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宿迁】地力提升助增产 8435吨有机肥田间作业完成
来源:速新闻   2025-01-21 10:50:00

近日,伴随着工作人员紧张有序的作业身影和施肥机器来回穿梭的轰鸣声,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洋河新区的斯味特果业有限公司万亩苹果园完成了最后一批有机肥开沟深施任务。历时一年有余,市辖区黄河故道果蔬产业基地耕地地力提升项目遴选的18家主体已全面完成8435吨有机肥的田间施肥作业。

地力提升是指针对地力水平相对较差的农田区域,重点通过土壤改良工程、障碍土层消除工程、土壤培肥工程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耕地地力生产水平,全面改善农田土壤生产条件,确保农田持续高效利用。

宿迁黄河故道沿线地区因黄泛冲积物的影响,土壤以沙性潮土为主,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保墒能力差,是全省中低产田较为集中的区域。面对这一“先天不足、后天欠账”的困境,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响应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部署,策应省委、市委关于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的战略部署,计划连续3年实施市辖区黄河故道果蔬产业耕地地力提升项目。

“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只有土壤肥沃,才能产出优质的果蔬。”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毕彦辉说,“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实施有机质提升行动,旨在培肥地力,减少化肥使用,改良土壤,提高果蔬生产能力、提升果蔬品质。”

据了解,自该项目启动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已安排353万元直接用于有机肥采购补助,通过财政资金杠杆撬动,激发农民护地养地的内生动力,推动形成果蔬产能提升的新质生产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农业农村局严格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节点化”的原则,确保每一环节落到实处。在主体遴选阶段,该局坚持集中连片、富民增收、绿色发展的原则,选择了18家种植主体,其中蔬菜类种植主体3家,水果类种植主体15家,单一品类相对集中连片种植面积均在1000亩以上。

“非常荣幸能够成为这个项目的受补主体。”位于王官集镇的宿迁市梨花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强说,“通过施用有机肥,减少了化肥使用,能够明显感觉到土壤更加疏松、肥沃,种出来的梨不仅个头大,而且甜度更高、口感更酥脆。我们的苏翠1号梨比其他果园种出来的梨甜度高1%以上,价格平均高出5毛钱一斤。”

为确保有机肥的质量,市农业农村局在采购阶段严格履行公开招标程序,要求投标人为具有省级商品有机肥登记证的生产企业,并对投标供应产品的技术指标进行严格把关。在供肥阶段,还对每批次的有机肥进行抽检,确保所有指标达到标准要求。

以项目实施为契机,市农业农村局加强了地力提升相关知识的宣传示范。围绕种地和养地、施肥和减量、节本和增收等方面,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组织受补主体开展培训,引导大家进一步增强种地和养地的意识,夯实科学种植和示范带动本领。

据统计,项目实施直接补助施用有机肥3091亩,辐射面积达1.3万亩。位于黄河廊道沿线的江苏慕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爱上农业生态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受补主体在项目引导下,额外采购商品有机肥改善和培肥地力,项目实施成效得到进一步彰显。

“通过培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种植的知识。”位于田洼智慧农业产业园的江苏慕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潘伟说,“现在我更加注重土壤养护和有机肥的施用,这对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产量都很有帮助。今年我们公司计划再采购800吨有机肥,力争用2至3年时间让土壤有机质含量再提升。”

随着该项目的深入推进,市辖区黄河故道果蔬产业基地的土壤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我们的目标是让黄河故道由‘发展洼地’蝶变为‘幸福高地’。”毕彦辉说,展望未来,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农技力量。(祁秋月徐长亮赵海侠郭士瑞)

标签:有机肥;黄河;地力

责任编辑:王晶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