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在宿迁沭阳启动,众多名角好剧、名作好展、名师好课汇聚社区广场、文化馆,吸引大批群众参与。广大文艺工作者还深入一线倾听需求,共商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多的文化盛宴。
江苏台记者高涵说:“快要过年了,您有没有买年货?在沭阳县文化馆,‘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就从这里‘发车’,咱们不仅可以看戏曲、赏非遗,还能买年货、尝美食,边吃边逛边玩,‘一站式’享受高质量的‘文化大餐’。”
宿迁市沭阳县居民徐港说:“活动很热闹,还能品尝非遗美食,感受非遗技艺,活动办得很好。”
岁末年初,江苏省委宣传部统筹协调省文旅厅、省文联、省作协、省演艺集团等部门单位,在每个设区市遴选1个村(社区)为试点,实施“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活动现场,省内知名艺术家带来了一系列精彩文艺表演,既有《牵红线》《樊梨花点兵》等经典戏曲唱段,也有《清清骆马湖》《茉莉花》等极具江苏特色的歌曲,而所有这些节目,都是由观众“点单”,由名角亲演。
沭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若鸣说:“演出前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群众想看什么就点什么,让群众看到真正想看的节目。所有演出节目都充分听取文艺团体、艺术家意见,演出活动的专业性更高、质量成色更高,也更加贴近了基层实际需求。”
宿迁市沭阳县居民卞祝山说:“这次来的这些大家都是牡丹奖、梅花奖的获得者,特别是我们家乡的淮海戏,既有老戏曲味道,又有现代戏的风格,我们老百姓都非常喜欢。”
建立起供需适配的有效运转机制,是文艺直通车行动强调的重点。活动现场,江苏发布了首批文艺直通车行动优秀产品库名单,近300项优秀文艺产品、1000多个优秀节目,涵盖优秀剧目、折子戏专场、声乐、民乐、交响音乐会、综合演出、展览、辅导讲座等,既端出“大菜”,又供应“小炒”,各地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定制“文化大餐”。
沭阳县南湖街道南湖社区党委书记金建伍说:“我们组织了上百名村民代表,认真地吸取了大家的意见,有的乡亲喜欢看热闹的,有的乡亲喜欢看接地气的,我们讨论了好多次,最终选择了12台戏。”
送演出、送服务的同时,文艺直通车行动还特别设置了“艺术家驻村计划”,选派13组具有高水平文化素养、文化专长的文艺人才队伍,每月定期驻扎,指导帮助试点地区建强基层文化。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党支部等13个省级文化单位党组织还与试点村党组织结对党建,让文化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开花。
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演员高飞说:“每年我都会‘送戏下乡’,基本上已经跑遍了整个江苏的村镇,很多老百姓表示希望能够经常看到我们的戏。这次的文艺直通车行动,我觉得为全省的艺术家服务基层搭建了一个更加长久、更可持续的平台,我们去帮助大家排节目、做培训,也能更好地深入生活、采风创作。”
为把高质量的文化产品送到百姓身边,从去年开始省委宣传部会同省文旅厅、省文联、省作协、省演艺集团赴13个设区市开展调研,在充分吸收基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服务方案。此次文艺直通车行动,既是一场文化下乡、惠民共享的服务活动,也是一次进一步问需对接、优化提升的良好契机。活动中,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徐缨走进文化市集,与逛大集的群众、现场展示的非遗传承人交流,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一线院团、艺术家、文化主管者的意见建议。她说,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优质”强调的是内容供给的多元化、高品质,“直达”强调供给渠道的畅通,要“一杆子插到底”,而“机制”则是关键,要确保能坚持、可推广。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供需适配”,以需订供,打造丰富多样、层次分明的“文化菜单”;要注重“可感可及”,讲求实效,坚持合理安排,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要注重“常态长效”,通过建章立制,让活动更对路子、更可持续、更能推广、更有实效。
据悉,目前省委宣传部已统筹各有关部门组建工作专班,为试点地区一对一配备工作联络员。同时积极建立效果反馈跟踪机制、动态调整优化机制,让这项惠民工程持续发力,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时空短评:把更多优质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演出的曲单由群众点、选派文艺人才驻村干、直插一线听意见……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文化大集,既有“以需订供”的精心准备,也有“讲求实效”的妥善安排,还有“建章立制”的长远谋划,充分体现了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的初心追求与行动自觉。以此为探索,后续还将进一步推动全省各市、县以省级活动机制为示范,建立本地区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祝愿这个暖人心、顺民意的便民惠民之举能更好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让群众在家门口观大戏、看大展成为生活日常,更好地用文化点亮生活、润泽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