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文旅商融合,夜游经济点燃暑期“人间烟火”
来源:江苏经济报   2023-08-15 15:15:00

8月13日晚,华灯初上,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夜集市”活动点亮无锡市锡山群众的多彩夜生活。 吴 俊 摄

□江苏经济报记者 孙炜杰

熙春台岸边,几百位游客蜂拥而至,欣赏着喷泉在光影特效的加持下不断幻化成祥云、琵琶、飞鸟甚至是唐朝舞女的虚拟独舞;原本白天“平平无奇”的树林变成了刻写着唐诗的木简,单色的白塔在夜间化身各式宫殿;景区外的瘦西湖夜市,市集摊位上摆放的灯笼、团扇等文创产品吸引着来往游客纷纷驻足“剁手”,酒吧驻场乐队的歌声和烧烤摊的叫卖声互相交织;在夜市对面,当地颇有名气的扬州宴餐厅已座无虚席,五点半左右取号要等两个多小时才能用餐……8月13日夜晚的扬州瘦西湖,由内至外处处燃起属于夜晚的“人间烟火”。

近年来,我国夜游经济飞速发展,成为各地提振消费的强力引擎和文旅商发展融合的创新平台。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夜间经济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夜间经济规模预计2023年将达到480912.7亿元,增长迅猛。记者走访发现,值此机遇,我省正持续推进夜游经济创新发展,擦亮江苏“夜游”品牌。

光影演艺点亮夏日“夜赏”模式

从夜间光影的布置和门票价格的设置来看,瘦西湖景区对夜游的重视明显高于白天。在美团等购票平台上,同一天的夜场票价格比白天票价格有10元~20元的涨幅。今年是瘦西湖“二分明月忆扬州”大型沉浸式夜游推出的第三年,围绕夜游体验,景区开发了光影诗画夜游、交互场景体验、花车巡游、千灯夜市四大核心板块,还增添了由300架无人机出演的光影秀,今年上半年,瘦西湖共吸引29万人次购票入园,与去年2万多人次的夜游量相比提升了十几倍。

引流,夜游使景区等消费场所吸引力大增。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4A级以上景区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的33.9%。“在各地努力重振文旅消费的大背景下,夜游对城市、对区域消费的拉动不容小觑。”江苏省旅游学会夜游经济与数字技术分会会长、省照明学会秘书长钱宗明指出:“夜游是白天出游的延伸,也是一个独立的市场。比起白天,夜游没有工作、天气等因素的限制,也没有工作日与节假日、本地游与外地游之间的界限,是消费复苏的良好催化剂。”

对景区而言,夜游还是打开更多年龄段游客市场的“破圈”利器。“今年暑假,除了主打拉美风情的拉‘疯’一夏狂欢节,我们在晚上还有各种精彩路秀、光影装置大戏、风情狂欢大巡游等等,让游客从早到晚13个小时都能欣赏到精彩演艺。”常州恐龙园景区运营管理公司总经理王凯告诉记者。而今年暑期景区夜游最大的亮点——D漫盛典,恐龙园汇聚了卡琳娜、谢安然、虚拟偶像金桔等在内的10余位顶流达人及300余位圈层爱好者,推出D漫大赏主题秀、D漫大巡游主题游行及D漫次元港主题街区等精彩纷呈内容,将二次元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因Z世代而重新流行起来的二次元歌舞等传统节目的基础上,搭配独创的光影科技《D秀》,焕新二次元歌舞生命力,与夏夜限定的海滩派对和动感热辣的泳池电音派对等活动一起,打破单一夜赏模式,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技术感、梦幻感十足的夜游体验。三天D漫盛典期间,景区游客近20万人次,引流效果非常明显。

业态融合解锁“夜购”长期引力

“刚在附近上大学的时候,来这里就是周末组团吃个饭,再逛逛超市,五点多来七点多走,没有太多值得留下来玩的,现在就不一样了,各种活动、夜市,可以经常和同事小聚玩到午夜。”8月11日晚上8点,家住南京仙林的大学辅导员杨军在仙林金鹰湖滨天地刚刚吃罢晚饭,正准备和同事到湖边的小酒馆赶“二场”。

记者获悉,进入暑期以来,金鹰湖滨天地抓住暑期夜游机遇,为商场引入了一些互动性强、体验感好的项目,如南京首家趣踩水吖—造浪水乐园,“落日此刻 爱意渐浓”夜间电音派对和湖边广场音乐会等,让游客在夜间赏景的同时参与互动游戏。而在大型活动之外,金鹰湖滨天地近年来针对夜游进行的业态升级改造虽然没有类似的社媒影响力,但对于杨军这样见证了商场变化的“老主顾”来说,印象却更为深刻。

“原本晚上五点到七点半左右是每天的客流高峰期,九点以后开始逐步下降,我们就想着如何延长消费者的停留时间;另一方面,金鹰湖滨天地本身项目具备湖景、露天公园、下沉式广场等文化娱乐功能配套,对于开发体验感强的沉浸式夜游项目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资源,适宜打造各种夜间消费内容。”金鹰湖滨天地负责人甘炜告诉记者。因此,围绕文商旅融合发展,金鹰湖滨天地对整体业态进行了持续的“夜间化”改造。如在正对湖边的街区,因为风景宜人,物业结构支持布置外板,商场便引入了啤酒博物馆、烧烤和小酒馆等偏向夜经济的业态,取代了之前的一些业态特色不明显且因盈利能力低自愿退出的商户。同时,湖滨天地还通过引入亲子娱乐等项目和利用大型活动,为夜间零售业态引流。今年6月,在湖滨天地举办的2023南京国际啤酒节累计接待市民游客近30万人次,啤酒节补贴套餐累计售出超过6000份,“啤酒+美食”合计销售额超55万元。

“空谈文化或只做娱乐的夜游经济并不能长久。”钱宗明指出。他认为,平衡夜游项目的文化性和商业性关键在于找准项目的定位和辐射能力。“举例来说,辐射能力越强的景区,对文化性的需求也就更大,而面向本地客群的小景区、小街区则需要从商业做起,无论是纯文化夜游还是纯商业的夜游,其持续性和游客黏性都是不够的,想要发展好夜游经济,离不开文商旅的多元融合。”

创新规划擦亮“夜游”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在夜游经济如火如荼的同时,同质化问题也愈发明显。记者了解到,不仅许多城市、区域中夜游业态存在文化和商业模式的同质化,部分景区内部的商业业态也缺少规划,重复率高。对此,钱宗明指出:“破除夜游同质化,需要政府和景区的双方合力。在宏观层面,政府应该帮助区域中的夜游项目进行内容上的规划和调整,景区则要从独特性出发,做好自身业态的规划、文旅主题的提炼以及经营模式的调整。”

近年来,我省持续推动夜游经济发展。认定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45个,其中12个创成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整体性的开发规划有效带动了单个夜游项目的客流、营收,如早期以大学生客群为主的湖滨金鹰天地,得益于仙林整体的开发和区域夜游的发展,如今家庭性的客群已经成为主力,外地客群占比也提升至20%。

同时,全省已培育出“夜之金陵”“姑苏八点半”“龙城夜未央”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夜间文旅经济品牌。在政企双方共同努力下,以夜赏、夜购和夜食为中心,同时在夜宿、夜行等多方面探索的开发模式正在成为夜游项目的标配。以金陵小镇的魏晋文化、瘦西湖的唐诗文化等为代表的特色文化夜游品牌也不断涌现,夜游活力与“热”剧增。

标签:

责任编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