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除陈布新,民俗别有“年”滋味
来源:新华日报   2025-02-03 08:10:00

辞旧迎新、万象更新的春节,却又特别讲究一个“旧”字。丰富多彩、形态多样的传统习俗,让人们这个年过得有滋有味。扬州仪征十二圩,一个江滩小镇,在晚清成了中国最大的食盐转运中心,形成了许多具有特色的年俗文化。祭祀、拜年、饮食、娱乐……当地80后文史专家金小平一一道来,如数家珍。

金小平是土生土长的十二圩人。在他的印象里,每年除夕的前几天,家家户户就忙碌了起来。“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人们正式开始做过年的准备:掸尘、做豆腐、宰年猪,巷道里到处挂着咸鱼、咸肉,不时能见到人们端着年蒸来来往往。”金小平说,在十二圩有句老话,叫“有钱没钱,干干净净过年”,除陈布新,把“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仪征当地的风俗,是腊月二十八贴春联、福字和挂禄,都取“招财进宝”“富贵吉祥”的寓意。以前,十二圩的妇女都有一手剪挂禄的绝活,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剪出万千世界。除夕夜,家家户户点烛焚香,祭祀天地,最重头的年夜饭,桌上不论多少道菜,五样是必备的:一道紫菜薹炒咸肉,象征“紫气东来”;一道百叶炒水芹,寓意“路路通”;一道素炒豌豆苗,意为“平平安安”;一道烧好的鱼头,要留到初五再吃,这叫“年年有余”;最后一道菜肯定是青菜烧豆腐,刮油解腻,“清清白白”。晚上一家人团坐吃守岁酒,要在大门上贴毛笔写的“开门大发”或“恭喜发财”再关好,这叫“封财门”;等过了午夜12点,在烟花爆竹声里把门打开,把红纸撕掉,谓之“开财门”。

十二圩的民俗,很多和当地的历史渊源有关,体现了历史演变和风土人情。比如春节“送灶”,有“君三民四船老五”的说法。君,也就是官府人家、军户,在腊月二十三举行祭灶,一般民户是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则为腊月二十五,均以米饭、糕点、白果、花生4样,点香烛送灶神,求灶神上天言好事。

除夕年夜饭前,十二圩还有庙贡的风俗。金小平介绍,本地纵横交错的“九街十八巷”,由祖籍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的老百姓建起的土地庙,人们在晚饭前将煨好的猪头等供品及鞭炮盛在竹篮里送至自家的土地庙供奉。“因为庙贡‘讨彩头’,谁都抢着去,所以除夕那天下午2点到4点,街上特别热闹,就像跑步比赛一样。”金小平说。在这种浓郁的节日气氛中,人们找到了“年”的滋味。

“缺了民俗,年味也就变了。从我记事起,每年春节老百姓都会自发组织‘踩街’,在几公里的大街上,轮番上演踩高跷、舞龙狮、戴鬼脸穿戏服的傩戏等民俗表演,通过载歌载舞,来表达美好祝愿。”金小平回忆,后来这些擅长表演的人老了或去世了,很多民俗也就渐趋没落,他想起来心里就感到痛楚,“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抢救我们当地民俗,帮助它们以活的方式传承下去,而不是让后人只能在书上读到只言片语的记载。”

如今,在当地的江上盐都十二圩历史文化旅游区内,江上盐都非遗文创馆成了仪征非遗的全景展示空间。绿杨春茶、扬绣、雕版印刷、十二圩茶干、大仪牛肉、真州金画……这里有众多精美的文物复制品和富有创意的生活用品,还会邀请来自全省的非遗传承人进行作品的集中展示和展览。传承讲究原汁原味,也呈现着仪征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进行时态”,作为“江上盐都”历史文化旅游区负责人,金小平和同仁们努力让历史文化演化为一种精神追求与感官体味,“我们不能把它当作放在家里的古董,逢年过节才拿出来展示一番。我们要让它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延续,让人人都能体会到民俗文化的深厚和魅力。”

春节之于中国人,有着独特的情感寄托和生活理想。28岁之前,金小平在外地工作,每年春节回家的路可谓充满艰辛,大包小包的行李,嘈杂拥挤的车厢,甚至有一次为了抢到一张回家的车票,他在火车站睡了两天两夜。但是他从来没有觉得累、觉得可以不回家,只因心中那份对父母和家人的牵挂。金小平感慨,这就是一个人情感上的依恋和归属,“外面再好,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永远不能忘记。”

本报记者 吴雨阳

标签:仪征;十二圩;历史文化

责任编辑:厉欣

阅读推荐
105585_bb3d1e2b-8f69-440a-bebe-bed7937de2cf.jpg.jpg
龙年进入倒计时,蛇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
微信截图_20250123170020.png
新春佳节,长假高速路免费通行,大量新能源汽车新手上路。
微信截图_20250123165728.png
202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今天下午举行,一组海报速览2024年江苏经济“成绩单” 。
1.jpg
1月21日,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本网策划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