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竹: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系统反映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担当新作为,省委省政府新闻发布平台组织举办“努力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系列发布的第七场——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专场。
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省发改委副主任张世祥,省商务厅副厅长姜昕,省政务办副主任赵明,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霍慧萍,连云港市副市长朱兴波,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我省贯彻总书记对江苏“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推进标志性引领性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和活力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省发改委张世祥副主任介绍深化经济体制重点领域改革情况。
张世祥: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政治勇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按照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要求江苏“勇挑大梁、走在前列”。
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在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下面,我结合发改部门职责,从持续推动经济回稳向好、充分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等三个方面,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相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围绕经济运行调节抓改革,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强”,指的是经济强,更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现代产业竞争力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功能强。近年来,面对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因素挑战,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好政策“组合拳”,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多措并举促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为全国经济增长恢复勇挑重担,上半年,全省经济增量位居全国第一。
(一)健全精准有效的制度体系。相继出台“苏政50条”“苏政30条”“苏政40条”“苏政办22条”和《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动各项政策“直达快享”,2022年全省减税退税缓税降费缓费超4500亿元,留抵退税规模全国第一,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新增贷款均居全国前列,普惠小微贷款增速接近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2倍,截至6月底,全省经营主体1445.7万户,位居全国第二。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在全国率先清理规范省级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累计取消下放调整行政权力事项1344项,省级核准事项比例压减至2.26%。
(二)稳步恢复扩大有效需求。发布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加快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实施支持民间投资发展23条政策,积极推行用地、环评承诺制试点以及“拿地即开工”“交地即发证”等创新举措。截至6月底,133个计划新开工省重大项目开工率88%,在建项目投资完成率64.1%,上半年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263亿元,带动有效投资超1.1万亿元。推动利用外资提质增效,出台实施促进制造业外资稳中提质16条等政策,实际使用外资186亿美元左右、8个项目入选全国制造业领域标志性外资项目,均居全国第一。
(三)加快落实稳物价举措。不断完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建立重要民生商品调控目录清单,在全国率先开展重要民生商品价格指数监测,健全多层级储备调控和预期管理体系。及时落实国家阶段性调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工作部署,关心帮扶特殊困难群体,累计发放价格补贴2.4亿元。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2%。今年1-7月,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8%,工业生产者出厂、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5%和3.7%。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围绕三个“大”,靠前发力、综合施策,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持续增强内生动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第一个“大”是“放大”,持续放大政策“红利效应”,继续强化政策宣传解读、评估问效和调研督导,推动各类惠企政策自动匹配、精准直达。及时出台《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助力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若干举措》等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增量政策措施,并超前研究谋划一批走在前、做示范的长远之策,强化政策协调联动,增强经济运行感知能力。第二个“大”是“扩大”,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调整优化消费促进政策,多措并举提振消费信心,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鼓励支持盘活优化存量资产投资,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支持力度,持续推进REITs试点。第三个“大”是“重大”,推动重大项目投产达效,抓好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县三级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3.2万亿元左右。常态化调度省重大项目进展情况,抓好新增的158个制造业投产项目达产达效,全年力争新增产值2600亿元。
二、围绕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抓改革,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量质齐升
我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鼓励引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经营主体活力竞相迸发,国有经济规模稳中有升、民营经济规模显著增长、外资经济规模保持稳定,共同做大“蛋糕”、协同提升质量,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138项改革任务,国企改革工作总体走在全国前列。积极稳妥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坚持“企业有意愿、操作有条件、改革能示范、经验可复制”原则,遴选15家省、市属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产生了徐工集团、徐矿集团、华泰证券、江苏交控等多个成功典型案例;推动设立江苏国企混改投资基金,今年6月28日完成登记注册,转入实际运作阶段。加大力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以省苏豪控股集团为基础,重组整合海企集团、汇鸿集团、惠隆公司、舜天集团,推动实现资产管理、公司治理、改革发展一体化。
(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健全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出台系列政策文件,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协调机制,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坚定民营企业发展决心。2022年,全省3家民企进入世界500强,24家民企入选中国500强,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积极开展民营经济试点示范,联合省委统战部和省工商联,在全省遴选20个县(市、区),作为民营经济示范县(市、区)培育对象,推动各地围绕市场、政策、法治、创新、政商五大领域,针对当地制约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因地制宜推出一批创造性、示范性、引领性改革举措,破解民营企业发展难题,促进民营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三)持续加大外向型经济支持力度。建立重点外资企业和重点外资项目联系调度机制,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实施,积极争取全省重大外资项目列入国家专班推进,支持外商投资参与我省重大项目建设,2022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305亿美元,同比增长5.7%,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9个项目列入国家重大外资项目,占全国近四分之一,稳居全国首位。持续提升境外投资质效,建立重点投资主体目录库,加强境外投资项目服务和监管,强化战略性境外投资项目跟踪调度,加强境外风险监测分析,及时向企业提示项目面临的政治、安全、环境等各类风险。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下一步,我们将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强化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进一步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动力活力创造力。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敢”。一是鼓励国企敢干,积极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大国有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布局投入,优化增量资本配置,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战略资本”,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压舱石”“顶梁柱”作用。二是支持民企敢闯,坚定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重要定位,从制度和法律上落细落实平等对待民企的要求,鼓励民营企业在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大作用,支持和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和省市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三是引导外企敢投,严格执行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深入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为外资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进一步稳定外商投资江苏的信心和预期。
三、围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抓改革,不断完善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举措,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近两年,我省锚定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总目标,不断完善基础制度,持续优化公平竞争环境,为全省市场资源禀赋优势转变为强大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
(一)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准确把握“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要义,破立结合推进任务落地。一是加快推进“立”,相继出台营商环境条例、政务服务便利化条例,修订招标投标条例等一批法规规章,推动建立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高标准联通的市场设施、统一的要素资源市场、统一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和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二是积极稳妥“破”,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加快清理废除各种不合理不适宜的规定和做法,坚决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去年9月,印发实施江苏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88项任务清单,目前,各项重点任务正按序时进度稳步推进,总体上处在全国“第一方阵”。
(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是衡量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近两年,我省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多个要素领域的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资本要素方面,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三农”等经营主体发展,支持企业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截至今年7月,全省上市公司677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其中科创板企业106家,数量高居全国之首。技术要素方面,积极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4家单位入选全国试点名单,数量居各省份第一。优化“1+13+N”知识产权中心布局,提前实现“十四五”基本目标。数据要素方面,省级部门垂直管理业务系统与地方业务系统双向共享稳步推进,开展“跨境数据流动”和“工业数据分类分级”试点,推动数据跨境流动安全有序。能源要素方面,全省大规模、多主体、多周期电力市场全形态趋于成熟,直接交易的电力占比达80%,2022年,全省市场化电力交易达到4210亿千瓦时,交易规模全国第一。
(三)持续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全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全省部署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构建“1+5+13+N”优化营商环境制度体系,一体推进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等“五个环境”建设,滚动实施两份改革举措清单,努力将江苏打造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投资目的地。在优良营商环境支撑下,江苏连续4年位列“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苏州、南京、常州、无锡位列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
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下一步,重点围绕三个“一”扎实开展工作,更加充分地发挥江苏市场基础优势,推动我省市场由大到强转变。第一个“一”,是加快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近期,我委将会同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江苏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近期工作举措和年度任务清单,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打破各种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显性、隐性壁垒。第二个“一”,是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我们将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健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厚植数据要素化与要素数据化的资源配置基础,深化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破除行政区划限制、产业同构和要素单向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要素流动新格局。第三个“一”,是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我们将全面加快落实今年优化营商环境123项重点任务和“两张清单”79项改革举措,推动更多服务和管理事项实现“一网通办”“省内通办”“跨省通办”,让经营主体更安心更舒心,更加心无旁骛地谋经营谋发展。
“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之路无坦途”。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未来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我委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第十四届四次全会要求,继续深化改革、攻坚克难,以中国式现代化统领思路方法,用更多改革的办法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保障。
我的发布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胡竹:
谢谢张主任。
接下来,请省商务厅姜昕副厅长介绍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情况。
姜昕: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很高兴和大家在这里见面。首先,我代表省商务厅,向各位长期以来对全省商务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也是江苏发展的亮眼底色。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总揽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成效。2022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在全国率先突破300亿美元大关(部统口径)、达到305亿美元,同比增长5.7%,规模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一,其中制造业外资、高技术产业外资、外资利润再投资等核心指标规模均居全国第一。外贸进出口5.45万亿元,同比增长4.8%,规模连续20年保持全国第二位,新兴市场出口占比首次过半、民营企业占比首超四成,对外贸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数字贸易规模居全国第四位。对外实际投资额66.8亿美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实际投资增长61.5%,占比32.6%,柬埔寨西港特区等境外园区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开放领域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实现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设区市全覆盖,入选首批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省份,南京市获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自贸试验区5项案例入选国家第七批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数量位居前列。这些成绩是在新冠疫情、俄乌冲突、中美经贸摩擦等多重超预期挑战的冲击下取得的,可以说是尤为不易、厚重提气。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开放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我们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扛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责任担当,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深化高水平开放、制度型开放,外贸、外资在承压下行的态势下展现了较强韧性。其中,外贸进出口环比连续3个月正增长,与全国差距连续2个月收窄;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保持全国第一(消费也在持续恢复,1-7月全省社零同比增长9.1%、好于全国1.8个百分点)。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持续巩固。重点抓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稳中提质,聚力推动外贸创新发展。全力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实施“百展万企拓市场”行动,省级层面安排2亿元资金支持企业境外参展,已累计支持近2000家企业参加170余场境外展会。坚定不移优化外贸结构。上半年全省民营企业出口同比增长6.8%,新兴市场出口增长3.2%。“新三样”出口增长29.6%,规模居全国首位。市场采购贸易和跨境电商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持续完善外贸企业服务。出台外贸稳规模优结构“14条”,建立稳存量扩增量两张清单,用好困难问题月度销账机制,取消小微外贸企业统保平台最低保费100美元限制,全力支持外贸企业保履约、稳经营。
二是突出稳链强链,聚力推动外资保稳促优。狠抓制造业外资招引。推进走出去招商引资,开展“走进跨国公司总部”行动,上半年全省80多个团组赴境外举办近200场招商推介活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企业家太湖论坛,参会代表从东亚拓展到全球,签约45个1亿美元以上外资产业项目,总投资117亿美元。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建立100个省级重点外资项目清单,联动加强资源要素保障,推动落地投产。我省入选全国重大外资清单项目9个、制造业标志性项目8个,数量全国最多。推动外资提能升级。报请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外资研发中心政策,开展科技创新税收政策资格核定,支持外资参与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三是突出能级提升,聚力推动开放平台载体建设。高标准建设江苏自贸试验区。报请召开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出台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三年行动计划、营商环境提升三年实施方案、自贸试验区开展保税维修业务实施方案,支持片区特色化探索发展。推动开发区转型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实现2022年度国评“七连冠”,6家开发区进入前30强,提出16条举措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后进开发区的整改督导;印发区域评估工作要点,推进区域评估等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口岸开放建设。徐圩港区扩大开放获国务院批复,南京、无锡获批开展国家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
四是突出对接融合,聚力探索制度型开放。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先行先试。探索制度型开放“38条”落地取得积极进展,初步统计超过2/3的措施已落地见效,其余均在扎实推进。高质量实施RCEP协定。做好协定实施宣传培训,我省企业RCEP签证出口货值保持全国首位。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新增自贸试验区第四批12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我省口岸整体通关时间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江苏是外贸外资大省、对外开放前沿阵地。总书记对江苏开放工作始终关心关注、寄予厚望,赋予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的重大定位,勉励江苏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今年3月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又要求我们强化对外开放高端平台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今年7月视察江苏时要求不断创新吸引外资、扩大开放的新方式新举措,推动外贸创新发展,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我们在新征程上谋划推进高水平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下一步,我们将牢记“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总目标和“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有效发挥重大战略叠加、产业体系完整、市场规模大、开放程度高等优势,按照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部署,聚焦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放大向东开放优势,做好向西开放文章,更大力度稳外贸稳外资,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重点在六个方面展现新作为:
一是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在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上展现新作为。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当前外贸外资还有较大缺口,我们将咬定目标不动摇,紧抓当前、抓好当前,以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夯实稳增长政策支撑。认真落实国务院优化外商投资环境“24条”和我省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19条”,加快出台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做好鼓励外资利润再投等政策研究储备,加强与已出台政策的协同配合,更好发挥叠加效应。突出创新方式稳外资。持续推进“走进跨国公司总部”行动,拓展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境外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等增量。完善重点外资项目清单,加强签约项目跟进,全力保障落地投产。突出“两张清单”稳外贸。鼓励企业海外参展,下半年继续支持超3000家企业参加230余场境外展会。用好稳存量扩增量两张清单,省市联动紧盯重点企业,加强“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加力拓展“新三样”、二手车等出口,做大外贸新增量。
二是推动外贸创新发展,在加快建设贸易强省上展现新作为。我们将更好统筹外贸稳规模与优结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推动货物贸易提质增效。加强出口基地和出口品牌建设,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持续提升一般贸易、民营企业、新兴市场等出口占比,增强外贸产业竞争力。发挥4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作用,推进进口基地建设,更大力度促进进口。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快13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公共海外仓、知名品牌梯度培育和认定工作,促进“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支持“市采通”平台做大做优,加力争取国家保税维修政策,力促新业态提速发展。加快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深化南京、苏州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争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落实我省数字贸易发展政策措施,实施数字贸易提升计划,一体推进载体、主体、平台等建设。持续推动服务外包数字化转型、深化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三是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在促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我们将坚守实体经济这一看家本领,创新吸引外资、扩大开放的新方式新举措,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参与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引导外资深度融入深耕发展。把优质制造业外资作为重中之重,对接“1650”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持续实施外资补链延链强链和利润再投资三年行动,招引更多拥有先进技术的优质外资参与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落实外资研发中心政策,鼓励外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融入国内创新网络体系,持续开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认定培育工作。推进《江苏省外商投资条例》立法,加强外资合法权益保护。支持有实力有需求的企业稳妥开展跨境产业链合作。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化经营水平,带动母公司向研发中心、总部等转型。开展本土跨国企业认定发布工作,加大政策、资源倾斜,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运行好“全程相伴”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完善走出去服务保障,维护在外企业和人员安全。
四是加快完善对外开放高端平台体系,在夯实双循环载体支撑上展现新作为。我们将坚持争取政策、叠加功能、改革创新并举,促进平台载体提能增效,塑造高端化特色化发展优势。高水平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深化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推进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开放创新发展,支持片区做强特色产业,加强与重大平台的联动改革、联动开放、联动创新,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推动开发区转型发展创新提升。聚焦“一特三提升”导向和经济发展主责主业,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发挥好开放型经济“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加强政策研究梳理和对上争取,支持苏州工业园区深化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继续推进区域评估、去行政化等改革探索,释放制度创新红利。支持有条件的综保区做强“保税研发”等功能,丰富“保税+”业态内涵,提升发展质效。增强口岸支撑保障水平。优化口岸战略布局,提升口岸平台功能,推进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建设,打造协同高效的“电子口岸+”服务体系。放大对外合作交流平台溢出效应。高质量办好企业家太湖论坛,持续举办江苏开放创新发展国际咨询会议和新苏、苏港等机制性活动,优化提升驻外经贸代表机构的“桥梁”“纽带”功能。
五是开展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上展现新作为。坚决扛起“为全国发展探路”的职责使命,把国家所需、江苏所长结合起来,推动制度型开放取得更大突破。持续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发挥自贸试验区“压力测试实验室”作用,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发展,积极探索推动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数字技术研发、数字贸易,有效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高质量实施RCEP协定,积极拓展与成员国在特色服务领域的合作。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对接合作,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动将产品适用范围扩大至一般消费品、工业品领域,进一步带动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有效衔接。探索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数字贸易制度标准体系和监管模式。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动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任务落地,落实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系列政策措施,加强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改革系统集成,努力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上走在前、做示范。
六是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上展现新作为。高质量实施丝路贸易促进计划,今年将组织企业参加20场以上沿线重点展会,继续在沿线布局一批公共海外仓。加大RCEP宣传培训力度,帮助企业提升规则应用能力,拓展区域内市场。围绕日韩资重点产业链做好精准招商,支持企业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着力畅通东亚产业循环与合作。支持柬埔寨西港特区、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等沿线境外园区高质量发展,打造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海外重要支点。
还要向大家简要报告的是,为落实总书记关于江苏“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当前我们正在会同省相关部门研究,初步确定将通过围绕开放布局优化、外贸创新发展、产业强链补链延链、高端平台建设、制度型开放、开放通道畅通、数字开放枢纽、国际交流合作等重点领域,开展一批专项行动,加快建成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全力增创江苏对外开放新优势,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枢纽作用、支撑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持。也希望媒体朋友后期予以关注支持。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胡竹:
谢谢姜厅长。
下面请记者朋友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请举手示意。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为了给更多记者提问机会,每人最多一次提问机会,谢谢合作。
央广网记者: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考察,对数字政府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据了解,近年来,江苏数字政府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能否介绍一下江苏在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数字化治理服务能力方面的有关情况?谢谢!
赵明:
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非常好,很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全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和特点,围绕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去年4月,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我们已经身处数字化时代,加快推动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无论是从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还是从推动高质量发展来看,加强政府数字化转型都是一项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工作。
近年来,我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统筹推进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高起点谋划我省数字政府建设。颁布实施《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制定出台《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省政府关于加快统筹推进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我省数字政府建设的目标定位及实施路径。许昆林省长去年7月、11月两次召开推进省级部门、设区市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专题会议,就科学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作出部署。前不久,根据省政府工作要求,我们组建专业化工作小组赴各设区市开展数字政府建设情况督导评估,高标准、严要求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二是构建基本框架,高水平打造数字政府“四梁八柱”。初步建成“1个省级核心节点+13个市级骨干节点”的政务云体系,实现新建系统全部上云、存量系统逐步上云。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到村全覆盖,完成省市县三级骨干网改造,有力支撑各级各类业务应用。建成数字政府“苏服办”总门户,覆盖全省政务服务网、移动端、自助终端和办事窗口,做到“一入口、好办事、管全程”。
三是开展集中攻坚,高效率推进数据汇聚治理。去年,我省组织开展了数据汇聚治理攻坚行动,累计注册标准数据目录23.4万类,建成五大基础数据库,打造就业社保、新生儿出生等16个主、专题库,全省一体化数据共享交换体系进一步完善,上线省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数据共享开放水平逐步提升。目前,我省公共数据按需共享率近95%、应开放公共数据开放率达92%,建成省市开发利用场景85个。
四是赋能智慧建设,高品质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出台全国首部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的地方性法规,建设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专栏接入我省事项68项。完善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功能,对安全生产等12个事项实行跨部门综合监管,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社会治理等政府职能,推动各个领域数字化转型。
五是夯实安全基础,高标准保障网络数据安全。以云、网、数、用为防护重点,构建涵盖安全管理中心、区域边界、通信网络以及计算环境的一体化安全防护体系,定期开展网络和数据安全监督检查。印发公共数据分类管理、异议处理、安全管理等规范,建立政务外网安全通报机制,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攻防演练,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网络数据安全事件。
今年7月,总书记再次来到江苏考察,明确我省“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定位,赋予我省“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并强调要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下一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殷切嘱托,紧扣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担当作为务求实效,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以过硬业绩为江苏“继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贡献。
一是公共数据平台能力再提升。制定出台“数畅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全省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建设,加强高价值数据分类分级共享,加快教育、交通、公共信用等重点领域数据安全有序开放,扩大电子证照互认互通范围,有力支撑“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等应用开展。
二是云网能力集约建设再加快。出台《全省政务“一朵云”建设总体方案》《省电子政务外网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一体化、集约化建设管理水平。实施省政务云扩容项目,提升政务云支撑能力。推进新一代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程,加强5G、量子通信、物联感知等新技术运用,提升网络保障能力。完善数字政府政务中台,为各级政务部门提供“组件化”通用技术能力。
三是“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提档再升级。加快推进政务移动端和城市移动端的融合应用,做优做强“苏服办”品牌。继续推动重大项目审批、人才服务等高频“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深化长三角“一网通办”。优化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贯通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专业系统。推动各设区市视频监控、物联网监测点等接入市域“一网统管”平台,加强智能分析和综合研判,为城市治理提供支撑。
四是网络数据安全防线再加固。建立跨部门安全协同治理机制,完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风险评估、检测认证等制度规范。完善技术防护体系,定期开展网络数据安全检查,提升主动监测、态势感知、应急处置能力。
再次感谢新闻媒体朋友们对我省数字政府建设的关心支持,恳请大家继续给予关注、多提宝贵建议,帮助促进我们把工作做的更好。谢谢!
中江网记者:
请介绍一下近年来南京围绕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霍慧萍: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南京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三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城市,肩负着建设国家级江北新区与中国(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双重使命,是全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前沿阵地。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系列重要论述,立足国家战略,在营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努力以营商环境之“优”,争高质量发展之“先”、促国内国际双循环之“畅”,开放型经济迈出坚实步伐。近3年外贸进出口连续迈上5000、6000亿元台阶,实际使用外资连续3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对外承包工程规模连续11年稳居全省第一。主要举措如下:
一是对标国际先进标准,着力提升开放城市功能。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资准入制度,对商务、金融、法律等10类服务业扩大开放、放宽外资准入。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形成19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11项案例在全国推广,“搭建跨境直播服务贸易新场景”等3个案例被评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最佳实践案例。在全国首创“FTA(自由贸易协定)惠企一键通”平台,1万余家外经贸企业通过平台惠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政策红利,累计查询破18.3万次,减免关税近600万美元。设立南京国际商事法庭,组建涉外商事专业咨询委员会和专家陪审员库,全面提升涉外商事案件审判质效。
二是打造跨境贸易体系,持续提升进出口便利度。高效落实国家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系统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行“提前申报”及进口“船边直提”、出口“抵港直装”、内外贸“同船运输”等模式,压缩进出口通关时效,口岸整体进出口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80%和90%以上。持续完善口岸枢纽功能,内河港(已建成龙潭、西坝、新生圩三大长江深水航道公铁水联运枢纽)每周开通10班日韩、东南亚等近洋航线和65班沪甬外贸支线,空港恢复开通33条国际客运货运航线和港澳台航班中转通道,不断增强链接全球市场能力。提高中欧班列运营质量,今年上半年中欧国际班列开行增速居全省第一,打造的中亚、俄罗斯、远欧等多个国际班列成为联通亚欧大陆的重要贸易通道,运输成本较海运减少 50%、较空运减少 66%。
三是营造开放发展生态,提升更广范围资源整合能力。实施“跨国公司总部行”活动,强化外资重大项目推进服务,希尔顿、巴斯夫等知名跨国公司亚太区或中国区共享中心落地运营,西门子全球首座原生数字化工厂成功投产,不断集聚全球高端资源要素。深入实施外贸护航“千企千团”出海等行动,进出口规模占全省比重持续提升,今年上半年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50.2%,成为外贸增长新引擎。瞄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举办南京企业“走出去”系列活动,在近90个国别地区承揽各类工程项目超1000个。重点对中阿(联酋)国际产能示范园区进行招商推介,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高水平建设。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南京将进一步对标国际标准,全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扛起省会城市担当,服务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一是“更好为国家试制度”。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服务业扩大开放、科创金融改革等国家级试点,着力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力争在贸易投资、跨境金融、知识产权、国际商事、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项目招引、产业培育上取得突破。二是“更好为开放做保障”。加快推进贸易强市战略,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等协调发展。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合作,支持中欧班列发展。深化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继续恢复、加密、新增国际客货运航班。依托南京国际商事法庭,紧紧围绕对外经贸新形势新特点,全面提升国际商事司法服务保障效能。三是“更好为企业做服务”。用好进博会专场推介、全球服贸会、金洽会等高能级招商平台,大力实施外资强链补链延链行动,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强化重大外资项目特别是标志性项目要素保障,带动更多外资企业布局深耕南京。鼓励在宁企业围绕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开展境外投资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传统承包工程项目向装备制造、设计咨询等产业链高端延伸。
香港大公报记者:
请问连云港市在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拓展东西双向开放空间、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取得哪些成效,以及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朱兴波:
2017年6月8日,在中哈亚欧跨境运输视频连线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作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在共建“一带一路”大局中,连云港拥有优越的区位资源禀赋、良好的先行先试基础,更肩负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光荣使命和殷殷嘱托。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更宽视野、更高标杆建设东西双向开放门户、“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加强陆海联动,打造“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努力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一是不断提升标杆示范项目成效。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与哈国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实现业务联动、人员互派、信息联动、资源共享,共同构成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上的物流“双枢纽”。基地自建成(2014年5月)至今年6月底,累计进出场集装箱179.5万标箱。中欧班列布局日趋完善,联通国内5大过境口岸,班列过境集装箱“船车直取”零等待模式、“保税+出口”混拼模式在全国口岸推广。中欧班列自统一品牌(2016年)至今年6月底累计发运4724列。上合组织(连云港)物流园专用铁路及装卸场站项目建成投用,成功开行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物流园自成立以来至今年6月底,累计完成物流量2.14亿吨,物流业企业营收139.01亿元。
二是加快建设“千万标箱、东方大港”。连云港港30万吨级深水航道全面建成,盛虹30万吨级原油码头投入使用,连云港国际汽车绿色智能物流中心加快建设,40万吨码头改扩建工程高效推进,两翼港区进港航道等级持续提升,口岸扩大开放稳步推进,连云港口岸扩大开放徐圩港区获得国务院批复。深化与上港集团务实合作,搭建起“两港多航”合作框架,提升“连申快航”服务质量。今年上半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49亿吨,同比增长11.7%,其中集装箱完成285万标箱,增长15.4%。海河联运量完成918万吨,增幅4.6%。出口车辆累计完成17万台、增幅106.6%,位列全国前三。
三是强化务实合作与对外交流。融合连、徐两市资源,与徐州市联合共建中欧班列(陆海)集结中心。编制《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发展区建设总体方案》,积极谋划将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高标准筹备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加快推进论坛向上争取事项和成果落地。与阿斯塔纳国际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建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研究院。联合环球网、上合睦委会组织20个上合组织国家媒体来连考察我市“一带一路”建设十周年成效,国内外发布新闻报道200余篇。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努力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中充分展现强支点的新作为。
一是畅通陆海联运通道、深化制度开放探索,有力发挥“标杆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放大东西双向、多式联运等特色优势,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发挥“两基地一班列”平台纽带功能,进一步畅通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高水平办好中欧班列论坛,积极促进体系协同、信息共享、规则互通,努力在制度开放层面更好发挥标杆示范的探索、引领作用。夯实“走出去”支撑保障,探索优化“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通关模式,实现各类手续办理并联审批、无缝对接,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货物通行效率。
二是做强出海口功能,提升港航服务质效,加快构建“千万标箱、东方大港”。立足国际枢纽海港定位,大力推动港口扩能升级,加快实施40万吨级矿石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20万吨级智能集装箱泊位改造等工程,持续提升港口通过能力。高标准建设自贸区港航发展中心、超大型智能化集装箱中心、大宗商品集散中心等“五大中心”,推动汽车整车进口等专业口岸开放。加快港口型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建强智慧港口、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等,大力集聚现代物流、贸易金融、信息服务等高端业态。全面对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推动合作运营集装箱航运、“连申快航”等项目取得更大成效,打造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长三角北翼强港。
三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崛起制造强省的沿海增长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强主导产业链条,推动石化产业基地加速崛起,构建万亿级石化产业集群。持续巩固新医药产业地标,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医药创新中心。着力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显著提升高性能碳纤维、硅材料、化工新材料产业规模品质、拓展应用领域;强化核电、风能、光伏等清洁能源保障能力,打造更加绿色稳定高效的新能源基地。建好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壮大海洋经济、崛起海洋强市。用好山海生态资源禀赋,打造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做精做优文旅产业。
四是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做优开放平台载体,精心建好“一带一路”交汇点支点城市。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协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开放发展水平,构建独具特色的临港产业集聚带、滨海风貌城镇带、美丽生态风光带。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策源地和开放经济引擎作用,统筹抓好平台载体构建、先行先试探索和成果复制推广,促进自贸片区和联动创新发展区优势互补、联动共建,推动生物医药、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培强壮大跨境电商产业,不断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高标准打造丝路物博会、全球公共安全合作论坛等平台载体,努力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在经贸、产业、教育、人文等各领域的务实合作。
胡竹: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可与有关部门或相关设区市联系,会后进行深入采访。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