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世停 严磊
南通城区万顷良田今年迎来丰收,金灿灿的稻谷正在烘干房里抓紧加工以备销售。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江心沙分公司崇川生产区负责人孙志华说,今夏高温少雨,稻田如果在拔节孕穗期缺水,水稻就可能出现白穗,影响收成。在丰收之际回望,稻田里的活水从哪里来?记者在生产区看到一座座泵房矗立田头。8月份,这些泵房几乎是24小时运作,源源不断地从不远处的团结河引水。
团结河连通九圩港河,九圩港河又连通长江。九圩港河入江口建有一座拥有40孔水闸门和5台竖井贯流泵的水利枢纽——九圩港闸站,这处“水利重器”年均引提水约18亿立方米,占全市沿江引水量的30%,承担着通州、海安、如皋、如东等地345万亩农田的引水灌溉及697平方公里区域的排涝任务。
河连江,水联网,这是南通现代水网建设的最新成果。南通滨江临海,全市水域面积778平方公里,河道总长2.4万公里,是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又肩负守护长江入海“最后一公里”的重任。但该市地势平坦,水流动力不足,此前陈旧的水利设施早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如何守好长江口,让一城“活水”润泽江海大地,成为南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答之题。
“过去治水,总是一条河一条河地治,但水是流动的,老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南通市政府首席特聘专家赵瑞龙分析,必须打破“就河治河”束缚,以“区域治水”破题现代水网建设,做到“控源截污、河道清淤、水系连通、活水调度、生态修复”,这才是治本之策。
从“根源处”着手,南通在主城区先行先试,系统实施控源截污、自然活水、生态修复三大工程,将濠河周边44条断头河全部贯通,实现涵闸站联调联动智慧管控,借助长江潮汐动力,因势利导将江水引入城内,实现江河联动、内外循环,并采用“生态水利工程+湿地公园”的方式,让河流水体重现自然风貌。目前,全市主要河道全年保持Ⅲ类水或优于Ⅲ类水标准,实现“一江活水进城、满城清水归江”。
“我们在主城区区域治水实践中,探索形成‘系统化思维、片区化治理、精准化调度、长效化管护’南通‘四化’治水新理念。”南通市水利局局长吴晓春介绍,2020年起,这一理念向全市域推广。以沿江沿海重要闸站和骨干河道为“纲”,以各个治水片区为“目”,以控导工程为“结”,通过“建纲”“织目”“筑结”,南通加快建设全域一网、城乡一体、调控有序、生态美丽的江海平原现代水网。
水利控导工程是南通现代水网建设的“关键节点”。洋蛮河位于南通区域治水的“栟北片区”,过去常年滞流。海安市累计投资1.1亿元建设控导工程28座,洋蛮河实现清水畅流,加上护岸工程实施完成,“滞流河”变身“景观河”。2021年以来,南通共建设沿江沿海引排水工程32项,水系连通工程200余项、控导工程280项。该市还针对平原河网特点,因地制宜研发“钢板桩+直升式闸门”装配式简易控导闸,项目工期短、性价比高,工程造价仅为传统水闸的1/10。
系统的控导工程构成了现代水网的“骨架”,精准调度则赋予了现代水网“生命”。去年6月,水利部先行先试项目——南通城区数字孪生水网系统建成运行,项目当年被列为智慧江苏重点工程。该系统可通过降雨、潮位情况等数据,智能研判城区河道水位可能受到的影响,并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计算,生成城区水利工程联合调度方案。今年9月台风“普拉桑”带来强降雨,数字孪生水网系统精准发出调度指令,沿江闸站乘潮排水,确保城区防洪排涝安全。以提升水灾害防御、水资源配置、水利工程调度能力为主攻方向,南通城区将实现“数字一张网、管理一张图、调度一指令、安全一平台”运行管理模式。
水不但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还是生态之本、发展之基。南通首创“河道公园”概念,变岸为路,变“龙须沟”为“网红点”。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铺港河等40个“河道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省级5个。一条条“干净的河、流动的河、美丽的河”在江海大地灵动流淌,绘就“幸福河湖”的现实模样。
“建设现代水网关系千万百姓福祉,更事关现代化建设大局。”吴晓春介绍,区域治水被列为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形成“市级牵头抓总、县级实施落实、部门协同推进”的“一盘棋”格局。按照每年1000平方公里的进度推进,2023年该市区域治水累计覆盖面积达到4000平方公里,新建幸福河道971条(段),全市全年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保持100%。到今年底,区域治水覆盖面积将达到500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