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厅专场
2024-09-12 15:50:00

发布会现场

胡竹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八场,围绕“深化农村改革 赋能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进行发布。

我们邀请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季辉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和季厅长一起出席发布会的还有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朱新华,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孙翔,省农业农村厅计财处处长邹芳刚,省农业农村厅渔业处处长谢伟军,农业农村厅乡村建设促进处处长孟德富。

下面我们先请季辉厅长介绍情况。

季辉

各位媒体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感谢大家出席今天发布会,也感谢各位新老朋友长期以来对江苏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江苏“三农”发展是靠“吃改革饭、走开放路”起家的,江苏农村历来有改革的传统和基因,从“春到上塘”大包干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苏南模式”,再到城乡发展一体化,每一个阶段都探索出具有“江苏印记”的改革举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整省改革试点任务,承担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国家试点任务,推广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马庄经验”、生态农业建设的“戴庄实践”等,构建了部省合作共建、省级农村改革试验等推进机制,出台了乡村振兴、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家庭农场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极大解放和发展了江苏农业农村生产力,2023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35.6亿元、居全国第6位。以占全国3.2%的耕地,生产了全国5.5%的粮食、7.6%的蔬菜、3.4%的肉类、6.6%的禽蛋和7.3%的水产品,实现了人口密度最大省份总量平衡、口粮自给、调出有余。

今年以来,江苏农业农村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表现为“三增、三快”:“三增”就是夏粮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全省夏粮面积3738.2万亩,比上年增17.4万亩,单产382.7公斤/亩、增4.5公斤,总产286.1亿斤、增4.7亿斤,夏粮总产再创历史新高。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长势正常,具备丰收基础。蔬菜、生猪、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生产平稳,产量持平略增,产能持续巩固。前段时间市场零售价格相对较高,最近有所回落。“三快”就是农业重大项目落地快、乡村建设推进快、农民收入增长快。开展农业农村投资促进年活动,大力发展项目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和绿色农业,1-8月份新开工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153个,完成投资876.9亿元,开工率93.1%;农业设施设备更新提升加快推进,报废更新农机2.9万台、拉动消费29.7亿元。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投入27.2亿元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民生活品质。深入实施经济薄弱村提升行动,全省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23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去年的30488元。今年上半年达到17415元、同比增长6.5%,城乡居民收入比2:1,是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全会《决定》聚焦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在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把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起来,同学习贯彻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锚定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重大任务,持续推进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七大专项行动,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任务落实,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接下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改革发展任务。

第一,聚焦“粮食安全”,完善多元化食物供给机制。实施粮食单产提升三年行动,促进良种良田良机良法良制全要素一体优化,精准实施高产集成配套技术,推动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健全种粮收益保障机制,按照谁种粮谁受益原则,落实粮食大豆油料生产支持政策,探索补贴与大面积单产提升挂钩机制,加大产粮大县转移支付、奖励力度,调动种粮、抓粮“两个积极性”。国家正在探索省际间种粮利益补偿机制,我们也将探索市际间粮食利益补偿机制。推动食物多元化供给,加强“菜篮子”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开展设施棚室改造提升,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推动海洋渔业向“深蓝”拓展。

第二,聚焦“联农带农”,完善新型农业经营机制。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家庭农场集群发展,支持家庭农场联合组建合作社,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区域性农业服务组织,推动对小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实施“新农人”三年培育计划,开展涉农人才定向委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引导退役军人、大学生等返乡创业就业,分层分类培育高素质农民。引导农民参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风险保障等制度。

第三,聚焦“共同富裕”,完善强村富民长效机制。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实施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因地制宜做足“土特产”文章,培育“4+13+N”农业全产业链。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广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创新村企、村社、村村联合发展机制,探索融合经济、服务经济、飞地经济、投资经济等新路径。构建促进低收入人口增收长效机制,实施一业富民、一技在手、一岗兜底“三个一”工程,提升完善南北共建、五方挂钩、经济薄弱村提升行动。

第四,聚焦“人地关系”,完善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抓好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完善土地流转价格指数,推广“实物计租、货币兑现”定价机制和竞价“熔断”机制,健全流转合同预警机制。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支持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予以盘活。依法维护进城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自愿有偿退出办法。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

第五,聚焦“协同联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落实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政策,推动“财政金融支农16条”政策落实,提高涉农资金项目使用效能。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重点建设好3000个和美乡村和39个片区。抓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省试点,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加强县乡村一体统筹发展,抓好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城乡教育集团、紧密型医共体、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等建设,带动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我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胡竹

谢谢季厅长。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社记者:我们了解到,今年夏粮再获丰收,请问下一步在促进粮食稳产增产方面将采取哪些政策举措?

季辉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粮食面积连续14年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总产连续10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单产连续7年保持稳定增长,去年全省水稻亩产历史性地突破了600公斤。今年上半年,我们积极应对和克服了灾害性天气和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的不利影响,夏粮实现丰产丰收、总产再创历史新高。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占比超过六成,现在距离秋粮大面积收获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将持续开展“抓田管抗灾害夺秋粮丰收百日攻坚行动”,抓好秋粮中后期管理、病虫害防控、“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做到“产量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全力以赴夺取秋粮好收成。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重中之重,一着不让抓紧抓好粮食生产。

一是优化完善扶持政策。持续加大粮食稳产保供财政支持力度,确保粮食生产投入稳中有增。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粮食生产支持补贴资金继续向粮食主产区倾斜,进一步调动主产区重农抓粮积极性。

二是全力提升单产水平。我省人多地少,靠扩大面积增产潜力十分有限,抓好单产提升是促进粮食稳产增产的主攻方向和现实路径。持续开展粮食单产提升行动,推进良种良田良机良法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地种肥药各要素、耕种管收各环节增产潜力,提高关键技术模式到位率和覆盖面,形成区域、作物、主体平衡增产的工作格局。

三是搭建载体培育主体。发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建设一批粮食绿色高产高效丰产片,加大规模主体单产提升奖补力度,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支持粮食规模种植主体创新组织方式、集成高产模式、落实关键措施,大力实施高产竞赛,培树高产典型。

四是提升防灾减损能力。近年来,局部地区灾害性天气呈频发多发重发态势,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我们将时刻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健全完善农业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和粮食生产防灾减灾技术解决方案,加强天气、苗情、墒情、病虫情等的监测预警,提高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能力和水平,打好重大病虫害防治攻坚战,努力降低因灾损失,守牢粮食生产的安全底线。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请问下一步江苏如何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富民增收?

朱新华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把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作为促进富民增收的有力抓手,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文旅加快融合,乡村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全省超10亿元的县域优势特色产业200多个,建设中晚熟大蒜、苏系肉鸡、小龙虾、优质稻米、生猪等5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79个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小特产”已经逐步形成县域富民“大产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1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150家,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经营主体超过1.4万个,联农带农促农增收效应日益显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下一步,我们将以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为主线,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大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完善乡村产业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加快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动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培优做强。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培育一批乡村特色产业村镇、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有特色、有认可度、有竞争力的“金名片”,让更多产业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二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精耕深耕特定细分领域,培育更多具有行业话语权的“单项冠军”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

三是推动休闲农业集聚融合。加快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融合,积极创新民俗体验、亲子研学、农耕活动、乡村文创等新业态,推动串点成线、连片成带、集群集聚发展。

四是推动产业主体联农带农。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主体带动作用,建强联农带农载体,鼓励农村创业,持续探索乡村产业联农带农利益联结长效机制。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央广网

大家都比较关心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请问目前江苏延包试点开展情况如何,下一步如何来推进?

孙翔

从2024年开始至2028年,我省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将陆续到期。按照农业农村部、中央农办部署要求,我们积极承担全国延包试点任务。2020年启东市6个村民小组成为全国第一批延包试点;2021年泰兴市、泰州市高港区分别安排3个村开展全国延包试点;2023年泰兴市、泰州市高港区试点单位扩大到整县,泗洪县两个乡镇也同时被列入整乡镇试点;2024年,南京市浦口区等11个县(市、区)和淮安市洪泽区蒋坝镇等8个镇(街道)又被列入全国延包试点地区。目前,我省共承担了4批全国延包试点,涉及13个整县(市、区)、8个整乡镇(街道),其中泰兴市和泰州市高港区已基本完成整县试点任务。试点地区探索构建了“十步工作法”“三个百分百”等延包工作程序和做法,形成了“后位补差”“收益补差”“动态确利”等人地矛盾问题有效解决路径,为全省面上试点提供了实践经验。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积极稳妥推进延包试点。具体工作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坚持、三个加强”。“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延包原则。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确保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地继续保持稳定,以第二轮土地承包合同到期为起点再延长承包期三十年。二是坚持程序规范。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延包试点工作规程要求开展工作,确保程序和成果都合法有效。三是坚持农民主体。把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贯穿于试点工作始终,鼓励农民集体在法律政策范围内因地制宜探索延包具体路径和办法,重大事项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地实际,按照二轮承包到期情况提前谋划,稳妥推进。“三个加强”:一是加强路径探索。按照延包原则,积极探索可行的延包路径,按时保质完成试点工作任务。二是加强问题处理。在法律法规政策范围内,充分发挥民主协商,探索无地少地等人地矛盾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政策研究。及时总结提炼各地经验做法,研究我省配套政策,为全省面上试点提供更全面、更系统、更科学合理的政策支撑。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国江苏网记者

江苏渔业资源丰富,请问下一步江苏将如何推进渔业特别是海洋渔业的高质量发展?

谢伟军

江苏是渔业大省,渔业发展历史悠久,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发展渔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去年,省政府发布《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将海洋渔业列为海洋十大产业之一,并出台多项支持政策;今年,省委召开全省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对推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我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规划、品种、项目“三个一”重点任务,推动海洋渔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围绕“一个规划”,组织启动编制工作,强化规划引领;围绕“一个当家品种”,加强科技支撑,推进海水“一条鱼”新品种研发联合攻关;围绕“一批重大项目”,与连云港市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近海牡蛎养殖、深远海绿鳍马面鲀全产业链、海洋牧场装备制造基地、渔港经济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接下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发力,向“深蓝”拓展:

一是在推动重大项目落地上发力。指导沿海地区用足用好各项支持政策,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研究、策划、招引一批海洋渔业发展重大项目。加强调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展,强化部门沟通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进项目取得实效。

二是在打造产业平台载体上发力。借鉴经济开发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经验,打造海洋渔业产业园、渔港经济区等一批产业平台载体,推动土地、海域、资金、用电等政策要素向园区集中,引导企业集群化发展,推进海洋渔业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渔港经济区发展,以渔港建设为平台,打造“港产城”整体发展格局,实现依港管船、依港促产、依港兴业。

三是在加强经营主体培育上发力。深远海养殖、远洋渔业等投入大,对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抗风险能力要求高,必须依靠大型龙头企业带动,才能提高产业稳定性和市场竞争力。加强主体培育,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鼓励金融保险支持,通过政策引导,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的带动作用,培大做强一批海洋渔业产业主体。

四是在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上发力。组织相关高校、科研院所,通过多学科联合、协同攻关,着力突破水产良种选育、海洋牧场建设、深远海装备制造等关键技术问题。加强海洋渔业成果转化推广服务,强化沿海盐碱滩涂改良应用,扩大渔业发展空间。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江苏卫视记者

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是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重要内容,请问江苏下一步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邹芳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自2020年全面启动以来,省委省政府每年都召开推进会,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推进措施。在2020至2022年第一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计划”基础上,2023年省农业农村厅又启动了第二个“三年建设计划”。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重大项目4800多个,引导4600多亿元各类资本投入农业农村领域,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发挥了重要支撑,也为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向好做出了应有贡献。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农业农村系统大力开展“农业农村投资促进年”活动,已开工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153个,完成投资876.9亿元,带动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增强了“三农”的“压舱石”作用。为了进一步抓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我们将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改革创新、增强活力上下功夫。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业农村“小、散”资源打捆打包、抱团发展,积极培育农业农村投资需求,引导城乡要素加快双向流动。加强各级农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促进建设用地、设施用地等发展要素良好配置,把园区打造为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平台。开展“金秋招商”活动,统筹全省资源开展联动招商,把招引央企、农业龙头企业等作为重要方向。

二是在紧抓机遇、拓展领域上下功夫。抢抓省委省政府重视“三农”,拓展农业设施设备更新领域的机遇,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强化财政资金撬动,优化支持政策操作细则。突出设施棚室改造提升、规模畜禽养殖场提档升级、池塘标准化改造、海洋渔业发展等8个方面,以最简便的方法、最快的速度,实施一批高质量设施设备更新提升项目,大力拓展重大项目建设新领域。

三是在优化服务、加强保障上下功夫。不断完善重大项目建设“一对一”服务机制,组织开展在建项目服务“家家到”活动,持续提高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服务质量;对拟开工项目,进一步加大前期服务,帮助项目主体做好可行性研究、用地用能等事项办理,推动尽快开工;对已建成项目,跟踪项目投产效益,积极推动扩大再生产。

四是在加强引导、守住底线上下功夫。加强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促进社会资本重点投资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领域,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持续跟踪项目运行质态,重点防范资本与农民争利,杜绝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守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底线。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现代快报记者

发展智慧农业是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请问江苏发展智慧农业下一步有哪些新的举措?

朱新华

从总体情况看,我省智慧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智能农机、无人机、水肥一体机、水产增氧机等智能装备加速普及应用,打造了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农高区等“国字号”载体,建设了6个国家级智慧农业创新中心(实验室),初步形成辐射长三角的智慧农业创新网络。同时,我们还建成了“苏农云”大数据平台,构建了一批覆盖全省的智慧化应用场景。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统计,我省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达51.2%,位居全国前列。

下一步,我们将把产业融合创新应用作为关键,集成技术、装备、数据、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加快培育智慧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紧密结合粮食作物单产提升行动、现代设施农业提升行动、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行动等,加快高效绿色智能装备推广应用,有力有序分类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智改数转网联”,实现信息技术向产加销各领域、上下游各层面渗透,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是拓展社会化服务功能。以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为载体,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运用数字化技术装备和系统平台,打造综合性、智慧型的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提供农田托管、农资供应、农机作业、监测预警、市场营销等“云”服务,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范围,带动更多中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三是增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部门公益性服务职能,深化“苏农云”建设应用,加快构建覆盖全省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推动省市县大数据协同,强化涉农数据采集和整合共享,加大数据分析和深度挖掘力度,提高农事生产指导、市场需求预测、农业辅助决策等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是强化智慧农业协同创新。进一步发挥好科教资源优势,推动涉农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联合开展智慧农业技术装备创新研发和集成示范,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促进更多技术成果转化和落地应用。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凤凰网记者

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请问江苏在这方面有何考虑,如何更好服务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

孙翔

近年来,我省立足不同产业、不同环节、不同主体的生产需求,在坚持发展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的同时,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全省各类服务主体达到7.4万家。同时,因地制宜开展农事服务,服务领域由种植业向果茶菜等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拓展,向加工销售、市场信息、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延伸,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难题,有利促进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制定《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培育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支持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强化过程服务和要素保障,推进各类服务主体分工科学、联动协同,有效配置农业全产业链资源要素,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与多元增值服务相结合、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结合的、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主要将聚焦三个方面:

一是在产前服务上,重点保障基础物资,引导服务支持服务主体通过集中采购、统一供应等方式,将种子、化肥、农药、农膜、饲料等生产资料以周到便利的方式提供给小农户使用,降低农业生产物化成本。

二是在产中服务上,重点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和关键环节托管,特别是突出抓好小农户急需的精量播种、病虫害防治、动物疫情防控、收储烘干等环节。

三是在产后服务上,重点开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支持服务主体建设面向小农户的农产品贮藏保鲜设施、田头市场等,构建农产品物流网络体系,建立产销密切衔接、长期稳定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我们也希望通过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真正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国网记者

建设和美乡村是一项民心工程和系统工程。我们了解到,江苏一直致力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请问下一步在这方面有什么新措施?

孟德富

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提升到56.4%,纳入国家监管清单的农村黑臭水体已整治完成103条、治理率达86.6%,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超过90%,1.6万多个行政村全覆盖组织实施了村庄清洁行动,一批行政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三中全会和省委全会的部署要求,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方面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紧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个基本单元。坚持规划引领、依规而建,分层分类推进村庄规划编制,逐步推动有规划发展村庄的1.1万个行政村编制完成多规合一的村庄实用性规划。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以农村户厕改造、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为切入口,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补齐水电路桥气网等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农村教育养老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力争到2035年,将1.1万个行政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民群众就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二是紧扣和美乡村整体联建这个重要方向。立足环太湖地区、宁镇扬丘陵山区、里下河地区、沿海地区、黄淮平原等不同区位,围绕河湖水系、道路体系、景观廊道等不同类型,突破村与村、镇与镇、县与县的行政界线,实施和美乡村片区培育建设,一体化开展规划设计、联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连片塑造景观风貌,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配套共建共享,不断提升和美乡村建设整体成效。

三是紧扣夯实村庄干净整洁有序这个关键基础。深化村庄清洁行动,聚焦“四清一治一改”(清理农村积存垃圾、河塘沟渠、农业废弃物和无保护价值的残垣断壁,加强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加快改变农民生活习惯)开展季节战役,对“一部四沿五旁”(城乡结合部,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国省干道沿线、农村县乡道沿线,宅旁、村旁、田旁、路旁、水旁)重点区域开展集中整治,推动卫生清洁与绿化美化相结合、节点性活动与常态化机制相结合,保持村庄常年干净整洁有序。

四是紧扣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这个突出环节。按照“全面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长效管护机制”要求,宣传推广一批长效管护好机制、好模式,指导各地建立符合本村实际、运转高效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制度。人居环境管护这个事,离不开农民群众的参与,我厅将引导农民群众自觉爱护环境、讲究卫生,通过做好房前屋后清洁,参与村庄公共区域清洁,建设美丽庭院、美丽菜园、美丽果园、美丽村景,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农民日报记者

近期,江苏出台关于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请问农业农村领域如何推动相关政策措施落地落实?

季辉

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是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重要基础,也是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新出台的《若干政策措施》专设章节部署推进农业现代化,拿出“真金白银”,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机械更新、智慧农业发展、海洋渔业等,都是着眼加快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关键环节的新增政策,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将紧抓政策机遇,细化工作措施,把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好,力求政策效能最大化,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文件提出,保持新建高标准农田亩均投资,将改造提升投入标准由2000元提高至2350元,取消对55个产粮大县配套资金要求。今年,全省计划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98万亩,相关项目正按序时进度推进。此外,对开展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省里还将增加1000元亩均投资。我厅将指导项目加快建设,全面推进检查评估、上图入库,研究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办法,加快完善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进一步提高农业抗灾夺丰收能力。

二是支持农业机械更新提升。文件提出,加大农业机械等领域设备更新支持力度。中央超长期特别国债安排我省用于农机报废补贴资金6000万元,省里配套1100万元,加上常规专项资金,今年用于农机报废补贴资金已超1亿元,是往年的3倍以上。我厅将会同省有关部门尽快将国债资金分配下达到市县,制定便于执行的具体机械报废补贴标准,组织企业加大回收拆解力度,支持实施老旧农机报废更新3.8万台(套)以上。同时,统筹省级财政相关资金,支持设施棚室改造提升5万亩、规模畜禽养殖场设施设备提档升级75个等,推动“两新”政策在农业农村领域落地见效。

三是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文件提出,对符合财政专项资金用途的智慧园区、数字农场(牧场、渔场)予以支持。目前,各地已储备智慧园区项目11个、数字农场项目54个、数字牧场15个、数字渔场14个。省财政将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资30%的比例予以补助。我们还将研究制定推进全省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发掘一批智慧化建设成效显著的典型案例,积极探索产业数字化、农业公共服务数字化、农业社会化云服务新模式,推动“苏农云”在全省深化应用,加快农业“智改数转网联”,赋能农业现代化。

四是大力发展海洋渔业。文件提出,省级财政对中央资金补助之外新增海洋牧场建设内容予以最高2500万元补助,目前已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4个,其中连云港市秦山岛东部海域、盐城市滨海东部海域陶湾2个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我们将加强海洋牧场建设管理,统筹相关资金支持发展深远海养殖、渔港经济区等,建立上下联动的海洋渔业重大项目定期调度机制,组织符合条件的地方积极争取建设新的国家级海洋牧场,高质量建设“蓝色粮仓”。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胡竹

谢谢季厅长,也谢谢其他五位发布人,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我们下次再见。

标签:农业农村;乡村;重大项目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1.jpg
1月21日,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202501202110021737378602742_476_b_1280x720.jpg
过去一年,江苏省的代表委员们认真履职,用行动诠释担当,以实干践行使命。
微信图片_20250117100222.jpg
希望这样美好的故事越来越多,让“读懂中国”成为一场双向奔赴。
67887097e4b093bd1a243369.jpg
1月15日,苏州昆山张浦镇举办“携手同行 共谱新篇”2025昆山德国工业园外资企业迎新春活动,为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增添浓厚氛围。
1_imageslim.jpg
南京市总工会将通过建设“宁工享”职工食堂,重点打造“食堂+讲堂”,推动“知”“食”共享。
本网策划
微信图片_20240703093100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