群业务收入增长10%以上,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两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7.5%、15.6%。

三是聚焦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平稳向好。狠抓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上半年省市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58%,新项目开工率达到89%。围绕培植后劲,开展“百亿项目招引突破年”行动,聚焦“2215”招商目标开展招商引资,上半年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达1150个,签约项目实际投资总额达1331亿元,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后劲。推出扩大消费政策包,举办“南京国际消费节”系列活动,提振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1-5月全市社零总额增长10%。稳住外贸基本盘,实施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积极帮助企业拓市场、抢订单,扩大优势产品出口,1-5月全市外贸进出口额增长4.6%。

四是聚焦服务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连续多年出台营商环境系列政策的基础上,今年以“市委一号文”继续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26条,推出“一照多址”改革助企、“不说不”办税服务厅等创新应用场景,切实以营商环境之“优”促双循环之“畅”。坚持把服务经营主体作为发力点,在全市开展“服务企业大走访、项目堵点大排查、矛盾风险大攻坚” ,全力帮助企业解难题、促发展。截至6月份,全市经营主体176.9万家,同比增长6.5%;“四上”单位1.9万家,同比增长10.6%。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四个新”的要求,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担当,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南京科教人才、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等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更深层次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在南京落地,推进南京都市圈建设,聚焦关键领域协同共建,推动重点区域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大力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等建设,增强枢纽功能,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二是更高质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锚定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的目标,更大力度支持紫金山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抢占信息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制高点。加大创新主体梯次培育力度,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三是更大力度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守实体经济,落实产业强市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创新型产业集群,强化总部经济、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供给,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四是更高水平提升对外开放能级。发挥好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开放平台作用,落实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104项任务,深化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创新吸引外资、扩大开放的新方式、新举措,为全省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提供坚实支撑。

借此机会,也感谢新闻媒体和媒体记者长期以来对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关心支持,谢谢。

现代快报记者:请介绍一下促进全省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情况。

钱宁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对文旅市场复苏情况的关注。文化和旅游工作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生活。江苏文旅系统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千方百计促进文旅行业恢复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以过硬成果助力全省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今年以来,全省文旅市场重现热腾腾的“烟火气”,呈现强劲复苏势头,恢复程度好于全国。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监测数据综合测算,今年上半年,江苏接待境内外游客4.78亿人次,同比增长98.3%,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100亿元,同比增长83.5%,按可比口径分别比2019年同期增长10.7%和2.3%;另据银联商务数据,全省文旅消费总额2523.59亿元,同比增长31.8%,占全国10.2%、位居全国第一。我从四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一、推出新举措,持续用“政策之手”帮助文旅经营主体稳预期强信心。统筹当下促复苏与长远增后劲,打出助企纾困政策组合拳。比如,我们在前两年出台“6+18+12+8+16”叠加政策基础上,今年又有针对性出台促进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苏文旅十五条”,安排专项资金9000万元支持项目130个,对旅行社和等级旅游民宿奖补2600万元。举办“水韵江苏·金融赋能”重点文旅项目集中签约活动,256个项目总授信695.88亿元。同时,我们相继出台推动旅游民宿、乡村旅游、“互联网+旅游”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文件,引导和支持文旅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比如,我们不断放大“国字号”文旅创建示范效应,以美丽资源更好撬动美丽经济。目前,全省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25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8家、生态旅游示范区6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0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家、旅游休闲街区6家、旅游度假区9家,数量均居全国前列。比如,我们围绕助力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拓宽乡村旅游“富民路”,创新推出“乡旅E贷”专项信贷产品和百亿资金助力计划,探索乡村旅游驻村辅导员工作站模式,发布百项“游乡村·促消费”乡村旅游新业态创新示范项目。苏州谢家路村、旺山村、南通颐生村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二、释放新动能,加快促进文旅消费提质扩容。有效引导和扩大文旅消费,以更加丰富的消费场景、更趋多元的消费选择,让文旅消费潜力加快释放出来。比如,我们做深消费牵引文章,连续举办史上最长“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文旅消费推广季,此项工作获评文旅部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十佳案例。正在举办的2023文旅消费推广季,以“一起向春天”为主题,联动全省相关文旅企事业单位、电商平台、金融机构,推出“1+16+N”项活动,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省市联动举办乡村旅游节、非遗购物节、“水韵江苏·幸福旅程”中国旅游日活动,全省推出消费券、补贴红包等千余项文旅惠民措施。发挥南京、苏州等6个全国文旅消费示范试点城市作用,打造扬州“二分明月”等一批“色香味”俱佳的文旅夜宴,上半年45家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接待游客1.23亿人次,游客消费30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0.9%、153%。比如,我们做好数字赋能文章,加快发展线上演播、云演艺、云旅游等文旅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云上博物”“炫非遗”等一批富有独特创意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全省旅游景区数字人民币受理覆盖面达1/5以上,“水韵江苏”数字旅游卡累计销售3452万元、带动旅游消费1.25亿元。年内还将认定30个文旅消费便捷支付示范区。比如,我们做实蓄客引流文章,扎实做好入出境旅游有序恢复工作。截至6月底,省内共接待入境旅游团队万余人次,组织出境旅游团队1304个,共计2.83万人次。

三、打造新亮点,绘就展开“诗”和“远方”新画卷。把文旅融合作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坚持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载体传播文化,推动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旅游演艺等融合业态提质增效,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比如,我们主动服务和融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构建“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空间体系,加快培育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和线路精品,提升旅游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比如,我们聚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标识和融合品牌,连续举办四届的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获评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新案例,30个江苏文旅地标入选文旅部8条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斩获“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小剧场建设、“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等创新做法在全国推广。比如,我们加大文旅资源推介力度,“水韵江苏”旅游广告带动综合曝光量突破95亿人次,近30项极具江苏特色的非遗项目走进央视《非遗里的中国》,精心策划“你所不知道的‘水韵江苏’”融媒体栏目,“水韵江苏”全球传播中心入选“长城奖—文旅好品牌”国际传播优秀案例。

四、拓展新手段,着力营造安全有序、繁荣发展的文旅市场环境。随着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我们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统筹服务和监管,创造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的良好条件。比如,我们针对线下演出市场持续升温的情况,会同相关部门严格审核把关,确保营业性演出活动可管可控。比如,我们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文旅市场政府服务“好差评”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创新艺术类培训机构、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监管模式,组织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先锋”系列行动,实现文旅市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比如,我们加强热门旅游目的地、重点文旅场所在线巡查和智慧化安全监管,创新开展旅游景区5G网联无人机智慧监管应用,推动文旅行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总书记赋予江苏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定位和对江苏工作提出的重大要求,以学促干、狠抓落实,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坚定走好文旅高质量发展之路,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文旅力量。一是在促进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上持续用力,落细落实助企惠企政策措施,持续办好文旅促消费活动,及时跟进文旅市场监管和消费服务,不断增强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作用。二是在丰富高品质多样化文旅产品供给上持续用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组织推出更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激励人们奋发前行、体现江苏特色水准的优秀艺术作品,创新实施“双千计划”“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体验。三是在打造高显示度美誉度江苏文化标识上持续用力,锚定文化强国先行区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在文旅融合实践上加大探索创新,打造江苏“运河百景” “长江百景”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闪亮名片,进一步打响“水韵江苏”文旅品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形成更多江苏标志性成果。

借此机会,希望媒体朋友持续关注文旅高质量发展,谢谢大家!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徐州作为江苏北大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请问徐州如何放大自身优势,积极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有哪些重点举措,以及下一步发力点在哪儿?

王先正

非常感谢记者提问。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区域生产循环大基地、流通循环大枢纽、消费循环大市场,在构建服务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地位突出,作用明显。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重大任务,乘势而上建设“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区域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教育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双向开放高地),在全省率先出台稳经济“17条”,制定落实省“42条”政策实施细则,满弓发力拼经济、稳增长,推动经济持续回稳向好,呈现3个特点。第一特点,增势稳健、运行良好。一季度GDP增长5.8%、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1-5月消费、投资、外贸等领域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省,预计二季度经济增速快于一季度。第二特点,聚势提质、基础扎实。以谋划构建“343”创新产业集群为牵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三次产业齐头并进。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预计分别增长9.4%和12.4%,规上服务业营收、服务业开票销售分别增长10.6%和7%,530万亩小麦单产、总产实现“双增”。第三特点,积势蓄能、后劲较足。上半年,签约3亿元以上项目214个,新凤鸣纺织、长城汽车核心零部件、弘元光伏等百亿级项目加快建设,29个50亿级重大产业项目有序推进,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7.4%;新注册企业增长9.8%,新增“四上”企业754家,3家企业上半年成功上市,投向制造业贷款增长27.1%,工业企业申请新增用电容量增长103%。在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中,我们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把各项工作放在积极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谋划思考和推进落实,持续擦亮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示范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金字招牌。在这里主要向大家介绍三方面工作。

一是发挥老工业基地转型示范作用,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挺起实体经济发展“硬脊梁”。徐州是省内唯一兼具国家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双重身份的地区。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徐工集团考察时的谆谆嘱托,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决不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精准定位、深耕细作,持续放大徐州作为生产循环大基地、流通循环大枢纽、消费循环大市场的优势。在优化生产力布局上,深入实施“343”创新产业集群十大行动计划,超前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生态体系,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分别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5月,“343”创新产业集群6个产业产值实现2位数增长,其中绿色低碳能源、安全应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幅均在20%以上。截至6月底,“343”创新产业集群产值超百亿级企业11家、十亿级企业83家、上市企业16家。加快推进数实融合,两化融合水平指数66.7、全省第4,企业上云上平台突破1万家,徐工汉云“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跃居全国第2,全国首个数据金库试点成功落地,率先在全省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发放“苏科贷”。在打造双向开放高地上,以内畅强化联动、外联服务大局,与连云港联合建设“一带一路”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标杆示范项目,完善“中欧班列+”运输服务,在全省率先开通中欧冷链班列,打造“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构建贯通欧亚、联通世界的双向开放枢纽。上半年,对外贸易增长较快,进出口总额预计增长18%。海铁联运发行集装箱量增长88.9%,其中连云港线路增长50.6%。上月26日,省内首个同时具备邮件、快件、跨境电商物品监管功能的徐州国际邮件互换局正式投入运营,从徐州进出的国际邮件传递时间较以往缩短2-4天,形成了与淮海国际陆港、综合保税区等国际化开放平台矩阵。在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上,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国新零售标杆城市为契机,开展“淮海新消费”系列活动,出台房地产市场30条措施,推动消费市场整体回暖。1-5月,社消零总额1819亿元、增长13.9%,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3位,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4.3%、全省第2位。旅游消费强势恢复,上半年全市20家重点景区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较疫情之前的2019年分别增长22.9%和23.6%。

二是发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打造带动区域发展“增长极”。首先,以重点工程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实施五大类100项年度城建重点工程,观音机场改扩建、东部绕越、外环路等工程有序推进,3条地铁组网运营、另有3条正在建设,米字型高铁已开通6个方向、直达全国186个城市;园博园、方特乐园、野生动物园、极地海洋世界等一批功能性项目建成运营,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签约入驻金融服务类企业近百家,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其次,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内涵品质,秉持“百姓城管”理念,持续提升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统筹历史文化传承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挖掘“两汉文化”精髓,“快哉徐州”“国潮汉风”等文旅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同步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深入实施“舞动汉风”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广“马庄经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逐步提高。第三,以“头马”担当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牵头编制淮海经济区高质量协同发展规划,徐淮阜高速、台睢高速等互联互通工程顺利推进,徐州至淮北、宿州等跨省际快速路建成通车,淮海经济区10个城市住房公积金实现互贷互认、医保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我市与宿迁市共同制定的《骆马湖水环境保护条例》成为省内首个生态领域协同立法项目,与淮北、宿州市分别合作共建省际产业园区,区域合作扩展到交通互联、产业协同、生态共治、民生共享等六大领域52个具体事项,协同发展全面驶入“快车道”。

三是发挥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引领作用,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重塑新旧动能转换“强引擎”。徐州是江苏唯一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着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把科研平台建在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上,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建设全面推进,10万m³山体实验基地完成基础设施建设,7个科研平台进驻并安装调试、年内投入科研应用,工程智能建造、能源资源开发、能源物质封存、空间安全防护4个深地领域科研稳步开展。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正积极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安全应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有序推进,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38个,备案新型研发机构224个。着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集成电路领域大硅片和光刻胶、生物医药领域“四高一抗”和中枢神经药、安全应急领域矿山和消防安全装备产品行业领先。组建工程机械产业联盟,集中攻克电控系统、大功率大扭矩电驱系统等关键技术,工程机械领域全自动变速箱、高压大流量液压阀、高性能柔性臂架等63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徐工集团自主研制的2600吨全地面起重机被誉为“全球第一吊”,220吨起重机整机国产化率由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徐工时的71%提高到100%。工程机械主要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达26.4%,其中13类主机稳居国内第一,起重机械、移动式起重机、水平定向钻保持全球第一。着力放大“强磁场”聚才效应,坚持刚柔并举引进人才,实施“555”引才和彭城英才培养工程,聚焦“高精尖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高水平建设淮海人才创新赋能先行区。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183万人,高层次人才15.8万人;徐工集团现有博士87名、平均年龄37.4岁,云龙湖实验室签约引进博士110名、院士团队7个。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学促干、奋发进取,努力在服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一是稳住经济增长之锚。咬定2025年GDP过万亿目标,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推进21个省级和200个市级重大项目建设,多措并举扩展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能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做大做强,开展“贴心交流、暖心服务、真心惠企”“三心”服务企业活动,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向好,努力跑出快于全省、好于周边“加速度”。二是夯实产业转型升级之基。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建设、服务业扩容提质、数实融合发展行动,筹备召开2023年国家工程机械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发展大会、中国安全及应急技术装备博览会,发展壮大“343”创新产业集群,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徐工集团等打造现代产业链龙头企业,推动工程机械建成自主可控的世界级产业集群;稳步壮大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大力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点。三是提升辐射带动之力。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和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高站位、大格局一体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在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品质内涵提升上狠下功夫,努力打造名副其实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四是放大可持续发展之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全力打造区域科创平台新高地、科技资源集聚地、创新生态最优地,努力为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作出更大徐州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对徐州关心关注,在这里诚挚邀请各位媒体朋友到徐州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古彭徐州生机勃发的发展态势。谢谢。

赵金松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可与有关部门或相关设区市联系,会后进行深入采访。同时,也请各位媒体朋友对本场发布会和接下来的系列主题发布给予大力支持和深入报道。

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标签:消费;江苏;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王晶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