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汲古润今激活创新基因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张 贺   2025-02-04 08:50:00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一切美好的事物,皆缘于创新的力量。从丝绸到陶瓷,从天文到航海,从造纸到火药,从诸子百家到百花齐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正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新史。

中华文明自诞生之初,便深植着创新的基因。伏羲发明八卦,教民结网捕鱼;神农教导耕种、尝百草发明医药;燧人氏钻木取火,开启了人类对自然的初步掌控;黄帝发明指南车,颛顼制定天文历法,帝喾创立礼乐制度……这些远古传说中的“圣人”不仅道德高尚,更因发明创造造福苍生而被后世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文明肇始于创新,正是创新精神使中华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应时处变,以智慧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持续发展壮大,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重要成果。

英国科技史学家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发现与发明的国度》一书中认为,历史上中国的创新对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代世界很大程度上正是在中国发明创新的推动下诞生的。他指出,船尾舵、罗盘和多重桅杆的引进,使哥伦布得以航行至美洲,开启地理大发现时代;马镫的应用成就了欧洲的骑士时代,而骑士时代也因火药的出现而画上句号;造纸术与印刷术的传播,让欧洲从手抄本时代跃入书面文献广泛流传的新时代。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更是高度评价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认为这三种发明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产生的力量与影响超越了任何帝国、宗教或赫赫有名的人物。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流淌着创新基因,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成果丰硕、影响深远,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基因,培育创新文化,弘扬创新精神。

首先,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基因。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等创新基因,蕴藏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中,无数发明创造是创新基因的生动载体。我们应深入挖掘、广泛宣传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创造,把中华历史文化中的创新故事弘扬开来,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成激励探索创新的力量。

其次,应精心培育创新文化,营造以创新为荣、奖励创新的文化氛围,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让崇尚科学、追求创新成为全社会的风尚。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一种文化是保守还是进取,是封闭还是开放,是自由还是僵化,对于创新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我们应培育创新文化,使创新者敢于奇思妙想,敢于探索,不怕失败;使创新者敢于标新立异,不拘一格,百花齐放;使创新者敢于突破束缚,创造力充分涌流。

第三,应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把创新精神融入干事创业的全过程,让创新成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将创新精神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特别是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讲好一代代科学家心系祖国、胸怀人民,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探索创新、勇攀高峰的故事。同时,加强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创新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也是民族进步的动力。传承创新基因、培育创新文化、弘扬创新精神,中华民族一定能继续以自己的方式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标签:

责任编辑:黄慧敏

阅读推荐
105585_bb3d1e2b-8f69-440a-bebe-bed7937de2cf.jpg.jpg
龙年进入倒计时,蛇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
微信截图_20250123170020.png
新春佳节,长假高速路免费通行,大量新能源汽车新手上路。
微信截图_20250123165728.png
202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今天下午举行,一组海报速览2024年江苏经济“成绩单” 。
1.jpg
1月21日,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本网策划
1.jpg