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盐城】全国首部!《盐城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实施
来源:现代快报/现代+   2025-01-03 11:28:00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为用法治力量激活盐城海洋经济“新质”动能,全国首部设区的市级海洋经济综合性地方性法规《盐城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盐城是江苏省海洋大市,管辖海域面积1.89万平方千米,沿海滩涂面积4550平方千米,发展海洋经济是该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经过数月精心打磨的《条例》,于2024年10月23日由盐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并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这部关乎盐城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法规,围绕海洋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各领域,制定有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的法律条款。

《条例》要求,盐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统筹沿海、近海、远海、深海各类产业发展,优化产业链分工,推进跨区域协作,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陆海资源统筹开发、产业协同发展的海洋经济总体布局。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海洋经济总体布局,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需求,推进海洋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沿海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发挥海洋经济发展主阵地作用,优化海洋空间资源和人才、资金等要素配置,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海洋经济新增长极。

内陆县(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创新海洋经济辐射联动模式,嵌入海洋产业链,打造海洋经济融合发展区。中心城区应当发挥城市综合优势,提供科技研发、数字金融、信息技术等产品和服务,打造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中心。

《条例》强调,统筹利用沿海滩涂、近远海风光资源,推动“风光同场”海上清洁能源开发,促进海上风电、光伏发电融合发展。培育海上能源岛、新型储能、零碳负碳等未来产业,推进海洋新能源综合利用。加强技术创新和龙头企业引领,构建覆盖材料制造、关键零部件、主机制造、运营维护等环节的海洋新能源全产业链。

发挥淮河出海门户优势,完善海上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多式联运,拓展外贸货运航线,发展船舶经纪、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推进海洋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强海洋牧场、渔港经济区建设,发展种苗繁育、设施渔业和水产品精深加工,扶持远洋渔业发展,支持建设水产品电商交易和服务平台、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打造高端水产品集散交易中心。

放大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品牌效应,挖掘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和产品,提升沿海旅游服务设施能级,加快发展“康养+旅游”“渔业+旅游”“海上风电+旅游”等多产业融合业态。

《条例》表明,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海洋数字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鼓励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推进海洋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培育海洋绿色低碳产业,推进零碳产业园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促进新兴技术和绿色低碳产业融合发展。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加强陆源以及海上污染管控,合理控制近海养殖规模,加大对入海河流以及入海排污口的监管力度。

对污染海洋环境、破坏海洋生态,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支持检察机关、符合法律规定的社会组织依法提起诉讼。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海洋人才和团队,对符合条件的,给予“黄海明珠人才计划”有关政策待遇保障;建立完善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落实住房、落户、医疗、教育等保障政策,打造海洋经济人才新高地。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菲

标签:海洋经济;发展;海洋

责任编辑:王晶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